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暐 《新闻爱好者》2011,(21):18-19
社会危机爆发时滋生的谣言、流言往往导致群体恐慌、抢购或斗殴等集合行为。日本大地震引发核泄漏危机波及我国国内民众情绪,由主流媒体传播"碘化钾能够防治核辐射"的报道引发国内抢购碘盐风潮。此事件的产生与手机媒体的高效传播、主流媒体的权威效应、国民心理素质以及抢购人群等密切相关。基于"第三人效果"理论的研究框架,笔者对手机谣言的生成机制进行分析,指出谣言与"第三人效果"之间的关系,并提出规避谣言传播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主流网络媒体要勇于担当"网络谣言扑灭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让民意表达更加容易,但也为网络谣言更迅速传播创造了条件.在互联网广泛普及所创造的新的信息传播环境中.如何看待网络谣言的破坏性?如何应对层出不穷的网络谣言?面对网络谣言,主流网络媒体该如何作为?西部网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在多起网络谣言事件中主动承担起了"谣言扑火者"的角色,让很多网络谣言在及时准确的报道而前"土崩瓦解".  相似文献   

3.
我国互联网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同时,网络社交软件应运而生,无论是微博社交媒体,还是微信社交媒体,用户数量均快速增加.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谣言成本,而且还为谣言传播提供了速度和范围支持,谣言的传播机制也发生了变化.本文对社交媒体谣言进行了分析,探究了对社交媒体谣言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传播扭曲效应?也许都听过一个游戏,ABCDEFG几人站一排,A对B耳语,B再传给C,依次传话,到G必定与A原话大相径庭。这就是"传播扭曲效应"引发谣言。传统观念认为,这往往是通过口头传播才会发生。然而,以下这则"一条标题引发的谣言"案例,却让人惊异,这条谣言产生的"流水线"上,竟然挤满了媒体编辑。究其原因是,转载过程中,标题被重新编辑,产生了"传播扭曲效应"。有媒体人评论,在这个缺乏耐心、  相似文献   

5.
谣言传播是古已有之的现象,互联网不仅为谣言提供新的传播平台和管道,也构成了谣言传播新的生存环境.网络谣言可以分为现实参与型谣言和原发型网络谣言.文字介质和接受人群的多元化使网络谣言传播相对理性,但这种理性特征更多是一种潜能.防范谣言传播负面影响,关键在于两方面:充分发挥传统主流媒体的影响和培养网民的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6.
社交媒体是近些年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而产生的新媒体,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现阶段主要包括社交网站、微博、微信、博客、论坛等.社交媒体谣言就是依托于社交媒体的谣言. 社交媒体中谣言传播的新特点 1.传播上呈现节点式裂变形态.社交媒体的交互性、低门槛和传播的直接性,使得每个人都有可能是谣言的接收者,又都是谣言的传播者,受众的节点数呈几何级数递增,并以爆发式的速度增长.如一个大V的微博就有数十万的粉丝,一个信息能通过转发、评论和关注等在瞬间传播至几十万人,呈现裂变状态.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如此庞大的网民群体也为谣言裂变传播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7.
袁也 《声屏世界》2011,(6):12-13
在人类社会中,谣言往往与灾难并行,正是由于谣言的迅速传播,造成了民众的恐慌情绪,防止谣言的扩散及其危害也是政府救灾的重要任务之一。如何在灾难发生时有效制止和控制谣言的传播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能,也是媒体不容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谣言的传播机制及阻断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社会的新闻信息传播中,"谣言"成为媒体、政府和公众不得不面对的重大课题.以2009年发生在乌鲁木齐的"7· 5"事件为例,事件发生后,乌鲁木齐又经历了谣言四起,社会动荡不安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吕静 《出版广角》2016,(19):69-71
自媒体时代,全民新闻报道在增强新闻(信息)时效性的同时也增加了谣言的传播概率.互联网朋友圈的强关系传播特征、封闭性和私密性空间属性、裂变式传播方式为谣言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文章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和传播心理角度分析朋友圈谣言的传播机制,以期为谣言的消解和治理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以新型社会化媒体为代表的web2.0时代的到来,谣言的形态也有了许多新的变化。这些借助社交媒体而传播的网络谣言利用各种网络传播渠道传播对公众感兴趣的事物、事件或问题进行阐述或诠释,一般而言缺乏真实性根据,由于"迷惑性"极高,公众一时难以辨别真伪。在新媒体时代,网民制造的谣言借助网络不仅扩大了传播范围,还加快了传播速度,增加了人们对谣言辨识的难度,使其危害性更大,后果也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1.
大数据时代,拼凑裁剪的片面事实、虚假新闻让网络空间治理的难度加大。2019年4月1日,阿里巴巴发布AI"谣言粉碎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有效遏制社交媒体和网络新闻中谣言的传播,为网络谣言治理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从网络谣言传播现状出发,结合AI"谣言粉碎机"的原理和效能,探究其对网络谣言传播路径的影响,分析痛点并提出对策,助力网络社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作为新型社交媒体之一的微信,已成为许多人生活的一部分,但在微信中传播的大量谣言,误导受众的社会认知,也在某种程度上扰乱了社会环境.本文从谣言传播主体、谣言主题、谣言话语表述三个方面分析微信谣言的特点,以帮助我们更多地了解微信谣言,有效防范微信谣言的生成与传播.  相似文献   

13.
随着web2.0技术的纵深发展,微博作为高普及率的自媒体,逐渐扮演者"意见市场"的作用。由于微博的传播特性,谣言借助于这一平台裂变式传播信息,对社会舆论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本文选取在新浪微博上传播广泛的"赵本山家藏20吨黄金"谣言为例,以个案研究、内容分析和数据分析的方法从谣言文本分析、谣言传播路径、辟谣传播效果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尝试提出管控微博谣言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自媒体”时代微博谣言传播及应对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青云  刘晨 《东南传播》2012,(10):35-36
"自媒体"时代下,微博一方面成为普通大众表达个性和自我的途径;另一方面也极易成为谣言滋生和蔓延的土壤。如何应对微博谣言是网络信息管理者和媒体研究者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本文深入分析"自媒体"时代微博谣言的传播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微博谣言的应对机制,以加强政府对微博谣言的治理与防范,推动网络生态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米楠楠 《新闻前哨》2022,(20):77-78
谣言是传播学中的重要概念,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谣言信息层出不穷,逐渐形成了规模空前的“信息疫情”。而在谣言传播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一个主导谣言传播的人物即“意见领袖”。“意见领袖”在谣言传播过程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受众主要的信息源;他们对于信息的筛选、传播等行为,在一定层面上直接决定了信息接收者的生活方式以及心理状态。因此本文从疫情期间“意见领袖”在媒体平台主要以人际裙带关系的方式进行谣言散布和传播为例,分析其影响并且提出整治措施,以期为今后社会突发性事件的谣言传播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白皓 《传媒》2015,(2):75-76
当今我国正处在转型期,自然灾害和社会冲突等风险还会存在,这些风险发生时谣言容易泛滥.如何应对公共危机,消除谣言的恶劣影响,维护公众利益和公共安全,已日益成为学界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研究了谣言传播的起因,并论述了主流媒体在破解谣言传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钟厉 《新闻爱好者》2012,(15):15-16
重大突发事件谣言传播中的群体极化现象往往会带来较大的社会危害,它可能会加重危机迷情状态,诱发舆论风波,甚至会演变为暴力性的集合行为。在群体极化的酝酿期,媒体要实时监控,预防谣言极化;在群体极化的徘徊期,媒体要积极引导,促使极化分裂;在群体极化的爆发期,媒体要有效阻控,防止谣言回流。  相似文献   

18.
李长月 《传媒》2015,(1):51-52
谣言自古有之,而现代媒介的发展、尤其是自媒体的发展则使谣言增添了滋生的土壤和传播的捷径.如何对其甄别和消解,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相比于传统谣言,微博谣言具有如下典型特征. 微博谣言的特征 第一,裂变式的传播速度,这也是微博谣言有别于传统谣言的主要传播特征.微博是一种高效的自媒体媒介工具,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电脑和手机发布微博信息,这在加快信息传播速度的同时,也助长了谣言的传播能力.尤其是一个“大V”微博主,通常会拥有成百上千的受众“粉丝”,其发布的微博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被大量和连续转发,百而千,千而万,进而产生类似核裂变的巨大效应.  相似文献   

19.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等特点,在发生后如果不进行舆论引导很容易引发公众恐慌情绪,最终导致谣言在社会和网络上大肆传播,由本地区蔓延至全国各地.地方媒体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产生的谣言,保证正常信息的流动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辟谣"作用.利用好地方媒体在本地区受众心中认知程度和自身传播力优势,把引导地方舆论工作的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通过搜集和分析国内外社交媒体网络谣言的相关文献,以期了解社交媒体环境下网络谣言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及未来的研究趋势,为网络谣言治理和学术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过程]本文运用文献分析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方法,对国内外网络谣言研究的起源和发展、国内外研究热点及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对比和可视化分析。[结果/结论]从研究发展趋势看,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数量呈递增态势,国外研究主要围绕网络谣言的传播、社交媒体网络谣言的监测、社交媒体网络谣言的传播原因进行研究;国内研究主要围绕社交媒体网络谣言的传播模型、社交媒体突发事件网络谣言、不同类型社交媒体平台的网络谣言三个方面;从研究趋势看,未来研究会主要围绕区块链技术在社交媒体网络谣言中的治理、机器学习技术在社交媒体网络谣言中应用、老年群体社交媒体网络谣言治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