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将二十世纪杨靖宇研究状况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36年至建国前;第二阶段是建国后至“文革”结束;第三阶段是“文革”结束后至今。文章着重分析了第三阶段研究杨靖宇的成就特点,并展望了杨靖宇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建设高水平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核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我国高校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历史回顾高校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离不开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综观半个多世纪来我国高校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历史 ,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起到“文革”前 (1949—1966) ,约17年 ;第二阶段从“文革”后恢复高考招生到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前 (1977—1999) ,约21年 ;第三阶段从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起 ,至今尚在发展中。现分述如下 :1.第一阶段 (1949—1966)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 ,经济有待恢复 ,国家有待建设 ,各行各业急需大量建设人才 ;国际形势十分严峻 …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探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 5 0年以来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走过了曲折的前进历程。回顾历史 ,我国高等教育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 :第一时期是建国后至“文革”前夕阶段 ,即通常所说的“十七年” ,它主要体现为最初的全面“苏化”和逐步结合中国实际而形成的“高教六十条”。第二个时期 ,即“文革”十年对教育的大破坏和全盘否定阶段。这期间 ,把前十七年的教育一概视为“黑线”统治 ,提出了“教育革命”、“砸烂黑线统治”的口号。其后果 ,一方面把比较科学的、合理的教育和教学体制统统当做“封、资、修”的东西一古脑儿否定掉 ;另一方面缺乏科学的、合理的…  相似文献   

4.
“三个面向”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邓小平1983年10月1日为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当时我国教育事业经过恢复调整,已走出了“文革”的阴影,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重要时刻邓小平写下这一内涵极其丰富的题词,显然不仅仅是对某所...  相似文献   

5.
干训班即中学校长提高班开设邓小平教育理论课已经有几个年头了,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受到邓小平教育理论的博大精深;深深认识到中学校长提高班开设邓小平教育理论课是完全必要的和十分及时的。本文试图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结合中学校长这一教学对象的特点并联系邓小平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论及教学方法以就教于同仁。一、针对教学对象特点阐明邓小平教育理论同邓小平理论的关系,从邓小平理论整体关系的高度,讲清邓小平教育理论及其科学体系校长提高班学员大多数亲历史无前例的“文革”及“文革”后的拨乱反正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社会…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上海市中学历史教育走过了近30年的改革之路,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1977年全面恢复历史课开始,为恢复正常教育秩序的阶段;第二阶段从1983年邓小平“三个面向”指示发表开始,为新的教育改草启动的阶段;第三阶段从1988年开始,教育改革全面展开,上海市进行第一期课程教材改革;第四阶段从1998年开始,教育改革深入进行,上海市开展第二期课程教材改革。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在漫长的政治生涯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吸收前人理论精华,创立了伟大的邓小平理论。该理论博大精深,而其中教育理论自成体系,这个体系归纳起来就是:一个方向,三个面向,一个结合和四有标准。“一个方向”。即教育要始终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教育是有阶级性的,首光应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早在七十年代末期,面对“文革”后中国的严峻现实,邓小平就把培养什么样接班人的问题摆在了教育的首位思考,根据实践经验和“文革”惨痛的教训,他当时就响亮地提出“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1]邓小平反复…  相似文献   

8.
一邓小平教育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非常丰富,博大精深,涵盖教育工作各个方面的基本问题,如果从历史上看,邓小平教育理论的形成大体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建国后十七年(1949—1966年),这是邓小平同志认真贯彻和参与以毛泽东同志为...  相似文献   

9.
学习提示“文革”结束后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是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实行改革开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这一时期的基本线索是两个阶段、三大内容。两个阶段是 :第一阶段从 1978~1991年 ,是拨乱反正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逐步展开的阶段。第二阶段从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以来 ,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三大内容是 :第一 ,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拨乱反正 ,正确评价毛泽东 ,实现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第二 ,以经…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的教育,从大的方面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阶段:1949年-1966年,被称为资产阶级统治教育的17年;第二阶段是1966年-1976年,“文革”10年;第三阶段是1978年一现在,改革开放的31年,之间还有1977年,算是一个过渡年。我省的高等教育也基本上是按照这个轨迹发展的,其中,改革开放以来发展速度最快。因众所周知的原因,这里将前两个阶段合并叙述。  相似文献   

11.
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给我们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山西作为“文革”的重灾区,经济建设在这10年中曾遭受了最为严重的损失。今天,我们回顾和分析“文革”时期山西经济建设复杂的历史,总结教训,对于防止这种灾难的重演,推进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是十分有益的。  “文革”时期山西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与特点“文革”10年山西国民经济的发展很不正常,时起时落,曾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66年5月至1969年12月),国民经济发展呈良好的势头,因受到社会动乱的破坏而急剧恶化。1966年上半年,山西经济建…  相似文献   

12.
重视对培养人的根本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人的根本途径。对这个问题现在有必要提出来讨论,开展深入的研究。我讲三点意见。一、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性1978年4月22日,召开了“文革”以后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邓小平同志在这次会议上的讲话谈到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其中涉及如何更好地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的问题。他讲了三层内容。第一,小平同志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同志都非常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这是改造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邓小平文选》第2卷,107页…  相似文献   

13.
“三中全会”召开前夕,中央政治局决定召开“中央工作会议”。会上邓小平请陈云领头讲话。陈的讲话为邓小平在不久召开的会议上获得一致推崇,有着深刻的意义。 陈云的讲话始终保持着平静的语气: 我是共产党员,是实事求是的。大家对于毛主席的功与过,不论说是“二八开”、“三七开”,还是“四六开”,都是敷衍的,不符合事实的。我认为毛主席一生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遵义会议到全国解放,也就是到1949年止,毛主席领导是正确的,应予全面肯定;第二阶段是到1957年鸣放运动止,其间如土改、三反五反、思想改造等运动,虽稍有偏差,但成绩大于错误,应予基本肯定;第三阶段从1957年反右开始,经过三面红旗的胡搞乱干。到1965年止,其间毛主席在1961年退居二线,不问大事,经济才有了转机,但在他当政那一段时间,应予基本否定;第四阶段从1966年到他逝世为止,那惨绝人寰的“文革”悲剧,他是主要责任者,应予全面否定。  相似文献   

14.
一审视建国后45年的高考作文,我认为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文革”前的15年(1951—1965),命题作文阶段。从题型上看,这一阶段全部是命题作文。从体裁上看,这一阶段记叙文占绝对优势,15道作文题中纯记叙文占了12道。前11年全为记叙文,后4年纯属议论文的只有1篇,而书信、杂感  相似文献   

15.
<正> 我们龙江县“文革”后的扫盲工作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6至1980年,恢复发展阶段。人们刚刚从十年动乱中解脱出来,开始认识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当时的共同呼声。我们借助这一有利时机,充分利用生产队的文化室,迅速恢复扫盲工作,在全县掀起了第一个扫除文盲的高潮。到1978年底,全县文盲率已下降到14.s%,受到省政府的表彰。第二阶  相似文献   

16.
改革进入攻坚阶段 ,如何判断改革的成功与失败 ?本文认为判断的标准有两个 :第一是邓小平提出的“三个如果”的生产关系标准 ;第二是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生产力标准。这两个标准有机统一于社会主义本质 ,指导着改革的实践 ,是我们在改革过程中反“左”防右的有力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7.
一、高师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改革“高原现象”的形成  建国以来,我国高师教育学、心理学的改革与发展经历了四个比较明显的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建国初期到“文革”前夕,主要是在教学中重点学习、仿效苏联的教育学、心理学的体系、内容甚至教学方法,力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认识、评价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理论思想,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第二阶段是“文革”期间,教育学、心理学受到错误的批判,教育学、心理学及其有关的课程被迫停课或取消;从“文革”结束到80年代后期为第三阶段,这是教育学、心理学的恢复重建与发展阶段。各高师院…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邓小平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从 1979年底到 1984年 ,即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久到十二届三中全会之前 ,这一阶段 ,邓小平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 ,市场经济为辅”的基本思想 ,从根本上突破了社会主义要实行计划经济的框框。第二阶段 ,自 1984年到 1991年 ,即从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到邓小平南巡前夕 ,提出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即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第三阶段 ,即 1992年 ,从年初的邓小平南巡讲话到年底的中共十四大 ,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19.
教育的迷茫在哪里——教育理念的反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的迷茫在哪里——教育理念的反省□李萍钟明华一、我国当代教育的历史扫描我国当代教育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文革前的17年。那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奠定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确实培养了一批社会主义建设的骨干和优秀人才。第二个阶段...  相似文献   

20.
论高校科技产业与技术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云尔 《江苏高教》2000,(4):113-115
一、我国高校科技产业的发展历程我国高校科技产业的发展历程 ,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萌发期。这一阶段处于 5 0年代中期至 6 0年代中期。当时 ,在党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指引下 ,高等院校普遍创办了校办工厂或实验农场 ,学生在校期间定期到校办工厂或实验农场从事教育实习和生产劳动。这些校办工厂和实验农场成为学校教学、科研和生产三结合的基地。第二阶段是停滞期。这一阶段处于“文革”时期。在“文革”中高等院校受到巨大的冲击 ,教学、科研的基本格局被彻底打乱。许多高校的校办工厂和农场被迫停办。还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