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计算机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积极性,对提高教学质量能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任务驱动教学的关键是“任务”设计,“任务”设计得如何直接影响到任务驱动教学的成败。那么,计算机任务驱动教学在“任务”设计及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呢?本人在教学中有以下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2.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目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普遍采用这一教学法。本文就“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任务”的设计和实施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在信息技术课中开展“任务驱动”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新的教学方法,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是“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中最常用的方法,是目前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最成功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阐述的主要内容,就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基础、教学实践和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4.
根据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自觉性差、懒惰等特点,以计算机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Flash动画、Photoshop图形处理等为主要教学内容,重点尝试“任务驱动”教学。论述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实施过程及开展“任务驱动”教学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任务驱动法在"数学教学论"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定义和特点做了介绍,举例说明其在“数学教学论”教学中的应用。实施该方法时,应首先设计出合理的任务,教师的主要任务由讲解转变为组织学生协作学习。  相似文献   

6.
现代教育引入了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手段,提出了以“任务驱动”组织教学过程的理念。  相似文献   

7.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素质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务驱动教学法因其独有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被广泛应用,而在信息素质教育中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则是一个新的挑战,因此,文章就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任务驱动教学法中的“任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详细地阐述了以“任务驱动”来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步骤,以达到培养学生信息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陈东 《职业技术》2007,(4):102-103
本文以作者在“软件蓝领”基础课程《Visual C 程序设计》的实践经验论述了如何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培养“软件蓝领”。  相似文献   

9.
“任务驱动法”教学法就是教师以任务(范例)引路,学生边学边练,完成自主学习任务。我认为在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方法有利于构建教学情境,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获得再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0.
高中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极具实践性、极富创造性的课程,在其教学中灵活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在信息技术课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学习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  相似文献   

11.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论《受戒》的"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的《受戒》最大的特点是“淡”,它主要表现在情节的散淡,时代背景和人物情感的淡化,语言的平淡等方面。这与汪曾祺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现代人类学的开端,可追溯到19世纪,但人类学作为现代科学真正被确立起来,则要到20世纪20年代。长期以来,学科内部由于理念不同逐渐分野,形成两大主要分支,即以英、法两国为首的社会人类学,和以德、美两国为主的文化人类学。两派虽在学术理论、方向、思考方式等方面有所分歧,但并不妨碍他们各自为人类学学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文旨在介绍两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以及在人类学四大领域研究当中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17.
18.
北朝民歌《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扑朔""迷离"作何解释,历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扑朔",即"缩动"或"爬搔"之意,为兔走时足伸缩之貌;"迷离",即"朦胧",为眼色朦胧。第二种:"扑朔",形容雄兔脚上的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本文对这两种说法作了较具体深入的评析,并赞同第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19.
在秦朝之前"玺"和"印"是同义词,都是指印信、图章,没有尊卑的差别。秦朝以后,皇帝的印信专称"玺",臣民的印信、图章通称"印"。"秦印"和"秦玺",就战国时期来说所指称的内容是相同的,是同义词。就秦朝以后来说,"秦印"和"秦玺"的词义都缩小了,"秦玺"由通称变成了特称,专指皇帝的印章,"秦印"指称皇帝印章以外的印章,"秦印"和"秦玺"变成了在词义上互补的两个概念,成为类义词。  相似文献   

20.
句法分析中,“V个VP”结构常以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吸引专家、学者们的注意。他们的研究视点大多聚焦在“个”的性质上,而对“VP”的重视不够,即使在论述“个”时也是说法不一。从“具体与抽象”、“指称与陈述”等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个”字的性质日益边缘化且在与“VP”搭配中存在“游移”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