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前,由于初三没有生物课,生物学考试成绩不计入升学总分,生物学考试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在生物学考试的实施过程中,不同的任课教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比较突出的有二种情况:一是有的教师过分强调该学科的重要性,考题偏深偏难,即使平时学得较好的学生,考试成绩也不理想,使一些学生丧失了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二是有的教师对生物学科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考题比较简单,一般考前编发1套~2套针对性练习,考题全在练习题中,造成学生平时不学习,考前背练习,成绩虽然好,考后就忘了的现象。第二种情况的结果都既不能正确衡…  相似文献   

2.
吕洪波 《中国地质教育》2013,(2):126-128,144
笔者在"地球科学概论"双语教学中率先尝试开卷考试,经过5年的实践检验,效果良好。在介绍了考卷特征、考试规则、考试效果及反馈情况之后,笔者对这种考试方式进行了分析,可获得4点认识:一是考试本身也是一个极好的学习过程;二是从根本上杜绝考试作弊;三是改变"考前背重点"的片面学习方式,促使学生更全面地掌握课程内容;四是更客观地反映教与学的效果。这种考试方式鼓励学生考出水平,考出尊严,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值得在性质类似的课程中推广。  相似文献   

3.
可喜的收获     
不同的考试方法,反映了不同的教育思想。有的人把考试的目的单纯地理解为督促学生学习的手段;把学习只当成能记诵书本上的个别结论和个别原理。因此,他们考试,就是看学生是否对书本和笔记记得牢、背得熟。这种考试方法,只能窒息学校生动活泼的学习空气。培养出书呆子。重庆市二十中、六中,把考试过程,当  相似文献   

4.
黄伟 《生物学教学》2003,28(8):17-18
因为生物学是非中考科目,考试内容基本上是以同步练习(作业)为主。即使学生平时不学,考试前背背,一样可能取得高分,这样的考试是无法检查出学生真实学习情况的,因此生物学教学评价的改革迫在眉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聋校政治课大多是老师站着讲、学生坐着看,习惯了老师问、学生答,习惯了作业抄教材、考试背答案。为改变这种状况,笔者尝试将政治课堂由学科知识系统灌输的阵地变为学生主动学习、发展能力的平台,力争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提升学生素质。一、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每学期第一堂课,我首先介绍政治学科的任务、目标以及对师生的要求,其中特别重要的一项任务  相似文献   

6.
试题题型关系到检测目的能否实现,关系到学生实际学习态度和方式。园艺植物栽培学试题题型,在实际中,主要以理论识记为主,实践性操作内容考查很少,这使得学生在实际中很少学习,往往考试前背背书本就可以通过考试。这严重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调整园艺植物栽培学试题题型显得尤为紧迫。  相似文献   

7.
常听学生说:"老师,我使劲背,怎么背不下来呢?"学生家长则说:"我看着孩子背了好几遍生物,考试还是不会."这些话表明学生学习生物还用"死记硬背"这种费力费时、效率低下的方法,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把学生从"背生物"中解救出来,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目前中等师范学校的学生因无升学和就业的压力,自入学起学习逐渐松劲,缺少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传统的考试方法多为书面闭卷式。分析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多数学生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平时不学或不努力去学,在临近考试时才去突击背题,为获得60分而满足:二是学生为了考试而死背书本习题,对知识理解不透掌握不牢,不利于能力的全面培养和发展;三是每学期只有一至二次考试,出题面相对较窄,难于联系生活实践,也不能真实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其各方面的能力。这些问题的存在就要求教师要  相似文献   

9.
作文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言语活动,作文能力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人作为社会存在所必需的。指导学生写好作文,说起来不容易,做得比较好就更困难。初中一年级学生的作文,刚开始往往会出现如下状况:一是无话可说,出现这种情况的学生主要是因小学阶段怕学语文,当读的课文不读,当背的美文不背,当记忆的词语又不能掌握,平时更是少看课外书籍,对周围的生活又不留心,对语文学习兴趣不大或者说还未曾入门等因素造成的;二是抄“作文选”,有些小学六年级老师为了让学生写好作文,在语文考试中考出好分数,要求学生几乎每天写一篇作文,有些老师…  相似文献   

10.
不少学生认为学习生物学就是"记一记,背一背,做一做",考试就过了。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学习生物的重要性,无论哪个学科,对于学生来说都是自身知识积累的一个过程。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是学好每门学科的前提,把"生物"学成"死物"。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除认识不足、目的不明确、受应试教育影响等,最重要的是学习方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高考模拟考试是检查高三总复习质量,检测学生应试能力水平的重要考试.在二模考试中发现学生对课本知识掌握得肤浅,理解的深度达不到考试的要求,对问题不能举一反三,缺少学习的悟性.下面略举几例江苏省南通市高三二模试题,并加以评析.  相似文献   

12.
张凤俊 《教书育人》2002,(24):40-41
一、考试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需要每到期末考试,总有学生说,“某某课我一学期也没怎么去听,考试前借了份笔记背了三天,考试得了八十多分,也不比他们天天上课的同学差”。我们且不论这门课教师讲得如何,这位同学“背背笔记就考八十多分”的“经验”却值得我们对现行的考试模式进行认真反思。据了解,象这种考试前背笔记就能得个好分数的情况,在高校里是很常见的,也绝不仅仅是一、二门课程有此类情况,特别是经济类、管理类课程,这种情况较多。有些理工类课程,甚至那些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靠死记硬背过关的现象也存在。因此,我…  相似文献   

13.
<正>在多年的高三政治教学实践中,常听许多学生抱怨政治学科难学。一是因为知识点多,又未经理性梳理,杂乱无章地储存在大脑里,非常容易遗忘,以至于"政治难背";二是因为知识记忆杂乱无章,考试时迁移困难、调动不全,以至于"考试不会"。在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教师应主动扮演好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合作者等角色。近年来,笔者一直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如何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解决"政治难背,考试不会"的问题,同时让学生  相似文献   

14.
笔者曾无意间听到学生谈论语文学习时的一句流行语:“中学学语文,最怕文言文。背得脑壳疼.考试没几分。”虽是笑谈,但也折射出当前中学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尴尬局面。学生对古人留下的名章精句不仅毫无钦慕之意。更视其为畏途。无心问津。之所以患上“文言文恐惧症”.其根本原因在于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单调枯燥,课堂教学目标只是为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必需的知识点,教学环节也通常是以“读、译、背、考”的步骤程序化推进,  相似文献   

15.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五彩缤纷的自然界,包括一个个鲜活的生物.然而一度时期,生物教科书的编写以学科知识为中心,内容繁、难、偏、旧,教师的教学、主管部门的评价囿于教材的束缚,教师教知识,考试考知识,学生背知识,使生物学变成了一个类似于"文科"的学科,学生对生物课的学习表现为被动,感到厌烦.  相似文献   

16.
针对“应试教育”把追求高分数作为学习的终结目标,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等弊端,必须改革考试的方式和方法,打破传统的、单一的考试结果评价,建立全面的、科学的、可检测和可操作的学生素质综合考核目标和评价标准。笔者通过多年来对生物学教学的实践探索,尝试构建了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生物学学习考核及评价模式。1考核目标1.1笔试能力学生运用生物学基础知识的一种书面应答能力。主要指学生独立完成试卷和作业的能力。1.2观察能力学生感性认知的基本能力。具体指学生借助观察器具(显微镜、…  相似文献   

17.
《华章》2008,(1)
生物学的实验根据教学要求的不同,大致分为3种方式:演示实验、学生课堂实验和课外实验。前者是对学生实验导之以法,后者是培养学生学会运用知识和探求知识的能力。近几年,由于实验操作技能考试的实行,生物教师的实验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但这种转变仍然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非考实验不被重视,特别是教材中的演示实验,仍存在"讲讲、背背"的错误倾向。其实,演示实验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应正确认识并认真搞好生物学中的演示实验。  相似文献   

18.
人们习惯把初中的各个学科分为主科和副科,初中的生物学科无疑被列为副科之一,所受的关注度很低。更为糟糕的是很多学生家长也不了解生物学,大多认为学生物没有多大用处,只要在临近考试的时候背一背就行了。因此,如何把生物教学与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既能帮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生物,又能让家长也了解初中的生物学科?为此,笔者尝试着让家长与学生一起走进初中生物教学,为家长和学生创造一个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  相似文献   

19.
在日常考试中经常会发现,有些平时学习挺好的学生,一逢大型考试(如中考、高考)就屡考屡败;有些学生在初一、初二或高一、高二学得很出色,到了初三、高三却每况愈下.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考试焦虑情绪起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个性化学习就是学生按照自己现有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而进行的学习。个性化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能力,采用不同的内容和问题,对学生进行分门别类的教学,也就是因材施教。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曾尝试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比如对水平不同的学生提出难易有别的问题,留不同的作业等,但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要照顾到所有层次的学生,实现起来比较困难。怎么去解决这种困难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实现真正的小班化教学,二是依靠信息技术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