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校管理的最终目标与教育的目标相一致,都是关注人的成长与发展。这一目标本身应该是充满道德关怀与伦理指向的。然而在真实的学校管理实践情境中,学校管理本身与道德理想之间却常常发生偏离、错位甚至是矛盾、冲突等复杂的情形。而伦理与道德这一应然价值也常常在有意无意间沦至被遗忘的角落,使得学校管理某种程度上蜕变为纯粹的专业技术化或职能化的活动,甚至异化成为道德与伦理  相似文献   

2.
陈玉武 《成才之路》2014,(35):29-29
学校管理最终的目标就是保持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旨在关注人的发展与成长。这种教学目标本身就充斥着伦理指向和道德关怀,但是在实际的学校管理过程中,管理本身还是同道德理想发生了一些偏离和错位,甚至是矛盾和冲突。伦理和道德时常被遗忘在角落,学校的管理逐步蜕变成了一种纯粹技术和职业化行动,从实际的教学经验出发,针对几个问题进行追问,详细探究追问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可以全面提升学校的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校长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所秉持的伦理导向对于学校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伦理型校长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校长本人的道德特征;校长为学校所确立和描绘的共同愿景的道德特征;校长决策方式的道德特征等几方面.成为伦理型的校长,需要从确立道德目标与期望;设立道德机构;奖励道德行为;身体力行设立道德角色模型等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4.
校长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所秉持的伦理导向对于学校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伦理型校长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校长本人的道德特征;校长为学校所确立和描绘的共同愿景的道德特征;校长决策方式的道德特征等几方面。成为伦理型的校长,需要从确立道德目标与期望;设立道德机构;奖励道德行为;身体力行设立道德角色模型等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凸显伦理精神和道德价值曰益成为学校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有关学校管理伦理的研究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从学校文化的视角引申出学校管理伦理的追求;从校长个体的道德人格延伸到校长伦理角色的呼唤;从科学化的学校管理提升为学校管理精神价值的弘扬;从教育管理伦理理论的倡导转化为学校管理实践道德的渗透.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管理伦理在企业管理和公共管理中已渐渐占有一席之地,甚至有人将管理伦理学视为管理科学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凸显伦理精神和道德价值也日益成为学校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当前学校管理伦理的研究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管理伦理在企业管理和公共管理中已渐渐占有一席之地,甚至有人将管理伦理学视为管理科学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凸显伦理精神和道德价值也日益成为学校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当前学校管理伦理的研究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8.
伦理一词,在中国最早见于<礼记·乐记>:"乐者,通伦理者也."一般认为,伦即人伦,指人们之间的关系,理即道理、事理;伦理合称则指人与人之间相处应遵循的规范及相应的道德原则.在学校管理中,为了规范教师的行为,激发他们工作的热情,促进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学校通常需要制定多种激励措施.  相似文献   

9.
刘亚明 《文教资料》2010,(35):169-171
管理伦理化是近年教育管理思想的新发展。这是由教育管理本身所蕴含的伦理特征和其独特性决定的,是伦理道德向教育管理领域合乎逻辑的自然延伸。教育管理的伦理目标,无论是从终极意义上还是当前来看,都应该至少包括公正价值、人本价值、民主价值和道德自律等。  相似文献   

10.
伦理一词,在中国最早见于《礼记·乐记》:"乐者,通伦理者也"。伦即人伦,理即道理、事理。伦理即指人与人之间相处应遵循的规范及其相应的道德原则。在学校管理中,为了规范与约束教师的行为,激发他们努力工作的热情,促进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学校通  相似文献   

11.
学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场所,也是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和阵地,历来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学校道德教育,简言之,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价值的理解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应该说,我国在学校道德教育方面有着明确而清晰的道德目标和规范,学校也花费了大量人力与物力.但遗憾的是,越来越多的学生并没有养成预期的道德素养,反而浓厚的"道德冷漠感"、"道德虚无感"在学校蔓延开来,道德本身甚至遭到奚落和嘲笑,学校道德教育受到极大的冲击.学校道德教育并没有体现自身的价值意义,自然这其中的因素有很多.既有外在的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价值多元化对人的冲击,也有内在的教师个人品德对学生的影响.然而学校道德教育自身的合理性却从未受到质疑,被视之为理所当然的"权威性"存在.道德教育本身有没有"道德性",即道德教育是否具有现实合理性.这一合理性决定了它有无存在的根据;这种合理性的程度如何,则直接关系到受教育者所信守的程度.这是道德教育之所以有效的重要条件.这恰恰是我们忽视,却应该值得关注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受中国传统文化形态与文化心理的影响,中国的学校管理呈现出伦理型管理的特征,学校管理文化具有典型的伦理色彩和道德倾向。主要体现在:建设和谐校园是学校管理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追求道德领导是学校管理文化的重要精神内涵。在实践中则突出地表现为情感法则成为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关系思维影响学校内外部交往。  相似文献   

13.
教育管理的伦理性是指教育管理作为一种伦理演化现象在运作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或本身所蕴涵的伦理性质和伦理特征.教育管理的伦理性主要体现为教育管理目标具有伦理意蕴、教育管理关系是一种伦理关系以及教育管理离不开伦理的牵引与规范等方面,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教育管理内在的伦理意蕴,充分说明教育管理是一项充满道德指向和伦理关怀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凸显伦理精神和道德价值日益成为学校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有关学校管理伦理的研究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从学校文化的视角引申出学校管理伦理的追求;从校长个体的道德人格延伸到校长伦理角色的呼唤;从科学化的学校管理提升为学校管理精神价值的弘扬;从教育管理伦理理论的倡导转化为学校管理实践道德的渗透。  相似文献   

15.
高德胜先生在《生活德育论》中指出:“生活的过程也是道德学习的过程。”他认为“在‘有道德的生活’中,我们成就的是整体人格,其中有德性,也有思想意识、政治态度、心理素质和法律意识等”。作者从生活德育的视角重新审视了当下的学校生活,“发现有许多教育现象和行为存在道德上的问题,甚至一些道德教育现象和行为本身也不一定道德”。在一系列的学校生活现象的背后,都透出违背道德伦理的隐忧。  相似文献   

16.
高校学生管理的伦理维度指的是高校学生管理本身的伦理性及其理解,或者说是高校学生管理本身所蕴涵的内在价值尺度和道德考量;它包括管理理念人本化、管理制度伦理化、激励机制情感化、管理方式民主化等几个向度。  相似文献   

17.
教育政策伦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政策伦理是指国家政府部门为实现特定教育目标,在调节与分配有限教育利益资源的过程中所遵循的伦理价值原则.教育政策作为政府部门解决教育问题的重要手段,必须具备相应的伦理精神和道德关怀,这不仅是政府行为合道德性的需要,更是教育活动自身的内在伦理要求.一般来说,教育政策应该坚持公平,人本化与效率等基本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18.
学校管理正处于物化的存在这一时代性的"意义危机"之中.在学校管理推崇以物为基础的理性管理范式下,伦理纬度已成为"存在的无".以伦理的眼光审视现实的学校管理,可以透视学校管理的伦理蕴含:学校是一个伦理共同体,人的未完成性是学校管理的伦理基础,人的解放是学校管理的终极善.  相似文献   

19.
幼儿园教师专业道德是基于专业知识与专业职责的一整套伦理标准和规范,蕴含着教师对专业的道德信念与责任承诺、对儿童及促进其发展的伦理责任.专业道德是推动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深层动力.完善教育法规、建构幼儿教育专业伦理体系是幼儿园教师专业道德发展的基础保障,发展专业精神是提升幼儿园教师专业道德发展水准的途径,走向专业伦理是幼儿园教师专业道德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学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场所,也是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和阵地,历来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学校道德教育,简言之,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价值的理解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应该说,我国在学校道德教育方面有着明确而清晰的道德目标和规范,学校也花费了大量人力与物力。但遗憾的是,越来越多的学生并没有养成预期的道德素养,反而浓厚的“道德冷漠感”、“道德虚无感”在学校蔓延开来,道德本身甚至遭到奚落和嘲笑,学校道德教育受到极大的冲击。学校道德教育并没有体现自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