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关于编辑的概念及其含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有几种不同的概念,有作为人员名称的编辑、职业名称的编辑、职务名称的编辑和责任编辑。作为人员名称的编辑的概念一般专指从事编辑工作的人;而作为职业名称的编辑是指编辑工作这一职业的简称;作为职务名称的编辑是指编辑人员中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者;而责任编辑则是指全面负责某部书稿或某一版面、某一作品等编辑加工全过程,并具有独立发稿能力、对编辑出版该作品起主导作用,并对该作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负主要责任的编辑人员。上述编辑的概念,可分别适用于人员、职业、职务指称和确定编辑人员在作品编辑工作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知识林     
关于“责任编辑”的职责 在出版工作中实行责任编辑制度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有关文件的规定。 1952年10月国家出版总署曾作出《关于国营出版社编辑机构及工作制度的规定》,第五条规定说:“编辑过程中的每一工作步骤完成时,所有有关负责人都须签字,以明确责任。”这个规定,虽未提出“责任编辑”一词,但强调编辑的责任是十分明白的。后来,由此演变为“责任编辑”的工作制度。 1954年4月,出版总署公布了《关于图书版纪录的规定》,提出图书的版本记录,“除作者、编辑者、翻译者姓名外,需要时可以载明负责的校订者,责任…  相似文献   

3.
编辑与校对:分工不分家吐尔逊·阿布都拉编辑和校对是出版过程中两个紧密相连的重要环节,校对工作是编辑工作的延续和补充,两者分工而不分家。校对员根据原稿进行校对,但如发现原稿有误,也应提出来,由责任编辑负责处理,不能认为这是作者或编辑的事,就可以听任不管...  相似文献   

4.
也谈“对原稿负责”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崔庆喜“对原稿负责”是校对人员的基本职责。我国《出版工作暂行条例》明确规定:“校对工作应对原稿负责,消灭一切排字上的错误,发现原稿有错漏和不妥之处,应及时提交编辑部门解决。”这既是对校对工作职责的界定,也是每个校对...  相似文献   

5.
看黄晨新编的《报刊博览》版上有两句“诗”:“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立即联想到我们的编辑工作:编辑上班三件事,约稿编稿画版面。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为理发店题过一幅妙联:“虽云毫末技艺,却有顶上功夫。”编辑的日常工作也为“毫末技艺”,“约稿编稿画版面”可谓“雕虫小技”也,但此中更有“顶上功夫”。这“顶上功夫”体现在杜甫的名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里,也体现在编辑的“辑”字里。我觉得编辑编辑,“编”和“辑”是一回事,也不全是一回事。说它是一回事,是按照《辞海》的解释:编辑是指新闻出版机…  相似文献   

6.
如何当好音像教学片的责任编辑王勤近几年音像出版社或出版社的音像部如雨后春笋,纷纷成立,为繁荣我国的文化市场做出了很大贡献。然而如何当好音像教学片的责任编辑,却是每一个新成立的音像出版单位编辑人员所面临的问题。根据几年来担任责任编辑的体会,要想当好音像...  相似文献   

7.
装帧人员的质量意识,主要体现在“外师造化”、苦练内功、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上,以读者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繁荣市场,当好一名美的传播者。 书籍装帧人员的质量意识应该是多方面的: 其一,必须首先了解该书的整体策划,以及责任编辑、作者对书装的要求。可以说,从确定选题到落实作者,从书稿内容的编辑到装帧形式的确定,无不贯穿着责任编辑的整体构思。责任编辑是该书的第一读者,对书装的外质形态、审美功能,有著直接的感受和发言权。这样说,是表明作者、编辑和装帧设计人员是书籍艺术整体质量推进过程中的密切“伙伴”,因其职责范围有所不同有着各自的独立性和独特性。他们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又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共同促进图书质量的提高。 其二,必须尊重书籍的个性,力求表达书稿的品位。从装帧的专业性来讲,就是“体貌”得当,“仪表”大方。责任编辑常在封面联系单上注明书稿的类别,开本规格的大小,或典雅、大方,或  相似文献   

8.
如今编辑前面的头衔越挂越多,尤其是“策划编辑”的出现.并在实际工作中越用越多,使得大家对责任编辑的认知似乎有些迷茫。原来的责任编辑与策划编辑是什么关系?策划编辑是不是比责任编辑更强,是领导责任编辑的,或者两者是相等的?由此而引发的责任编辑“责任”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作者以为,责任编辑的这“责任”二字重于泰山,工作中还是要重点强调这责任二字。以下,将结合作者的工作实践.谈一谈对责任编辑“责任”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在《书刊报》众多历史版面中,聚焦版是重中之重,是整个报纸的“脸面”,重要性不言而喻,责任编辑堪称.是责任编辑们中的“主角”;其他版面如往事版则是配版,尽管往事版和聚焦版一样,是彰显《书刊报》历史定位的重要版面,但它必须服从报纸的整体布局和章法,必须是衬托红花的绿叶,因此责任编辑也必须演好“配角”,不能越位,不能抢戏。笔者2007年春天以前负责编辑聚焦版,唱“主角”,之后负责编辑往事版,唱“配角”,工作中深深体会到,“配角”如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样可以在创新的舞台上做“主角”。  相似文献   

10.
编辑工作是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编辑可以讲是出版、印刷、发行工作的前提和龙头。没有编辑编好书,出版工作中的以下各个环节都谈不到。出版物质量好坏、水平高低比较重要的因素之一是编辑,是编辑的水平、眼力和胆识。党的十五大报告强调:“对新闻出版业要加强管理,优化结构,提高质量。”这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党和政府对出版工作者,当然也是对每一名编辑提出的明确要求,各级出版部门应采取有力措施,突出抓好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全面提高编辑素质,努力提高书籍质量。(一)为人作嫁,强化奉献意识编辑是一项艰苦、细致的…  相似文献   

11.
谈一稿两投     
对编辑来说,一稿两投或多投是一个不大不小令人困扰的问题。除非定稿前编辑部得到作者的通知,或发现一稿两投,否则编辑工作常陷于被动,有时甚而面临四面楚歌的窘境。 发稿的要求是:“齐、清、定”,最忌讳稿件换来换去,在版面上大动干戈。如果排印期间发现一稿两投,必须被迫撤稿,遭到指责的不是“肇事”的作者,而是编者,这里且不说编辑要赔多少好话,致多少歉意。如果稿件已付印,生米已成熟饭,责任编辑将因此受到领导、读者的指责,责无旁贷地承担责任,否则何谓责任编辑。 一稿两投的直接受害者是读者和编辑,编辑的尊严受到损害,劳动受到愚弄;更严重的是刊物的声誉受到影响,造成多方面的浪费。  相似文献   

12.
笔者作为已从事地市级党报编辑工作10多年的一名新闻工作者,觉得要让地市级党报宣传效果上档次,除必须精采精编,还必须推出编排手段多样化。能扣住读者心弦的“活”化版面。这就要求我们版面编辑要当好版面“作曲家”和美术设计师。 作为一名党报版面编辑怎样才能当好“作曲家”,把版面这首大“曲谱”作好、弄“活”呢?这涉及到版面的立体化问题。 何谓“立体”?《僻海》上解释,在同一个画面上,同时表现某事物的几个不同方面。具体到“版面的立体化”,则主要表现的是版面所辖的文、图、题、线等元素搭配协调的形式美,其主要依赖…  相似文献   

13.
我做编辑工作的时间不太长,五十年代末在高等学校工作时兼办过校刊,后来又在省报主持过文教稿件和文艺副刊的编辑工作,七十年代初移位于出版部门,主持文艺出版物的编审事宜。我干过责任编辑,但更多的是做编辑环节中的复审、决审工作。我和做编辑工作的同志们一样,有许多这样那样的职业感受和体会,这里我只想谈一点,就是“编辑要勤于笔耕”。作家搞创作是“笔耕”,秘书撰文稿是“笔耕”,画家泼墨缀红是“笔耕”,书法家染翰挥毫也是“笔耕”。大凡以“摇笔杆子”出产品的,都可称之为“笔耕”。著名作家孙犁说过:“我青年时,初登文域,编辑与写作,即同时进行。深知创作之苦,也深知编  相似文献   

14.
责任编辑是什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学俭 《出版科学》2000,(4):14-14,13
这里要说的责任编辑是什么?一是责任编辑的“编辑”是什么?二是责任编辑的“责任”是什么?因为这两方面认识上还不很明确,工作中还不很一致。  相似文献   

15.
“三审制”是我国出版部门为保证图书质量而实行的一种审稿制度,即对已决定采用的书稿所实行的由责任编辑初审、室主任复审、总编辑终审这样一种编辑程序。1952年10月,国家出版领导机关公布了《关于国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名报纸编辑,首要的工作是出好思路、选好稿件、组好版面。只有高质量的报纸,读者才会认可,报纸发行量才能上去。但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得出这样的体会:编辑也能当好发行员。  相似文献   

17.
样章审读是《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以下简称《规程》)中明确要求的编辑工作流程[在《规程》中,样章称为试写稿(试译)稿,为表述简便,本文仍沿用业内的习惯叫法,称为样章].《规程》虽然将样章审读列入责任编辑工作范畴的组稿流程,但同时要求“复审和终审人员也要参与审读、讨论”,这一方面说明样章审读的重要,另一方面也说明样章审读是涉及三级审稿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仅从责任编辑的角度,谈谈样章审读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责任编辑就是对稿件内容、文字,以及书刊的装帧、版式设计等工作负主要责任的编辑."责任编辑的姓名应排在书稿的适当位置,以示负责"①.显然,责任编辑的称谓体现了一种责任意识,这是图书等精神文化产品特有的一种现象.这么做既便于出版企业直接向社会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履行自己对产品质量的承诺,又便于读者对精神文化产品的制作进行监督和评判.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王蒙提出“学者型作家”,天津编辑林辰随之提倡“编辑学者化”,即要求编辑应是“专家”抑或“学者”。自此,“编辑学者化”便成为编辑界的热门话题之一。就此问题,业内人士在当时就发表了不少文章,进行过讨论,引起过争鸣,时至今日,这一口号已经被沿用为一种理论观点、基本概念,进入了一些编辑学的理论专著。林辰先生所谓的“学者化”,指编辑具备既专且博的能力,即要求编辑人员在编辑学之外对某一学科有相当精深的研究;对编辑工作中所负责学科及其相关领域有较广博的专业知识和较深厚的科研功力;能成为某学科…  相似文献   

20.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一个编辑走上工作岗位前的系统学习,工作中的在职学习,平日的不断积累、思考,各方面的功夫主要就是用在编辑工作之中。文汇报的一位老编辑说过这样一句话:编辑的工作要千万小心,在文汇报上错一个字,等于《红楼梦》的字数(80年代中期,文汇报的发行量达到150多万份)。所以编辑做的工作,可以有益于读者,也可以有害于读者。以编辑为生的人,职业道德的第一条应该是对你自己编辑的报纸、文章、版面的每一句话负责,即给读者以营养品、调味品、保健品,千万不能给读者麻醉品,更不能是毒品。我的体会和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