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冬  崔月英 《林区教学》2014,(12):124-125
人际交往是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影响因素。人际交往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当前个性鲜明的90后一代已经成为大学校园的主体,学习人际交往是实现90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修课。根据90后大学生独特的思想行为特点,深入分析当前90后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存在的典型心理问题,提出提高90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对策,以期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分析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明确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建设的意义,加强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建设,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是高校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人才保障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高校诚信道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但在和谐社会视野下,高校还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因素.文章从大学生对诚信道德理念的认识、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学术和学业、经济生活、求职就业过程中等方面对高校诚信道德的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视角,探讨了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90后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呈现出鲜明的特点。高校应不断探索,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加强人际交往安全防范意识教育、引导学生综合运用人际交往方式、加强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技巧的培训、在实践中切实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关注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5.
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调查的结果显示: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总体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女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优于男大学生;大二、大三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优于大一、大四学生;文科类院校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优于理工科类和艺术类院校学生。因此,要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策略,以加强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浅议辅导员工作中的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危机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人际交往能力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重视。但部分学生由于缺乏人际交往技能,在交往中容易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分析大学生人际交往特点和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危机征兆,探讨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危机对辅导员工作的要求,提出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危机的干预措施,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  相似文献   

7.
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s-EMBU-c)和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对269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用方差分析、相关、回归等统计方法,研究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现状,探讨父母教育方式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的影响。结果显示,人际交往效能感总分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文科和理科的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总分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存在显著差异。人际交往效能感总体与母亲的拒绝呈显著负相关,与父亲和母亲的情感温暖呈显著正相关。父亲和母亲的情感温暖尤其是父亲的情感温暖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具有直接作用,是最主要的解释变量,能够在35.5%的程度上解释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浅谈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能力,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对当代大学生非常重要。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学习人际交往的知识,培养人际交往的技能两个方面。人际交往的知识学习主要包括人际交往心理学知识和社交礼仪知识;培养人际交往的技能主要通过个体咨询、团体咨询、加强班集体建设、加强宿舍文化建设、指导学生社团活动等途径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9.
裴春燕 《文教资料》2007,(15):35-37
系统的文明礼仪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文明校园、和谐社会。当前大学生“失礼”现象比较普遍,学校、教师、家长、学生个人都应当进行反思,文明礼仪教育必须持续地开展下去,将文明礼仪知识内化为个人的积极行动。  相似文献   

10.
由于网络人际交往的全球性、超时空性、隐密性、平等性、虚拟性和神秘性,使网络人际交往具有了挡不住的诱惑力和吸引力。许多大学生对网络人际交往情有独钟,趋之若鹜,纷纷触网。可以说,网络人际交往已成为大学生主要的人际交往方式。网络人际交往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生建立更为和谐、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也会造成人际关系疏远、焦虑和浮躁等不健康情绪蔓延,甚至还可能产生较严重的情感问题。所以必须采取正确的措施引导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  相似文献   

11.
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必须将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纳入人才培养体系,确定大学生人际关系能力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构建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目标及评价体系,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一批批有用之才,从而为社会发展带来正能量。  相似文献   

12.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既是大学生自身成长与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良好个性及心理健康的表现。新生刚进入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在与人交往上有其独特性。加强对大一新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引导与培养,使他们掌握正确的人际交往原则,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为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对于大学生而言,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其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其自我完善的内在要求。在影响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诸多原因中,经济条件的贫困性是根本原因,通过社会交往氛围、家庭成长环境、学校交往环境、自身性格心理等影响因素体现出来。借鉴儒家交往伦理,可以促进贫困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巩固。学校和贫困大学生应提高对人际关系重要性的认知;从思想上消解经济因素对贫困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消极影响;建立大学生互助团队,培养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自信心和交往技能;提升道德素养,以自身的道德人格魅力拓展交往范围。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建设绿色高校的意义,指出建设绿色高校对实现高校的发展战略、对大学生生态伦理观念形成、身心发展,以及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都将起到重要作用。它既是高校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又是大学生个人未来发展的需要。认为只有将环保思想与高等教育相结合,才能进一步促进环保理念深入人心,为国家培养出新一代综合建设人才,最终促进并带动社会、经济、环境的共同发展,让国家长治久安,让人类社会在健康稳定中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和谐大学校园的构建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是促进校园和谐的重要基础。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通过对目前大学生人际关系中不和谐现象及其原因的分析,以及大学生人际关系和谐建设的意义,提出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构建的途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社会中,人际交往和沟通是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面临的问题,由于宅男宅女现象的存在,造成了大学生人际关系交往的弱化。在分析产生"毕加索、居里夫人"现象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网络作为当代社会一种新型的沟通方式,它对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巨大,由于它的隐蔽性、包容性、便捷性等特征,不仅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搭建了一个全新的平台,显示了它的优越性,但同时,也由于网络的虚拟性、时空跨越性等特征,也对大学生的交往能力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本文在分析网络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的正反影响的基础上,积极探讨在网络时代如何加强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及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8.
和谐的大学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学生的诚信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目前,大学生的诚信危机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严重地阻碍了和谐校园的建设。因此,只有进行教育创新,完善诚信机制,实现大学生诚信回归,才能构建和谐校园和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一直是发展心理学和高校心理学研究中比较活跃和备受人关注的一个领域,也是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的一个研究课题。根据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的一些成果和动态,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特点和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形成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几点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女大学生个性完善、智力发挥和人际交往。根据女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独特性,加强艺术教育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发展,营造和谐温馨而充满活力的校园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