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山西太原餐饮业。一说“老字号”,人们自然会想起清和元、认一力和林香斋。然而,当笔者对这几个老字号进行采访时发现,昔日各领风骚,顾客盈门的“老字号”们,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强烈冲击下,一个个红颜已老,门可罗雀,失去了往日迷人的风采。如果这种现象不能引起应有的重视,那么用不了多久,这些老字号们或者被其它新的名字取而代之,或者干脆就会从餐饮这个行业中销声匿迹。为此,笔者在这里呼吁:救救老字号! 清和元“冷冷清清” 在几个老字号中,清和无可谓资格最老,来头最大。说它资格老,是因为它距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至于来头,因为它的名字是我  相似文献   

2.
1938年,汪爱枝出生于湖北老河口镇。汪爱枝家几代人以打剪子为生,“老字号汪大昌”剪刀,响誉鄂西北.畅销四川、山西、河南等地,俗称北有“王麻子”.南有“汪大昌”。  相似文献   

3.
常统海  郑莉琨 《大观周刊》2013,(10):331-331
从王老吉“红绿”之争中,让消费者看到老字号品牌的价值。老字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保持“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殊不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如果不让消费者记住品牌,品牌就只能被消费者遗忘。那样的结果就是老字号没有市场,经营不下去,老字号就只能选择关门大吉,传承不了文化,老字号百年经营的心血也将付之东流。因此,老字号要在新的市场环境下立足,需要改变观念,用持续不断的创新实现老字号的品牌复兴。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老字号品牌与热点事件、民族复兴的话题频频出现关联。习近平主席就餐庆丰包子铺,“第一夫人”彭丽媛携百雀羚出访等,使老字号品牌的受关注度提升,老字号品牌似乎强势回归。借助国人的爱国热情,老字号的品牌形象能否被认同?如何借助“中国梦”话题持续升温?笔者从品牌学的视角,分析老字号的生存现状和复兴之路。  相似文献   

5.
在“互联网+”时代,国内外企业和品牌在本土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国外企业运用先进的品牌管理策略和广告优势来夺取中国市场,本土新品牌又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老字号品牌面临着多方夹击.特别是一些历史悠久的北京老字号,这些“老”品牌需要焕发出“新”活力.随着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新型传播媒介层出不穷,怎样在新时期把握住机遇,善用新型传播媒介将老字号品牌发展到“新”高度,成为众多北京老字号面临的问题.本文分析北京老字号在新媒体环境下所运用的品牌传播策略和创新设计,这些策略不仅需要大胆转变经营理念,还需要与新型传播媒介结合起来,给予消费者新的面貌和感觉.  相似文献   

6.
晋档动态     
新春伊始,一部全景式展现近代山西太原商业文化发展历程和精神内涵的“巨著”--《太原老字号》出版发行。该书由太原市档案局(馆)倾力打造,由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36万字,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从经理姓名、老字号的开张日期、商铺地址、经营种类等方面,对太原的老字号予以记载。全书采用图片1300余幅,包括:图片900余张、图表116幅、烟片52幅、烟标46幅、商标广告189幅,录入的老字号共1084家。编者立足于商务部历次公布的太原市“中华老字号”企业,结合在太原老百姓心目中耳熟能详的老店铺,选择在太原工商业发展史上占有独特地位的名商号,对66家老字号作了重点全景式描述。《太原老字号》的推出,不仅从一个侧面描绘出晋商兴衰的轨迹和太原商业文化的步履,进一步促进了太原市的晋商文化研究,也反映了老百姓心目中留存的寻根文化和美丽情怀。此书是回望太原历史变迁、感受太原时代新貌的桥梁,更是展示太原历史文明、宣传太原文化积淀、弘扬太原城市精神的窗口。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以来,老字号品牌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为此商务部于2006年出台了“老字号振兴工程”,在政策上力求重振老字号品牌.2015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里所明确提出的“互联网+”行动计划,客观上也为老字号品牌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就食品老字号而言,“互联网+食品”的模式一旦实施,将会为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老字号”是什么? 14岁的赵旖晨吐吐舌头,做着鬼脸回答说:“不懂”。对这个能迅速说出羽·泉唱的拿手好歌,且经常光顾麦当劳或者肯德基的中学生而言,老字号是个陌生的词汇。 50岁的“老北京”刘占一,倒是知道老字号;可问她能够说出几家老字号时,她侧头想了想说:“瑞蚨祥、六必居、全聚德,我也说不上几个来,这都什么年头了,谁还关心老字号啊!” 经历了百年风雨沧桑的老字号,如今  相似文献   

9.
3月11日,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老字号工作委员会、上海市经济委员会、杨浦区人民政府、上海市档案局等单位主办的以“传承老字号、惠及千万家”为主题的“上海市第三届中华老字号著名企业知名品牌展示周”活动在万达商业广场拉开了帷幕。  相似文献   

10.
寻访资本家     
我决意去寻访资本家——原上海著名的“老字号”的资本家、股东老板和老店主等这是1983年的事上海的南京路曾有“亚洲华尔街”之称,旧时上海的繁华,与许多开拓者的名字是紧密联系着的。他们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尊心,贯串了创业的全过程。因为过去没有被重视,没有去挖掘、总结“老字号”的经营诀窍,再说,数十年来,在新闻记者的视角里,创办“老字号”的老板们。似乎是一个做遗忘的“角落”中国推行改革开放等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学习西方经验无疑是必要的但总结借鉴我国近代、现代实业家积累的丰富实践经验也很重要。而令人焦急的是,  相似文献   

11.
快乐新大陆     
《大观周刊》2006,(40):91-91
11家企有望成“中华老字号”,商务部公示“中国十大餐饮品牌企业”,洋酒价格走“高调”,外婆家杭州店上演2007餐饮流行发布,“床+早餐”:经济型酒店将成为主流。[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旁边是游客如潮的清河坊历史街区和闻名中外的老字号“胡庆余堂”,杭州市公安局就坐落于其旁。盛继芳局长在大楼内他的办公室里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专访,窗外风和日丽。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出版界的标杆”,中国的老字号书局如何在市场中恪守自己的文化底线?作为中国现代最有影响力的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110年)、中华书局(95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75年)一  相似文献   

14.
陆瀚 《青年记者》2020,(8):17-18
2017年4月24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将每年的5月10日定为“中国品牌日”,标志着品牌进入国家发展战略。在国家品牌发展战略与互联网+背景下,传统老字号品牌能否把握住时代赋予的巨大机遇,利用数字传播技术创新品牌传播模式,实现线上线下立体传播,从而推进老字号品牌复兴,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杨彩丹 《历史档案》2011,(2):111-116
山西大学堂是山西大学的前身.1902年,山西巡抚岑春煊与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以处理“山西教案”和实施清末“新政”为契机创办,是中国最早的三所国立大学之一.  相似文献   

16.
如果你是初次入晋的观光客 ,肯定会被山西“小导”灌输过这样的说法 :“十年中国看深圳 ,百年中国看上海 ,千年中国看北京 ,五千年中国看山西。”乍一听 ,你认为是小老西儿满嘴跑马、自吹自擂。然而 ,走马观花三五天 ,你却会和余秋雨似的发什么抱愧的感慨。当然 ,你也许觉得山西小导有些祥林嫂似的絮叨 ,盘儿也差了些……在北方诸省中 ,山西人兼有中国农民传统的敦厚和狡黠。他们自知与外地、外省、外国比不过经济 ,比不过科技 ,比不过现代文明 ,于是扬长避短地这样“十百千”地排比了一下 ,便搞定了自己“华夏文明看山西”的祖师爷地位。上…  相似文献   

17.
民生新闻、百姓故事、平民娱乐在今天的中国大地上着实火了一把,它们以引领舆论导向、引领生活时尚、引领财富方位等作用而倍受专家学者、电视人和观众的共同关注,把它们放在中国电视的当下走势中考察,便构成了影响中国电视改革与发展的“三点式”——“看点、卖点、利润增长点”。  相似文献   

18.
山西商人,尤其是首创中国历史上票号的山西票号商人,商路遥远,汇通天下,曾在中国历史上显赫一时,以致直至如今还传颂着“山西人善于经商、善于理财”的佳话。  相似文献   

19.
<正>“头戴盛锡福,脚蹬内联升”这句流传于北京的俗语,不仅是老北京人时尚衣着的象征,也反映了“盛锡福”帽庄作为京华老字号的影响力。盛锡福作为中国著名的老字号,不仅历经百年沉浮至今仍充满活力,更是在每次面临困境时都能化险为夷、重获新生。盛锡福于1911年初创于天津,之后在北京、上海、青岛、武汉等城市开办分号。北京的盛锡福帽庄于1936年至1938年间,分别在西单北大街、前门大街、王府井大街和沙滩开设门店,  相似文献   

20.
说起老北京的“吃”,真是丰富多彩,美不胜收。就说北京的老字号“天福号”吧,那真够你一饱口福。话说乾隆年间。山东掖县人刘凤翔带孙子来京谋生,与一山西客商合伙在西单牌楼东拐角处开了一家酱肉铺。一天,刘凤翔到永外市场进货,见旧货摊上有块旧匾,上书“天福号”三个字,字体刚劲,笔锋有力。刘凤翔便将这带有“上天赐福”之意的匾买了回来,悬于小店门楣之上,果然气派非凡,小店生辉。从此,一些文人墨客,常留店前品评“天福号”三字,品尝“天福号”酱肉,真是生意兴隆,门庭若市。有一次,刘凤翔后人刘抵明夜间守灶睡着了,酱肘子煮过了火,心里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