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栋梁 《新高考》2010,(4):14-17
一、方法简介 在一些物理问题中,一个过程的发展、一个状态的确定,往往是由多个因素决定的,在这一决定中,若某些因素所起的作用和另一些因素所起的作用相同,则前一些因素与后一些因素是等效的,它们便可以互相代替,而对过程的发展或状态的确定,最后结果并不影响,这种以等效为前提而使某些因素互相代替来研究问题的方法就是等效法.  相似文献   

2.
<正>方法简介:在一些物理问题中,一个过程的发展、一个状态的确定,往往是由多个因素决定的,在这些决定因素中,若某些因素所起的作用和另一些因素所起的作用相同,则前一些因素与后一些因素是等效的,它们便可以互相代替,而对过程的发展或状态的确定并不影响,这种以等效为前提而使某些因素互相代替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一些物理问题中,一个过程的发展,一个状态的确定,往往是由多个因素决定的,在这些因素中,若某些因素所起的作用和物理学中另一个因素所起的作用相同,则这些因素与这一个因素是等效的,它们便可以互相代替,且对过程的发展或状态的确定,最后结果并不受影响,这种以等效为前提而使某些因素互相代替来研究问题的方法就是等效法.等效思维的实...  相似文献   

4.
许晓卫 《考试周刊》2014,(42):140-141
<正>物理状态的确定、物理过程的发展,往往是由多个因素共同决定的。若其中某些因素的作用和另外一些因素的作用相同,则前一些因素与后一些因素是等效的,它们便可以相互代替,而对物理状态的确定、过程的发展并不影响,这种以等效为前提使某些因素相互替代的方法就是等效法。在面对一个复杂的问题,或者不熟悉的情景时,提出一个简单的方案或设想,使它们的效果完全相同,从而将问题化难为易,化生为熟,顺利解决。  相似文献   

5.
等效法是物理学中惯用的一种思维研究方法.若在一个物理问题中以B因素替换A因素而不会影响物理过程的发展以及最终状态的确定,那么A因素便可以和B因素互相替换,这种方法称作等效法.高中物理教学中,等效法是一种基本方法.等效法的应用十分广泛,几乎可以涵盖到高中物理中的一切领域,比如力的合成和分解,运动的合成和分  相似文献   

6.
黄新 《中学生物学》2012,28(9):18+60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在与环境互相作用的学习活动中,通过自身的主动建构发展的,任何人都不能代替。  相似文献   

7.
严格地说,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用一个或多个虚设的等效电荷来代替非点电荷的作用,且保持原有边界上边界条件不变,这些等效电荷称为像电荷,这种求解方法称为电像法.电像法的实质在于将一给定的静电场变换为另一易于计算的等效静电场,多用于求解在边界面(例如接地或保持电势不变的导体)前面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点电荷的问题,在某些情况下,从边界面和电荷的几何位置能够推断:在所考察的区域外,适当放几个量值合适的电荷,就能够模拟所需要的边界条件.这些电荷称为像电荷,而这种用一个带有像电荷的、无界的扩大区域,来代替有界区域的实际问题的方法,就称为电像法.  相似文献   

8.
所谓等效思想,就是人们研究事物及其运动时从总体出发,重点考虑最后结果而忽略事物运动发展中的细节,在两个不同事物或运动具有相同的功能效果时使二者相互代替的思想方法.等效思想在物理解题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主要有物理模型、物理过程、作用效果的等效替代.在应用等效法解题时,应知道两个事物的等效不是全方位的,只是局部的、特定的、某一方面的等效.因此在具体问题中必须明确哪一方面等效,这样才能把握住等效的条件和范围.一、物理过程的等效:把复杂过程等效为几个简单的物理过程在处理一些复杂的物理过程时,经常把它等效地  相似文献   

9.
在意识能动作用的讨论中,有些同志对一定条件下意识可以起决定作用提出了一些质疑,这些质疑将推动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深入理解。要充分证明一定条件下意识决定物质这个观点的正确性,必须对这些质疑给予具体的回答。本文试图从回答这些质疑入手,说明在一定条件下意识能够对物质起决定作用。“意识起决定作用的时候物质还起不起决定作用了?”“两个决定作用是否是互相抵触的?”我们在肯定意识在一定条件下对物质起决定作用的时候,并没有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这两个决定作用是一致的。首先应明确这两个决定作用有不同的确定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是说在世界总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物质是世界的本源,世界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意识是物质派生的,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在物质的总体和意识的总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等效思维的实质是在效果相同的情况下,将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变换为熟悉简单的问题,以便突出主要因素,抓住它的本质,找出其中规律.因此应用等效法时往往是用较简单的因素代替较复杂的因素,以使问题得到简化而便于求解.等效法在物理解题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主要有:物理模型的等效替代;物理过程的等效替代;作用效果的等效替代.下面通过例题来说明.  相似文献   

11.
对于一些运动学中的“追击”问题,过程的分析和状态的确定是难点。本文将通过三例的讲解,巧用“v-t”图像,解决“追击”问题。  相似文献   

12.
物理是一门复杂多样、涉及面广、结构层次丰富的学科.中学生在学习时虽感到丰富有趣,但对其知识内涵及应用却感到相当困难.通过多年的教学,我发现运用等效替代的思想解决一些问题,可以使难理解的、模糊不清的问题简明化,不仅易于使学生揭开事物神秘面纱窥其本质,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较好的学习方法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我认为等效思想在物理学之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应引起老师和学生们的重视.以下是我对等效思想在中学物理中应用的点滴体会.第一,等效思想可以使概念更清晰,问题简明化我们知道,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要受…  相似文献   

13.
等效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在物理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起策略性作用,有时在中学物理中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等效变换的方式使问题解决变得简单而富有成效.可以说等效是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4.
人的学习和成长过程是一个智力与非智力互相影响,而又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英语教学的成败主要取决于学习者。学生的智力因素固然重要,而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亦不容忽视。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必须注重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从哲学角度看.改革是指在某一社会形态中,自觉地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和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开放是相对于封闭半封闭状态而言.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自资产阶级开拓了世界市场,"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相似文献   

16.
等效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在物理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起策略性作用,有时在中学物理中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等效变换的方式使问题解决变得简单而富有成效.可以说等效是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7.
现代管理理论已日益关注起对人的管理问题.在发展当代社会生产力的过程中,以技术为中心的管理手段正在被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手段所代替.激发作为主体的人在社会活动中的能动性,是现代管理学发展的趋势.行为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便是这一趋势最直接的表现.行为科学认为人的社会行为总是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价值观、性格、需要、思维方式、知识水平以及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等等,它们在人群团体的动态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综合地起作用.行为科学的基本内容是探索人在社会中发出行为的原因,从而认识行为的基本规律,并根据这个认识去调节行为的方式和作用,以建立符合社会发展的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8.
人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概括起来,不外乎遗传和环境(包括教育)两个因素。遗传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各起什么作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长期以来,理论家们各执一端,或者认为遗传起决定作用,否定环境的作用;或者认为环境起决定作用,否定遗传作用。在这种相持的情况下,有人则提出了另一种主张,认为遗传和环境都起一定的作用,是遗传和环境共同决定人的发展。但是,这种相加也有问题,因为两数相加,如果其中一个  相似文献   

19.
在物理中的某些量是不规则或不均匀的,求解时会出现困难。必须通过其他的方法进行简化,才能解决此类问题,本文主要介绍定积分常常能解决物理中一些实际问题的应用。首先介绍定积分的应用简述,其次定积分的定义,然后列出"微元法"在物理实际问题中的使用的条件,求解的过程以及注意的事项,最后列出四种相应的物理模型进一步分析说明此种应用。定积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想"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定积分实际上就是无穷多个"微元"累加求和,"微元求和"的思想,就是定积分的实质,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通常称为"微元法"。  相似文献   

20.
1981年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文化大革命产生的原因既有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也有毛泽东领导上的错误。的确,长达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在历史的长河中,它是一次偶然的事件,但这种偶然性又势必反映着某种必然的东西,马克思曾指出:“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神秘的性质。这些偶然性本身自然纳入总的发展过程中,并且为其他偶然性所补偿。”所以,对文化大革命起因的探讨就绝不能仅仅着眼于某些偶然和主观的因素,而更应看到隐藏在这些偶然和主观背后的决定性的因素——客观的和必然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