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关于“缩短硕士生学制”和“硕博连读”问题的思考秦惠民编者按:“缩短硕士生培养年限”和实行“硕博连读”的改革设想,对于硕士生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利弊得失是否已得到了充分的论证?硕士学位作为一级独立的学位是否已无存在的价值?硕士生培养实行课程学习和论文并...  相似文献   

2.
也谈“缩短硕士生培养年限”和实行“硕博连读”吴镇柔“缩短硕士生培养年限”和实行“硕博连读”这两个既有区别又互相联系的改革内容或措施,从广义上讲,均属于研究生教育学制改革的范畴,日益成为大家接受和认可的一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思路,并已列人国家教委研究生工...  相似文献   

3.
硕士生学制改革:一种理论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理论上,硕士生学制(培养年限)是由培养质量要求(即培养定位)、生源质量、培养条件、硕士生教育劳动的投入强度和资金投入力度等因素综合确定的;现实中,硕士生培养年限是硕士生教育各相关方对硕士生教育利益需求的相互博弈的结果。当前以缩短培养年限为特征的硕士生学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培养单位宜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在认真调研充分酝酿的基础上,从调整培养定位、调整培养规模(结构)、提高培养效率等方面入手,在保障各有关方面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论点传递     
缩短硕士生培养年限是趋势丁雪梅在《哈工大报》上撰文认为,不论是从国际研究生培养的一般模式,还是从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态势来看,缩短研究生教育年限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大势所趋。其有利因素在于: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前提下缩短硕士生培养年限,将为国家节省大量教育资源,大大提高硕士生的培养效率,降低教育成本,因为用两年时间培养出合格的硕士生,仅此一项就能将硕士生培养效率提高1/3;能够比较大程度地解决研究生教育迅速发展与现有有限的教育资源的矛盾,因为年限缩短能使在校硕士生数量减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已经很突出的规模和资源…  相似文献   

5.
日前在哈尔滨召开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培养定位及硕士生学制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硕士研究生培养年限由两年半或三年缩短为两年,是硕士生学制改革的必然趋势。目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在这方面已取得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6.
硕士生学制改革“浪潮”已悄然兴起。近一两年,国内 不少重点高校都纷纷改革研究生学制,把硕士生基本学习年 限从三年调短为两年。人大、哈工大、中山大学等高校的硕 士生学制改革已经开始。清华、北大等也先后表示,将允许 硕士生两年毕业。与此同时,人大已经实行改革的哲学专业 却酝酿着从两年改回三年。上海高校态度谨慎,复旦、交大、 华东师大等学校还没有缩短硕士生学制的考虑。在南大等高 校,缩短硕士学制的方案却因反对呼声较高而遭遇“搁浅”。 缩短硕士生教育年限为我国现行法律制度所允许。1981 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1999年颁布实施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都有相应的规定。  相似文献   

7.
成人教育学硕士生培养的理性思考与现实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人教育学硕士生“知识本位”的培养目标面临外在合理性与内在合法性危机,而且传统的培养模式导致教育功能弱化。因此,成人教育学硕士生的培养应采取“能力本位”的价值取向,实行开放的多元化的培养,回归成人教育学应用学科的特性。  相似文献   

8.
谈我国硕士学位的地位和硕士生培养年限徐忠勤强文鑫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我国“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基本上立足于国内”。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关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强调,要“实现高层次专门...  相似文献   

9.
(一) 博士生生源不足是目前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造成博士生生源不足的原因主要有:1.“土博士”、“洋博士”待遇悬殊,致使一些合格考生放弃国内攻博机会而全力争取出国攻读博士学位;2.在学期间待遇低,攻博缺乏吸引力。博士生大多已婚,我校的统计表明,近几年博士生在学结婚者占60%以上。博士生助学金不足以维持家庭负担;3.一些单位限制业务骨干报考博士生。硕士生毕业分配到单位,多数要签定服务年限合同,不到年限难以报考,此外一些  相似文献   

10.
关于我国硕士研究生课程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尹伟  彭林 《零陵学院学报》2002,23(4):131-133
分析课程在硕士生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硕士生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力求站在研究生的角度审视问题发表看法,主张以“加强基础理论,拓宽知识面”为总的指导思想,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按一级学科设置专业基础课,对硕士生实行多学科综合培养,建立开放性的课程体系等,以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硕士生就业难现象是当前社会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对16名硕士生的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分析,发现高等教育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人才培养方向与就业岗位需求、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之间的矛盾交织是硕士生就业难问题的形成机制。而这又通过就业率将就业压力转移到高校,加剧培养单位和硕士生的就业焦虑。加之硕士生社会资本的过度参与降低人力资本的效能,扰乱了就业市场,导致就业难问题的恶化。基于此,“升级产业内部结构,适应高层次人才就业需求”“优化专业课程设置,注重多元发展型硕士生培养”“正视慢就业的现实,持续提供精准的服务信息”“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减少社会资本的过度参与”等可成为破解硕士生就业难问题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不论是从国际研究生培养的一般模式,还是从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态势来看,缩短硕士生教育年限是大势所趋。其有利因素在于: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前堤下,将为国家节省大量教育资源,大大提高硕士生的培养效率,降低教育成本;有利于改善我国的  相似文献   

13.
《南昌教育》2004,(11):31-32
传统观念中,“高层次研究型人才”、“3年学制”是社会对硕士研究生的认识。而现在,国内众多高校纷纷缩短硕士生学习年限,3年改成2年,整整减了1/3时间,而硕士生的培养方向,也逐步从以往的以学术型为主,转向了学术、应用、复合等多种类型并举。  相似文献   

14.
《教育》2006,(2)
一次研讨会发出来的大声响2005年1月5日,在哈尔滨市召开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培养定位及硕士生学制研讨会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20余所大学研究生院的领导、专家发出了共同的声音:硕士研究生培养由现行的两年半或者三年缩短为两年,是硕士生学制改革的必然趋势。国务院学位办主任杨卫也认为,随着我国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师资力量的增强,缩短硕士的培养年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哈尔滨工业大学确定研究生教育“九五”发展规划本刊讯为贯彻全国研究生工作座谈会精神,哈尔滨工业大学制定了“九五”期间校研究生教育总体发展规划和1作任务:①硕士生培养要实现培养目标多样化,在保证培养质量前提下,积极推行缩短学习年限试点。②把博士生培养作为...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颁布以来,有关硕士生学制的问题是学术理论界和教育实践界共同关注的一个重点。综合近年来的有关文献,问题主要集中在缩短硕士生培养年限、硕博连读、硕士学位的地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质量等方面。从长远的发展目标看,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必须与中国本土的教育实践相结合,充分考虑高等教育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培养目标,提高培养质量,以适应全球化形势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关于我国硕士研究生课程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课程在硕士生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硕士生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力求站在研究生的角度审视问题发表看法,主张以“加强基础理论,拓宽知识面”为总的指导思想,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按一级学科设置专业基础课,对硕士生实行多学科综合培养,建立开放性的课程体系等,以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学术型硕士生的就读体验是硕士生培养质量的直接体现。基于全国338所研究生培养单位的69387名学术型硕士生离校反馈调查数据,从“以学生为中心”的内部视角对我国学术型硕士生的培养状况和就读体验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学术型硕士毕业生对导师指导效果、培养条件与培养环节、收获进步与能力增值等方面的评价较高,而对课程结构与教学质量、资助渠道丰富性和充足性、职业定位清晰程度等方面的评价相对较低。硕士生培养单位需要进一步从重视调整优化课程结构、明晰课程层次和区分度、增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丰富资助渠道和适度提升资助水平、注重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等方面不断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9.
对硕士生教育收费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我国本专科教育全面实行“并轨”之后,硕士生教育是否亦应按照“教育成本分担”原则实行收费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作者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实行硕士生教育收费对我国教育发展的意义,并就在目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实行硕士生教育收费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提出了实行硕士生教育收费应着重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重点大学本科教育实行四年制学科教育模式的探讨许香平目前我国高等工程本科教育普遍实行四年制,即学生按专业录取、按专业培养、按专业毕业分配。四年制专业教育是我国从苏联学习的传统专业教育体制的继续。在“六五”期间,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已经确定为博士生、硕士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