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作为福克纳笔下著名生意人形象之一,弗莱姆·斯诺普斯对于物质财富的追逐隐喻了物质主义盛行的20世纪上半叶的美国梦和文化精神,他的发迹与衰败是美国文学传统中美国梦破灭主题的又一重要范本。在后期作品斯诺普斯三部曲中,与弗莱姆相关的各种物件书写不但体现了商品具有"生命"的控制力量,也通过主客体的"内在互动"构塑了弗莱姆在商品化社会中包括主体意识和无生命客体的"复合自我"的身份特征。福克纳将弗莱姆嵌入以消费变革为主导、物质产品日渐丰裕为表征的南方社会转型期变革语境中,展示了一个在追逐物质利益过程中被商品占据灵魂而沦为"赚钱机器"的物化形象,诠释了南方社会转型期工商业文明主导的现代变革与个体命运的复杂交织。  相似文献   

2.
在《欲望号街车》中,田纳西·威廉斯试图揭示了布兰琪徒劳地追求"自我实现"。布兰琪无法平衡"应该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的关系,即社会约定和个人的渴望之间的关系,导致了最终的失败。女主人公寻求自我实现,但最终以悲惨的失败告终,根本原因是她的"理想"的抱负不能适应具体"应该"的社会规范。现实与个人抱负之间的冲突折磨着布兰琪,使她成为美国新工业化的局外人。本文采用希金斯1987年提出的自我差异理论来分析布兰琪的悲剧。  相似文献   

3.
《喜福会》是谭恩美的成名作。该小说主要描写了四对美籍华裔母女之间错综复杂、悲欢离合的故事,深刻反映出第三世界妇女在以白人男性为中心的美国社会中为生存而挣扎斗争的现实。基于此,运用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来分析《喜福会》,探讨四对美国华裔母女对多重压迫的觉醒和她们如何在性别、种族、阶级的压迫下进行修正和建构自我身份,以及在美国社会中建立自己独特的价值与文化身份,从边缘化的"他者"形象逐步转变为"自我"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爱德华·阿尔比在剧作《美国梦》中运用荒诞的形式,揭示了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异化和人类精神世界的绝望,探讨了社会现实问题,深刻揭露和批判了当代美国社会。  相似文献   

5.
美国梦对世界上所有的人来说,都并不陌生。都说世界各地的人来到美利坚这片土地是为了追求一个美国梦,可真正的"美国梦"到底是什么?考拉小巫曾在美国读了两年研究生,但即便在拿到硕士学位的那一天,她都依然觉得自己与美国梦之间的距离,就好比现实与理想之间那般遥远。而当她毕业后正真走进美国社会,正式工作后,她能否真切感受到那曾激励了无数人的"美国梦"?  相似文献   

6.
美国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笔下的"美国梦"有着独特的思想意蕴和审美价值。他笔下的"美国梦"是绝望、迷茫、人格异化的代名词,追梦人亦丧失了人之为人的本质,丑恶彰显。本文从分析"美国梦"的内涵及跨时代流变入手,从财富梦、家庭梦和爱情梦三个方面展现奥尼尔经典剧作中"美国梦"的破灭及其历史启谕:美国社会的拜物主义及其对伦理价值的扭曲和对民众的异化是造成"美国梦"摒弃道德编码进而畸变成贪恋和欲望之梦的根源。奥尼尔笔下的"美国梦"艺术地呈现了人类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危机,描绘了人类社会发展轨迹上惨烈的一步,给我们以艺术的审美和历史的启谕。  相似文献   

7.
舍伍德·安德森的<鸡蛋>细微地揭示出"人的异化"这个20世纪现代文学的重要主题.在美国梦的驱使下,<鸡蛋>的主人公"父亲"成了一个异化人.圣经原型批评解读进一步探讨出"父亲"异化的根源:脱离伊甸园、让渡人对物质的权力、让渡丈夫和妻子的角色权.通过夫妻角色权的回归,"父亲"走上了人性回归的路途.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7,(50):193-195
美国梦是美国历史学家詹姆斯·亚当斯在1931年正式提出的概念。但从第一批清教徒踏上这片土地时,美国梦就已形成并开始了它的变化历程。人们往往认为美国梦的实现是美国个人主义的体现,是个人不断奋进努力的结果。但是本文却认为:美国梦的实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个人无法独立完成这项任务,而是社会中层组织和个人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只有通过社会中层组织的帮助,个人既可以防止政府的侵权行为,又可以很好地利用社会中层组织为实现个人的美国梦所提供的各种条件。因此,本文将利用社会中层理论分析实现美国梦和社会中层组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当代华裔女作家任璧莲的成名作《典型的美国佬》被认为是新一代华裔美国文学的代表作。小说着意刻画了多元文化背景下人物的身份问题并对其进行了新的诠释。本文主要是通过分析主人公自我的体现,即对中国传统价值的认同和对美国梦的不同理解与追求方式,来探讨自我与美国梦对人物流动身份的影响,同时关注了作品开放式结局的寓意所在。  相似文献   

10.
郝思嘉是美国梦的追梦人,在困境中积极向上、努力进取,抓住机遇、实现自我。她的身上蕴涵了美国梦的精神,也是小说《飘》风靡全球,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美国梦》故事围绕家庭琐事展开,角色设计主要集中在一家三代人。爱德华.阿尔比对剧中的角色设计独具匠心,几乎所有的角色都被赋予了象征意义。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通过对《美国梦》中角色的分析,可揭示出角色背后所折射的各种家庭和社会问题:爸爸和妈妈的关系象征了美国家庭的扭曲,姥姥的生存状态象征着美国社会对老人的抛弃与漠视,年轻人则象征着美国梦的虚伪与颓废,以及美国社会对年轻的狂热。  相似文献   

12.
《在美国》展现出桑塔格对女主角玛琳娜所处历史的“颠覆”和重构.作者从美国梦的颠覆和小人物的“大历史”两个方面探析小说“颠覆”的主题,从波兰国内、美国社会的抑制力量以及主人公自我的抑制力量来分析“抑制”主题.“颠覆”和“抑制”是新历史主义的两个核心概念,在小说中,新历史主义体现在对边缘人物、对社会各层“小历史”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何静静 《文教资料》2008,(30):46-48
尤金·奥尼尔的<长日入夜行>是一部典型的映射"灵魂之痛"的自传性家庭悲剧.在战后美国失去信仰、物欲横飞的社会意识形态下,畸形的社会发展模式内化为人的内在追求,导致了人格内部的严重不平衡和人格的扭曲.剧中失魂落魄的蒂龙一家四口迷失在各个相互矛盾冲突的"自我"之间.多重人格之间的相互争斗、摩擦.剥夺了自我内心的平衡与协调,从而使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时近时远.这种自我的异化以及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异化,构成了戏剧张力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4.
李红霞 《文教资料》2008,6(17):22-24
谭恩美在其第三部小说<灵感女孩>中,向我们展示了主人公奥丽维亚--一个有着中国父亲和美国母亲的混血儿跨立中美两种语言、两种文化及两个种族的尴尬处境.本文通过讨论奥丽维亚对待她同父异母的姐姐邝的态度解读她在自我身份建构过程中在其美国生活和中国血统之间的挣扎,进而解读作者--出生在美国的华裔作家--在自我身份建构过程中对祖国及其对自我同跑的他者化以及对中国民族文化遗产的曲解和东方化.  相似文献   

15.
具有"慈爱"和"禁止"双重功能的父亲文化形象,使女性在成长过程中常常陷入"恋父"与"审父"的情感纠葛中,这种复杂矛盾的心态反映了现实中的女性依然笼罩在父权阴影中.陈染的小说鲜明地体现了这种复杂的关系,父亲与成长女性之间既有人伦情感,又含有文化的象征内涵,因此"恋父"与"审父"同时并存.在"审父"的过程中,陈染的小说最终指明:女性要实现主体和自我的确立,就必须用理性力量破解和抗衡被父亲权威及其所代表的父权统治所宰制的命运.  相似文献   

16.
本文依据卢卡契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菲茨杰拉德的名著《了不起的盖茨比》进行文本审视。结合美国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来分析该书的故事情节和典型人物之后,认为作者在写作该书时表现出了鲜明的现实主义思想,其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现实中"什么是美国梦"这一问题的最好答案。  相似文献   

17.
美籍犹太作家索尔·贝洛因其<绝望的"父亲">"对当代文化富于人性的理解和分析"而于197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贝洛在这篇小说里生动地描写了一位对现在和未来都深感绝望的当代美国知识分子如何在压力重重的美国社会里生存下去,如何解脱和释放自己.小说中贝洛竭力地为背负精神负担的知识分子呐喊,恳求社会给予理解和支持,同时也建议他们寻求解脱的合适方式.  相似文献   

18.
美国当代犹太作家诺曼·梅勒的《一场美国梦》描述了主人公罗雅克在一个完全异化的社会中对抗主流价值观、找寻自我与存在价值的经历。站在梅勒的存在主义伦理观立场上,分析了罗雅克思想和行为上的三大特征:信仰性和自我感觉、膜拜勇气和力量、崇尚暴力的反抗。认为他是梅勒笔下"希泼斯特"式英雄的典型,他的经历也表明反叛是存在主义者走出异化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19.
《毛猿》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寻找自我"的主题,《毛猿》讲述了在现代工业社会中,以扬克为代表的现代人找不到自我归属的迷惘和痛苦,通过描述自然生态的破坏和社会生态的异化对扬克自我归属的影响,揭示了当时社会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男性与女性、人与人之间难以达成的和谐造成了他最终的毁灭。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认为美国梦在本质上不过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一种意识形态。由于阶级差异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存在,美国梦不可能为每个人提供均等的成功机会,因而不可避免地走向破灭。资本主义社会美国梦的虚伪性和欺骗性是爵士时代美国梦破灭的根本原因。通过分析菲茨杰拉德的作品《夜色温柔》,给出美国梦在爵士时代破灭的马克思主义解读,或许可以为理解美国梦提供新的视角,并更深入理解美国历史和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