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的新闻类周刊早已有之,但直到近几年才悄然形成声势,出现了一批深受读者青昧的新生代新闻周刊.<三联生活周刊>与<中国新闻周刊>是其中的有代表性的刊物.本文通过对<三联生活周刊>与<中国新闻周刊>比较分析,总结出两者在读者定位、市场定位、栏目设置、内容和风格方面的特点,以此来探寻我国新闻类周刊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细节叙述——《三联生活周刊》的一种叙事风格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春秀 《新闻界》2009,(2):103-104,117
新闻报道强调时效性,以"周时态"出版的<三联生活周刊>,在注重打新闻"第二落点"时逐步建构起了一种笔者称为"细节叙述"的叙事风格,这种风格成就了其报道的深度,确保了新闻真实性,凸显了新闻形象性,同时规避了新闻风险,是<三联生活周刊>一种十分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在采访朱伟之前,记者走访了北京39个书报亭,做了一个小型市场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购买<三联生活周刊>的读者绝大多数是30岁以下的女性,与同类杂志<中国新闻周刊>、<瞭望东方周刊>等相比,<三联生活周刊>的定价最高,但销售却是最好的.带着这些调查结果,记者开始了与朱伟的交谈.  相似文献   

4.
与以往人物典型不同,现在人物报道从数量和种类都大大超过以往.<娱乐人物周刊>聚焦一周热点娱乐人物;北京广播电视报的<人物周刊>则把人物锁定在:新闻人物、故事人物、奇特人物、情感人物、劣质人物、历史人物、图片人物和知名人物;南方周末报系的<南方人物周刊>对准的是新闻人物、公众人物和民间人物,还与搜狐网合作,实现受众与"人物"的零距离接触.  相似文献   

5.
九十年代中期以后,新闻类周刊开始在中国媒体市场上崭露头角,除了历史较久的<瞭望>,新生了<三联生活周刊>、<新周刊>、<深圳周刊>、<新民周刊>、<中国新闻周刊>、香港的<凤凰周刊>等一批有影响的新闻周刊,在以关注情感化、实用化的文化生活类为主导的期刊市场开辟了一条新路.今天我们不能说中国已经进入新闻周刊的时代,因为还没有一份周刊能够同美国的<时代>、<新闻周刊>,德国的<明镜>周刊等相提并论.但是新闻周刊的发展已开始形成自己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后期,<新周刊>、<中国新闻周刊>、<三联生活周刊>等一批新生代新闻类周刊迅速崛起,纷纷以办一本中国的<时代>为目标,在社会上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旋风.它以其精美的装帧、独特的视角以及颇具冲击力的文字等吸引着世人的眼球.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瞭望>和<半月谈>的创刊拉开了中国时政类期刊发展的序幕,这两本期刊由新华通讯社主办,不可避免地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出现了一批新型的时政类期刊,如<三联生活周刊>、<新周刊>、<中国新闻周刊>等.它们紧密关注国际国内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热点新闻事件,对其进行深度解读,并给出独立和客观的评论,为读者提供丰富而又厚重的精神盛宴.  相似文献   

8.
荆丽娜 《新闻世界》2012,(11):126-128
本文以“新周刊》、《三联生活周刊》、《中国新闻周刊》、《南方人物周刊》为代表分析新闻类周刊的微博应用情况。认为其成功的微博经营策略使老牌的新闻类杂志焕发了新的生机,且对报纸微博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三联生活周刊>"环保"报道为例,分析在媒介语境下中产阶层"环保"媒介话语的状况与特点,及其话语深处的实质内涵.  相似文献   

10.
邹韬奋的《生活》周刊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趣味有价值的周刊"是原来印在邹韬奋所主办的<生活>周刊的刊头上的文字,这也是韬奋办刊的个性所在.1926年10月,原<生活>周刊主编王志莘转入银行界任事,31岁的韬奋以职教社编辑股主任的身份,接任<生活>周刊主编的职位.此后一直到1933年7月流亡出国考察,这7年间他一直全心全意地致力于<生活>周刊的言论及其发行、编务工作.这是韬奋思想逐渐走向成熟的七年.通过办刊实践,他便深刻地了解了市民阶层的理想、抱负和喜怒哀乐,进而也更全面地了解了中国社会和人民大众.  相似文献   

11.
喻乐 《传媒》2004,(8):14-25
"并不是所有杂志都对你胃口,但总有一份为你而生:关于你这类人的生活与生存、价值与信仰、情感与趣味、成长与保健."<新周刊>在第161期的封面文章<人人都爱看杂志>中如是告白.有人说这是<新周刊>在受众导向时代依然我行我素的托词,也有人说这是<新周刊>在个性化阅读时代里仍然可以无为而治的智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周刊市场是世界上成长最快的市场,其中新闻人物周刊是国内传统媒体中成长最快的品种。现以《南方人物周刊》为例,探讨中国新闻人物周刊的报道特色及其未来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3.
张婷  谢毅 《传媒》2012,(8):48-50
《南方人物周刊》2004年6月15日创刊,定位于新闻人物类杂志。几年来,无论是发行量还是社会影响力方面,《南方人物周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且得到了来自业界同行和受众的肯定。目前,《南方人物周刊》拥有40万固定读者,在新闻杂志和风起云涌的人物类杂志中,以独特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取2008年11月17日《三联生活周刊》和2008年11月17、18日《南方人物周刊》中,关于程春明案的报道文本。本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了分析,以期管窥两家媒体在对同一事件进行报道时,倾向性有何不同。并对媒体报道产生倾向性的原因作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创刊于2006年3月的<南都周刊>虽然还只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旗下蹒跚学步的"幼儿",但也一如既往地秉持南方报业"新锐、前卫"的特色.同时,<南都周刊>还以"初生牛犊不怕虎"之势"创造性"地改变了经营之道.  相似文献   

16.
当前媒体竞争激烈,传媒在市场化过程中受自身利益的驱使,报道上有迎合受众消费需要,降低报道品格的倾向,在都市类媒体上表现突出.党报虽然保持着严肃的风格,但对一些事件的报道过于严肃而使新闻看起来太硬,折射出人文关怀的缺失.而中国青年报的<冰点>周刊能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得益于其无论是选题,还是采写方式和记者的职业素养都对人文关怀这一内涵做了深刻诠释,这为其他媒体提供了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7.
<世界周刊>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唯一一档周播的国际新闻杂志型深度报道栏目,时长约为45分钟."全媒地带,信息就是选择"是<世界周刊>栏目的标识语.<世界周刊>将信息整合,打破不同媒体间隔,开辟了独具特色的全媒体地带.  相似文献   

18.
《南方人物周刊》创刊于2004年6月,是一份由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主管、《南方周刊》出品的综合类人物周刊。创刊至今,《南方人物周刊》以其特色和个性在期刊市场上争得了一席之地。对于《南方人物周刊》来说,封面文章就是该杂志的封  相似文献   

19.
在新闻周刊市场,<南方人物周刊>是如何打拼下一片天地的?本文以SWOT分析<南方人物周刊>生存和发展的竞争优势(Strength)、竞争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  相似文献   

20.
今年年初,胡舒立团队接手<新世纪周刊>,路透社随即发出题为"胡舒立再次创业,<新世纪周刊>成为中国媒体的风向标"的报道.华尔街日报网站如此评论:"胡舒立将<新世纪周刊>塑造为另一本<财经>很可能是个挑战."有乐观的分析者则预言,<新世纪周刊>"不仅将成为重要的社会公器,更将成为一台‘质地优良的印钞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