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突显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对传统过于迷恋、教育技术难以达标等困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发展。要突破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困境,突显思想政治政治教育现代性,必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性"要舍大于取,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敢于求异存同,重建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范式和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是客观的历史进程,是现代化发展的内在呼唤,其基本实现方式在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形态、价值形态、实践形态、制度形态的现代化,使思想政治教育获得“现代性”属性。解释性知识与规范性知识、标志性概念与引领性命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知识生产的基本对象,推动面向现代化的知识形态变革,是巩固思想政治教育学术主体性的关键所在。现代社会的实践方式发生深刻演变,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形态的现代化,要以实践目的为指向,形成适应现代化需要的生产实践、生活实践、育人实践、治理实践、虚拟实践等实践形态。要在现代化的历史架构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位阶与价值实现等问题予以现代性思索与历史性确认,塑造其现代价值形态。将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成果上升为制度安排、转化为制度优势,将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体系与国家制度体系进行深层联结,予以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以全方位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3.
从政治哲学的视角审视现代教育,以个体权利作为反思现代教育的原点,现代教育思想及现代教育制度都体现出张扬个体权利的特性,以个体权利为本是教育现代性的根本特性。以个体权利为本的教育现代性具有正当性,可以从"发生的进路"与"目的的进路"两个路径给予证明。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7,(50):92-93
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性建构要从马克思主义与现代性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性建构的管理进行分析与论述。其现代性建构需要经过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才可以判定出来,特别是马克思对于形而上学与资本所进行的双重批判。在理论的层面上,其现代性建构需要坚持清算现代形而上学的理论,反对资本的话语霸权,革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语言,增强马克思主义对解释现实问题的理论依据,以及对普遍存在的社会矛盾的批判力度。  相似文献   

5.
考察新中国60年,每当历史性转折时期,思想政治教育都担当了重大使命,发挥了动员社会的有效作用。这充分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不可低估的社会价值。回顾历史,面对现实,思想政治教育正在遭遇现代性挑战,这是社会现代化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发展,要求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防止现代社会的风险。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现代系统来考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建构。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因素,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出现指向泛化、方法低效和滞后现象。这主要源于市场化、全球化及信息时代的冲击,引致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发展困境。要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现代性特点,加强面向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研究,着眼现代技术的教育方法扩展,促进主体间性的互动思维方法开拓,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研究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内涵、现代性风险以及规避风险路径等方面。研究中仍存在缺少学科意识、方法论高度、历史的维度以及经验科学的依托等诸多不足。鉴于此,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研究应致力于向生活世界开放,致力于探究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性的契合点;建构体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理论,并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学科意识和思维方式;借鉴历史社会学等经验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准确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经验事实的概况。  相似文献   

8.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正面临着重要性和实效性的落差困境,需要从现代性视域重新审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凸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现代性根源诉求,剖析其内在张力的贫乏和紧缩以及走向实践领域中的无力和难为,其原因是"社会本位"的膨胀和"主体本位"的缺失、"技术理性"的控制和"价值理性"的消解、"文化堕距黑洞"的充斥和理论的"实践"意义衰微、"理论教育方式"的主导和"事实教育方式"的游离。而解决这种困境的良方是现代性超越之路,即理念维度、视野维度、实践维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部分,是一个值得高校深入思考和研究的"教育阵地"。本文阐述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内涵、分析了如何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并且深入研究了现代社会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现代性语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实现主导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在现代社会,这一使命的实现正面临着一系列难题。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进入了现代性的语境中。领域分离、世俗化、实用主义等现代特征改变着传统社会主导价值的生成机制,冲击着以思想政治为主要内容、理论教育为主要途径的传统主导形态。现代思想政治教育需从单一的思想政治主导向恩想、政治、文化、价值等多层次的系统主导转换,需从单一的理论教育向全方位立体式的教育途径与方法转换。  相似文献   

11.
韩承敏 《江苏高教》2021,(5):89-93,109
面对“流量一代”的当代大学生,高校思政教育从内容到手段都显滞后,整体缺乏现代感,现代技术的进步正潜在倒逼着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大数据视域下,需要增强思政工作者的技术敏感性,树立思政工作战略新思维,促进传统教育与现代技术相融合,挖掘科学价值背后的社会价值和教育资源,研究开发以数字技术呈现党的理论和实践发展最新成果,以网络空间培植和传播意识形态新型产品,开启数字化思政教育新范式,有利于改革创新高校思政教育学习模式、课堂方式和评价体系,使思政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课程思政是新时期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通过抓好专业课程教学主渠道,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高素质人才。该文以“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为研究对象,通过授课要点及课程思政映射融入教学方式、特色案例的实践策略,探讨工程建设管理类课程思政改革模式,健全育人体系,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寻求和谐的政治发展路径,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在政治观念、政治制度、政治发展道路和运行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社会主义的民主、自由和人权是和谐政治的思想前提。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是和谐政治的制度基础。有序民主是现代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实现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是现代中国政治和谐运行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传媒载体,也即“思想政治教育以现代传媒为载体”之意,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依托现代传媒,直观、形象、便捷地向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信息,从而有效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一种物质形态及其运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现代传媒载体的基本形态主要有: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印刷传媒载体、思想政治教育现代电子传媒载体和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媒载体。思想政治教育现代传媒载体的基本形态不同,其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功能定位就有差别。  相似文献   

15.
教师在开展“护理学基础”教学时应融入思政元素,将教书和育人相结合,以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护理学人才。文章分析“护理学基础”教学与思政元素融合的必要性,探讨将思政元素融入“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思路,指出教师将思政元素融入“护理学基础”教学中,要进行案例展示,根据思政教育需求设立专题学习内容,结合时事进行思政教育,采用情境模拟训练的方式,记录学生的思想感受。  相似文献   

16.
高校党建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公共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内容是高校党建研究的基本内容。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师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决定了要加强自身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要转变思维观念,把德育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高校党建工作的首要位置,要增强高校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南京8所高校的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既有进步的一面也有不足之处。基于对现代性理念的极端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性困境以及社会不良环境的负向导引等因素的考察,为了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需要在反思和批判现代性理念的基础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型,并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的思想政治教育随着物质文明的进步变得越来越复杂。人文精神的弘扬、心理素质的健全、精神家园的营造等已是关系到现代人生存和发展的突出问题。思想政治教育铸造的是人的灵魂,是人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层的部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如果缺少对人的精神关怀、缺少一种"真诚的精神权威",如果还执着于只注重外在功能的层次,那它就只能是内容高尚的形式教育。因此,需要从问题意识、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人性认定方面重新定位思想政治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以精神造就品质的能力,真正担负起建构人的精神世界,提升人的精神品质的重任。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对政治的思考,以“整体性”特质尽显卓越.从“政治”的整体性出发,马克思深刻地揭示了现代性政治的特性与本质——与强制性权力、国家紧密相关(以国家为中心),即现代国家政治;另一方面,马克思在建构其未来的理想社会中呈现了与这一理想社会相融合的政治特性——与理想社会秩序、人的自主能力和交往能力完满相结合意义上的政治(以社会为中心),从而使他的政治概念具有了纵深的历史感和厚重结构.因此,马克思对政治的思考和把握具有双重维度——现代性的维度和理想性的维度.我们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既把握政治作为国家强制性权力的现代性,也把握政治作为人类自我治理需要的理想性,才有可能深刻地把握马克思的政治概念的本真意蕴.  相似文献   

20.
实行"课程思政"建设是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协同效应的必然选择。"课程思政"建设的立足点为课程内容重构。课程内容重构要以"一个中心、两个抓手、三个方面"为原则。以立德树人为中心,以课程知识体系和学生政治素养成长为两个抓手,以教师提升、课程研究、政治素养获取为抓手的三个方面,强化课程历史底蕴、内容思政育人的道路自信、内容建构的国际视野,进而实现"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