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下半年,百度网站身陷"垄断门"丑闻."搜索引擎、广告与危机公关"的话题引发人们对搜索引擎运营商的盈利模式的质疑."垄断门"引发人们对搜索引擎变迁与运营模式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使得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融入了网络元素,甚至改变了文化思维.网络技术推进了世界的发展,人们充分地享受着网络科技所带来的诸多便利.人们只要登陆网络平台,就可以浏览各种新闻信息,观看电视节目,进行网络购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而网络技术对人的思维模式所带来的冲击使得人们的观念意识发生了改变.与此同时,网络媒体信息也给传统文化带来负面影响.鉴于人们普遍使用电脑操作而导致"提笔忘字"现象的存在,河南卫视推出了《汉字英雄》节目,引发了汉字大讨论,同时也引发了对传统文化的反思.本文旨在从《汉字英雄》节目看传统文化在网络传播中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贺敏 《今传媒》2007,(7):32-33
1998年下半年,由湖南卫视推出的"快乐大本营",在中国电视界引发了一股强烈的娱乐旋风,一时间风起云涌,"快乐""非常""相约""动员"等字眼的频频出现,似乎在提醒人们:一个游戏与狂欢的时代已经到来.电视娱乐节目的火爆引发了人们从文化的角度对其进行关注.本文从合法化休闲快感的慰藉、窥视癖心理的满足、狂欢心理的发泄三个方面,试图从观众心理这一角度分析电视娱乐节目热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彭宇案等一系列事件引发的关于"老年人摔倒扶不扶"的争论,以及后来的"见义勇为者无好报"的讨论,引发了人们广泛的思考. 社会各界对这些事件的反应,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是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反思.二是对司法公正的质疑.三是媒体报道渲染了这样一种不良气氛,即强化了人们"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意识,以及时"好人无好报"社会不良认知的接受.应该说,形成这样一个局面,媒体是负有一定责任的.  相似文献   

5.
今年四月清明节前后关于"墓穴20年后再收费"的消息,引发了社会的关切和媒体的争议.人们不免由死者的尊严、生者的权利问题议及殡葬文化和殡葬观念.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络技术的提高和网络应用的普及,博客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形式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其形式也从初期的日记博客独领风骚,发展到现在各种博客竞显风流,因博客内容而引发的争议也越来越多.为此,人们提出了诸如道德约束、博客实名制和法律规制等建议,以期减少因博客引发的争议.但道德的约束和博客实名制并不能掩盖主体间在观点上的分歧;法律规制能够划定争议的范围却不能消除争议.博客争议是由博客这种传播形式的本质特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近期连续发生多起校园伤人事件,人们在震惊于校园惨剧的同时,也引发了关于媒介伦理的争论.这类事件应不应该报道,应该怎样报道,成了一个涉及新闻自由、社会责任和媒介伦理的争辩话题.  相似文献   

8.
曾虹 《声屏世界》2017,(5):20-22
2017年开年央视《中国诗词大会》成为社会热点,点燃了人们内心对诗词的热情,也引发人们对中国经典文化的思考.本文通过梳理《中国诗词大会》的人文之美,阐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之必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毛良斌 《青年记者》2017,(31):61-63
问题的提出 当下社交媒体的使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社交媒体空间也存在着大量的误导信息,误导信息的广泛传播以及由此引发的信息误导,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如一些幼童家长因为接触关于疫苗接种副作用的信息而产生对疫苗接种的不信任态度,进而拒绝接种疫苗,没有在关键时期接种疫苗的幼童在未来的成长中将面临巨大的健康风险.信息误导也可能导致社会管理成本的增加,甚至造成巨大的社会损失.如2011年日本地震引发核泄漏事故后,我国民众中引发“抢盐”风波,政府动用大量的社会资源才避免了一场大规模危机事件的暴发,但在短期内社会公众仍然经历了巨大的心理恐慌.  相似文献   

10.
当今社会,人们生活于影像的包围中,不论公共空间抑或私密空间,影像几乎无所不在,并以其丰富的表现形态无声的渗透至我们的工作、娱乐和生活中.高技术影像引发了表层审美化的价值观念,并带来一系列对表象的迷恋,甚而可能发展至外观至上主义.本文试图探讨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影像是怎样导致受众沉迷于表象,并引发对表象的扭曲观念.  相似文献   

11.
郭琦 《青年记者》2017,(32):9-10
移动互联时代,人际关系突破原有以血缘、地缘为基础的礼俗社会,进入跨越时间、空间的全球互联互通社会.人们通过各种社交应用平台构建自己的关系网络,以微信为例,这种“线上线下共勾连、线上维系”的新型人际交往模式,引发人际关系的新类型——“轻熟人社交关系”.人们的交往方式出现了“泛社交化”和“浅社交化”等表征,带来现代社会人们普遍的焦虑心理.  相似文献   

12.
刘建华 《传媒》2016,(7):94-95
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经济极大发展,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极大利好,同时,也加剧了贫富差距.媒体全球化给人们提供了更多选择,满足了更多需求.数字化技术与网络技术改变了传统传受方式,媒介融合极大提升了人们对媒介的接近权、使用权与传播权然而,这也是一个危机空前频繁、剧烈的时代.在这个思想观念多元的社会,利益受损随时会引发不同形式的社会运动,乃至暴力冲突和政治制度更替.  相似文献   

13.
王庆 《今传媒》2017,25(11)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互联网使用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催生了新的媒体形式——网络新媒体.随着服务范围的扩大和内容的多元化,新媒体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也更为重要,这也为商家找到一个新的营销平台.人们开始探索与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平台相契合的营销理念,进而引发一场营销方式的革命.在我们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对新媒体的营销理念、营销特点和营销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02年,方兴东将博客引入到中国,从此博客作为一支新锐的发展力量,进入了人们的视野.2005年,博客作为草根媒体,在新闻传播中首次显示出自己强大的力量,成功地以最快的速度报道了江西九江地震事件,使人们对博客传播有了新的认识.随着博客的发展,其商业价值也为各方所重视,博客开始"卖钱"并引发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靖鸣  杨帆 《青年记者》2016,(36):41-43
2011年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雾霾频发,雾霾天气已经被列入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的行列.这种严重的大气污染现象,近几年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和热议.现实中人们对雾霾的认知可谓从无到有,呈现了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网络在其中不仅承担了信息传播的作用,也从侧面展现了人们对雾霾这一新事物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16.
2009年美国灾难大片<2012>在全球同步上映.这部影片情节老套,却在全球引发了人们对于所谓"世界末日"的揣测,甚至是恐惧,以至于科学家们不得不亲自站出来辟谣.  相似文献   

17.
人类已经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而每当工业革命来临的时候,人们总会期待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的到来.然而,历史的发展并不总是沿着人们的美好愿望前进的.工业革命虽然带来了生产力的空前发展,但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回顾整个20世纪,既是人类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时代,也是人类饱受磨难的时代.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使人们见证了科学技术的错误应用带来的危害:电力的发明,给世界带来了光明,但它的帝国主义应用却使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的人们生活在黑暗之中;电话和汽车、飞机等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也给世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痛苦记忆.  相似文献   

18.
方师师 《青年记者》2017,(18):20-21
2016年美国大选时假新闻的广泛传播引发热议,社交媒体平台大规模有组织地编造与传播带有偏向、极端内容的错误信息,混淆了公众对于客观事实的基本理解.①这引发了人们对公众抵抗和遏制假新闻的能力的担忧.2017年3月,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托尔数字新闻中心发布报告《平台新闻:硅谷如何重塑新闻业》,将当前的新闻传播生态变迁概括为“新闻业的第三次浪潮”,其核心特征就是平台公司与新闻机构加速融合.  相似文献   

19.
博物馆陈列、展出、宣传、服务的对象是人民大众.人,是有心理轨迹可循的.要提高博物馆的品质和服务质量,不能不研究人的心理.比如,怎样的陈列才能引发人们的艺术审美观照?为什么国外许多博物馆对  相似文献   

20.
《北京的金山上》这首西藏民歌,可谓家喻户晓.但人们大概并不知道,围绕这首歌的署名权,竟引发了一场历时近两年的风波,直到1999年7月16日,这场风波才算有了一个较圆满的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