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样章审读是《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以下简称《规程》)中明确要求的编辑工作流程[在《规程》中,样章称为试写稿(试译)稿,为表述简便,本文仍沿用业内的习惯叫法,称为样章].《规程》虽然将样章审读列入责任编辑工作范畴的组稿流程,但同时要求“复审和终审人员也要参与审读、讨论”,这一方面说明样章审读的重要,另一方面也说明样章审读是涉及三级审稿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仅从责任编辑的角度,谈谈样章审读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审读是贯穿于图书编辑出版全过程中的一种编辑活动。它包括生成选题时对有关图书资料的审读,组稿中对试写(试译)稿样章的审读,审稿,发稿后的校对和通读校样,出书后检查图书质量的审读,  相似文献   

3.
(三)审读书稿的审读工作,在编辑工作诸流程中占据关键性的地位。如果说,选题是出书的先决条件,组稿是稿源的基础,那么审读则是出好书的根本保证。书稿审读的目的,在于决定稿件的取舍。它犹如一盘筛子,把不符合要求的籽粒筛除,留下饱满的籽粒。所以这个流程的工作,关系到书稿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出书质量的优劣。要做好审读工作,除了要求编辑人员有认真负责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编校园地》是由《编辑实务》、《编辑人语》、《校对工作》合并而成的。 编校质量决定着图书的质量。出版工作要向优质高效转移,提高编校队伍素质和提高编校工作质量是个关键。本专栏的任务,就是帮助编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质量。 《编校园地》的主人,是广大编辑和校对,我们热切地期待大家都来耕耘这块沃土。 《编校园地》需要如下稿件:(1)编辑学、校对学论文;(2)编辑经验谈(包括选题设计、组稿、审读、加工及图书的评论宣传等);(3)校对工作经验谈(包括校对操作、校对管理、外校管理等);(4)优秀的审读报告书和校对报告书;(5)编校人员自身修养经验谈;(6)对具体出版物中的差错的分析(随稿附原书刊或原书刊有差借处的复印件)。 希望缩小题目,写短文章,言之有物,切勿泛泛而谈。  相似文献   

5.
审读稿件是目前编辑工作的中心环节,无论是编辑组织的稿还是自发寄来的稿件,都要审读,审读就是对稿子作出评价和提出处理意见,这是决定稿子是用是退,还是需要修改的一项工作。出版社实行三审制,即责任编辑初审、室主任复审、总编决审。审读稿件后,要写审读报告(也称审稿意见)。审读报告要对稿件的处理提出明确的意见。因此,审读报告是每一个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必然用到的一种编辑应用文体。审读报告是在对稿件进行认真、仔细、全面地审读之后写出的。稿件如何审读,这  相似文献   

6.
一、责任编辑的含义《现代汉语大词典》(2000年修定本)是这样解释“责任编辑”的:“出版部门负责对某一稿件进行审阅、整理、加工等工作的编辑人员,简称责编。”这一解释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理解:首先,责任编辑是出版部门的编辑人员,是建立在编辑基础之上的,对某一稿件负责的编辑。要想当好责任编辑,应先当好一名合格的编辑。其次,责任编辑有其工作的独立性和负责性。责任编辑的独立性就是指独立负责某一稿件的编辑,这也给编辑的工作展示了巨大的想象创意空间,可以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同时,也给编辑人员个人素质提出了更…  相似文献   

7.
(一)提高科技出版工作队伍的素质 1.协助清华大学办好编辑人员岗前培训班从1993年开始,凡新分配到各科技出版社的大学生,争取在清华大学专门学习编辑业务一个学期,考试及格后才可上岗工作。 2.办一期优秀科技图书研讨班组织获得第六届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的责任编辑和部分获二等奖的责任编辑,以及部分参加审读工作的编审和副编审,集中讨论在评奖工作中发现的编辑加工、校对、印刷、设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以便提高科技图书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审读不可懒动笔●路景云【夏县】审读是编辑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做好审读笔记则是搞好审读的一个重要条件。徐特立老人曾有“不动笔墨不读书”之说,作为编辑人员在审稿时则应养成“不动笔墨不读稿”的习惯。但据我所知,在审读过程中,坚持做审读笔记者人数并不多,因...  相似文献   

9.
试论三级审稿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读原稿是“编辑六艺”中的重要一环,也是编辑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无论是自发来稿还是编辑自己组织的约稿都要审读,其目的是要对书稿作出尽可能忠实的评价,及提出恰如其分的处理意见.出版社对书稿一般实行三级审稿制,即责任编辑初审(一审)、编辑室主任复审(二审)和总编辑终审(三审)制.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进行,对这一制度似有争议,归纳之基本上有两种意见:一是  相似文献   

10.
令狐忠社 《传媒》2002,(3):46-47
保证编发稿件的质量是编辑工作的重中之重。它既是编辑人员的立身之本,也是编辑部门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可稿件质量的建设是一个涉及多行业、多部门的复杂问题,比如,编辑素质、编辑手段、印刷效果、发行渠道等等都不同程度地制约着稿件的质量,但就编辑工作本身来讲,稿件质量的产生与形成,来自于策划、组稿、审读、校对、出版和发行等编辑流程之中,对此,编辑人员需要在整个编辑过程中全方位地下功夫抓好质量建设。  相似文献   

11.
黄强 《中国编辑》2011,(3):34-37
责任编辑与美术编辑都属于出版编辑人员,是出版物生产流程中的重要角色,也是出版物编辑生产过程中重要的合作者。他们之间是否拥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对于出版物质量至关重要。文章从责任编辑和美术编辑的工作职责及基本关系、责任编辑与美术编辑关系中的问题、处理好责任编辑与美术编辑关系的根本原则、处理好责任编辑与美术编辑关系的具体做法四个方面,探讨了责任编辑与美术编辑在出版物编辑出版过程中如何合作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出版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图书编辑工作的内涵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最具革命性的,大概是责任编辑由单纯的书稿审读人变为图书营销的策划人.选题的创意和图书的销售既然互为因果,一开始便应在责任编辑的全盘谋划之中.  相似文献   

13.
若文 《今传媒》2006,(1):27-28
一、对于报刊审读制度的解析国家新闻出版署1988年11月下发的《关于加强对报纸、期刊、图书审读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中提出:“做好对报纸、期刊、图书的审读工作,是加强和改进新闻出版管理的重要方法”。新闻出版总署于2005年颁布实施的《报纸出版管理规定》和《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简称“两个规定”),均在各自“监督管理”这一章里对纸质媒介的审读做了明确规定,并将审读工作列为纸质媒介出版管理的四项制度之一。从《通知》到“两个规定”,都将纸质媒介审读纳入新闻出版管理范畴。所不同的,一是由上世纪80年代所规定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编辑,据《辞海》解:指新闻出版机构从事组织,审读、编选、加工整理稿件等工作,是定稿付印前的重要环节;指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员。本文所涉及的含义主要是指前者。目前对于编辑的理论研究还十分冷落,因此对编辑的重要意义还缺乏明确的认识。编辑的特征和性质问题是对编辑工作正确认识的根本问题,本文试图对这两个问题加以  相似文献   

15.
最近新闻出版署发出图管字[98]第98号文件《关于转发<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的通知》。《通知》说:中国编辑学会和湖北省编辑学会根据我国图书出版社编辑工作的性质、方针和任务,结合编辑工作的实际编写的《规程》对贯彻执行《图书质量保障体系》,规范编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特转发给全国各出版社“参照执行”。 据了解,《规程》共分总述、信息、选题、组稿、审稿、加工整理、整体设计、发稿、校对、质量检查、图书的宣传和评介、编务工作等共12章78节。比较全面、系统地叙述了图书编辑工作的过程、各环节的基本要求和应该注意的问题。一些出版社的负责人认为:现在发出这个文件,很及时、很有针对性,对保证图书质量有指导和督促的作用。 这个《规程》是1995年中国编辑学会根据一些出版社编辑人员的意见,委托湖北省编辑学会起草,然后多次征求各方面专家的意见,反复修改,并经1996年  相似文献   

16.
注释是对文章中的语汇、内容、引文出处等所作的解释和说明。注释的处理方式较多,不同的作者、编辑和出版社,对各类图书注释的版式处理有不同要求。目前,由于页末注(脚注)被认为“便于读者检阅”,“比较起来是一种最合理的方式”,因此在理论学术著作中应用最多。其次是章(篇)后注(如《民族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书后注(如《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两种注释方法结合使用的书籍也不少见。有以书后注为主,脚注为辅的(如《邓小平文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等;有以篇(章)后注为主,脚注为辅的(如《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等);有段后注与篇后注并用的,多用于古籍的注释整理。由于文内注  相似文献   

17.
传统意义上认为,编辑的工作主要有: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等。其实,编辑还有一项重要工作——拒绝。目前,学术期刊稿件数量众多,能上版的稿件所占比例较小(核心期刊尤其如此),绝大部分稿件都会被拒绝,再加上学术研究的特殊性(大多数论文都是精心写作,作者一般会得到稿什的处理意见和结果,也会在意稿件的审稿情况),这就决定了"拒绝"是编辑的一项重要上作。本文即结合笔者从事学术期刊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18.
朱滨龙 《今传媒》2007,(9):39-39
在2005年9月30日以前,报刊审读工作一直是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有关文件为指导.随着国家法制化进程的加快,以文件指导工作已不适应形势的发展.2005年9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公布并实施的《报纸出版管理规定》和《期刊出版管理规定》,都在第四章"监督管理"中,以专门的条款谈到了报刊审读工作,把审读作为报刊监管的一项重要制度予以明确.以规章的形式来规范审读工作,这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这既说明了国家对这项工作的重视,也说明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也为开展审读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这一内容被安排在"监督管理"一章,审读工作对报刊出版行为的监督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笔者认为,除去它的监督作用,审读工作对报刊出版活动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它的服务功能,管理即是服务,虽说得有些绝对,但也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19.
何剑秋 《中国编辑》2008,(1):76-77,79
《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以下简称《规程》)于1998年由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司以图管字(98)第98号文件下发执行。《规程》在编辑出版领域经过十多年的应用,在规范编辑工作及保障图书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版业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顺应这一变化而修订原有《规程》是很有必要的。在修订《规程》时,笔者建议遵循几个基本原则,即突出《规程》的权威性,反映编辑工作的基本规律,重点显现《规程》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兼顾《规程》的完整性与系统性。  相似文献   

20.
话说版前审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版前审读,对照国家新闻出版署1998年2月10日发布的《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应该就是“10.质量检查”中的“上机样检查”。即在图书临印前,组织专人对封面、正文进行检查,旨在通过对此前的编辑工作质量进行监督和防止可能存在的质量差错,以免造成政治和经济损失。从出版流程看,版前审读无疑是编校工作的延伸。书稿在经过三审三校一读之后,紧接着要做的就是出片印制成书了。版前审读就是安排在出片之前的一个环节、一道工序。它对此前的审、编、校三项工作加以总体检验,并及时将结果反馈回去:合格者放行;发现问题,交回编辑处理以补充完善。因而,我们可以说,版前审读是编校环节中对书稿质量所设的最后一道关卡。同样是着眼于编校质量的检查,版前审读可以防患于未然,而版后检查———成书质量检查则是生米已成熟饭,有什么问题只能在损失之后加以补救,因而版前审读更为合理、更为经济。版前审读,作为图书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中的一个环节,在出版工作的新形势下,越发显得不可或缺。从作者方面看,打磨不够形成原稿先天不足。随着电脑的普及,作者多以磁盘稿形式向出版社交付。而问题恰恰就多半出在这磁盘稿上。电脑写作,无纸化操作,看似便捷,为出版流程省时省功,实则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