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点火升空。其后,中国航天员首次在轨交接。6天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东风着陆场。随着中国空间站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载人航天报道也呈现出高密度、常态化特点,不再是以往几年一见的重大新闻报道。接下来,我国还将发射巡天空间望远镜以及神舟载人飞船和天舟货运飞船等,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新闻价值。  相似文献   

2.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首次载人航天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舱内,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踏上了飞天之旅。载人舱于2003年10月16日6时许成功返回地面,圆了中国人期待了千年之久的飞天梦。  相似文献   

3.
太空之吻     
11月1日5时58分07秒,中国“长征二号F”遥八运载火箭在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点火起飞,将“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升空。13分53秒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宣布:“神舟八号”飞船发射任务圆满成功!至此,  相似文献   

4.
张雷 《军事记者》2001,(3):42-42
公元2001年1月10日凌晨,中国载人航天第一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飞船发射场迎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史上的第二次发射:“神舟二号”飞船发射太空。  相似文献   

5.
去年10月12日到17日,我国航天科学研究和探索领域再传振奋人心的喜讯,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驾驶神舟六号飞船,经过110多个小时、700余万公里的飞行,圆满完成了任务。这是继两年前“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后的又一壮举。“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方面取得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全体中华儿女都为此感到骄傲和荣耀。”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再一次向世人昭示,“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攀登现代科技高峰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10月16日至10月17日,《解放军报》不惜版面,在连续两天的时间里,“首次载人航天”特刊就用了整整10个版面(16日7个版,17日3个版),集中宣传“神舟”五号飞船载人飞入太空的前前后后,气氛热烈,规模宏大。浓墨重彩的特刊,生动展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展现了航天员的过硬素质和美好形象,也展现了中国人为祖国日益强盛所感到的骄傲。其鲜明的特刊特色深深吸引了读者。题材重大,主题集中。中国首次载人飞船航天飞行,不论是对中国人,还是对全世界,都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不仅仅是中国航天技术的一次跨越,更是一个…  相似文献   

7.
公元 2001年 1月 10日凌晨,中国载人航天第一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飞船发射场迎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史上的第二次发射:“神舟二号”飞船发射太空。   此次发射的“神舟二号”尽管没有载人,但飞船的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的技术状态基本一致,是载人飞船应用系统第一次全系统执行在轨飞行试验任务,并开展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   发射时,“长征二号 F”喷出强烈火焰,向上攀升,我不停地按动快门。火光映红了整个夜空,箭体吐着火舌,穿云破雾,直上云霄。我追着火光拍摄,直至火光消失在茫茫天际。这时,时针指向北京时间 1月 10…  相似文献   

8.
从1999年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号发射升空,成功进行我同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到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完成航天员太空行走任务凯旋,历时9年.  相似文献   

9.
蔡静 《网络传播》2005,(11):54-54
10月12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经有关部门授权,人民网对“神六”发射、飞行、返回实况进行了现场直播,这是网络媒体首次承担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直播任务。  相似文献   

10.
“神舟六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是具有特殊重大意义的新闻事件,也是中央电视台今年以来规模最大、最重要的报道任务之一。从10月12日飞船发射到lO月17日飞船返回,6天时间里,CCTV—1和CCTV—新闻并机直播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遨游环宇的全过程,第一时间向观众展示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重大突破;CCTV—4、CCTV—9也对“神六”飞天作了全方位的直播。 “神舟六号”直播期间,这4个频道的总体收视份额达16.11%,比上一周提高了5个百分点,较“神州五号”直播期间的收视份额(14.02%)提高2.09个百分点。而在10月12日发射当天,中央电视台十五个频道的总体收视份额达到43.31%,仅次于今年2月8日除夕的收视份额(44.31%)。 直播:开创多个历史新纪录  相似文献   

11.
郑宇 《新闻实践》2003,(11):37-38
10月15日到16日,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在人类航空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面对这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杭城各家媒体大显身手,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密切关注,热情报道,向读者奉献了一份丰盛的精神大餐。笔者考察了从10月9日到10月23日这段时间内,杭城几家主要报纸对"神舟"五号飞天的报道,从媒体面对重大事件,如何进行报道的角作一些评点和分析。迅速介入,密切关注迅速及时,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之一。"神舟"五号飞天早已成为杭城媒介关注的焦点,各家报纸介入迅速而及时,成为这次报道的一大亮点。飞船预定升天的时间是10月16号,但在之前几天的报纸上,读者已经可以发现关于"神舟"五号的报道。10月10日,钱江晚报借神舟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负责人之口权威宣布:我国将于10月15-17日择机进行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浙江日报也于10月11日刊发了对火箭和飞船设计者的两篇专访。10月9日到10月11日,距离飞船发射虽然还有好几天,但杭城各大报纸对这一重大事件的报道大战已拉开大幕。  相似文献   

12.
<正>去年11月28日上午9时,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宣布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定于北京时间11月29日23时08分发射。值得关注的是,我国首批航天员、神舟六号苏州籍航天员费俊龙将再次“问天”,并担任乘组指令长,在太空“出差”6个月,实现航天员乘组首次在轨轮换。  相似文献   

13.
10月5日.我受领了“神六”采访的任务。自此。我用自己的“第三只眼”.紧紧跟踪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  相似文献   

14.
《全国新书目》2008,(19):26-26
在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成功翱翔太空的两年后,又有两位航天员乘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飞上太空,三年之后又有三位航天员乘神舟七号飞船进入太空并有一人实现太空行走。本书以我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为主线,全面介绍了相关知识和最新进展。本文系该书前言。"神箭"嘴飞,"神舟"远航。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从单人升空遨游,到双人五天联袂飞行,再到三人上天一人出舱太空行走,不断取得突破性成就,创造了一个一个新的纪录。中国连续三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成为屹立于世界高科技之林的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15.
在“神舟”五号飞船胜利返回仅仅不到24小时,封面印有中华“飞天”第一人——杨利伟的照片和亲笔签名,书中包含他的首次“飞天”感受和生平、家庭生活等内容的图书,已经装订成册,走下了印刷厂的生产线。这就是华艺出版社在第一时间推出的《飞天梦圆——来自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内部报告》一书。该书以首次独家披露此次航天员的太空生活经历,全视角介绍了“神舟5号”载人航天工程内幕而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16.
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成功返回地面,遨游太空的杨利伟自主走出舱门……这一瞬间,祖国各地沸腾了!此时,一位年逾七旬的老者留下了激动的泪水。他就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技术“领头人”———总设计师王永志院士。  相似文献   

17.
今年4月 12日,是加加林乘世界第1艘载人飞船上天40周年;是第1架航天飞机升空20周年;4月19日则为世界第1座空间站入轨30周年。因而2001年的4月,是载人航天的纪念月。 从1961年4月 12日世界第1艘载人飞船上天,到今年4月12日止,人类开展载人航天活动已达40年。在这40年里,载人航天的发展是沿着载人飞船、试验性空间站、航天飞机到建造永久性空间站的道路前进的,其中载人飞船和航天飞机为来往于地面和太空的载人航天器,而空间站是不返回地面的航天母舰,它们均在科技、经济、社会、政治和军事等方…  相似文献   

18.
太空福音     
中新社电:11月20日6:30分,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空。在绕行地球飞行14圈后,于21日3:41分着陆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这是一次无人驾驶的飞行。中国官方称,此类试验今后还要进行若干次。  相似文献   

19.
2003年1月5日19时16分,6天零18小时前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的“神舟”四号飞船,绕地球飞行108圈,完成预定空间科学技术试验任务后,在内蒙古中部准确着陆。至此,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四次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作为新华社唯一一名获准进入回收现场采访的记者,我记录报道了这次回收的全过程;在一线发回的图片和文稿,被海内外媒体连续三天广泛采用。 今天,不惜版面刊载“神舟”四号  相似文献   

20.
北京时间2008年9月25日我国神舟七号飞船发射成功,9月27日实现了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我国航天事业达到了一个新的里程碑。我国自己的空间站和登月计划也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成为现实。这些项目都需要由神舟系列飞船提供支持,高效可靠的飞船是这些太空顷目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 从发射次数和成功率来看,俄罗斯联盟号(Soyuz)飞船是目前世界上最为成功的,从上世纪60年代起,一直担负着运输和哉人的任务,是前苏联和俄罗斯航天的中流砥柱。了解联盟号飞船的坎坷与辉煌.可以对理解我国航天事业未来的发展动向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