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应用离子极化理论探讨了无机化合物颜色变化的原因和规律,阐述深、浅色位移的含义,指出了现和无机化学教材和文献(1-4)中应用离子极化理论解释无机化合物颜色变化的不妥之处,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离子极化理论探讨了无机化合物颜色变化的原因和规律,阐述深、浅色位移的含义。指出了现行无机化学教材和文献[1-4]中应用高子极化理论解释无机化合物颜色变化的不妥之处,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行《无机化学》统编教材讨论“离子极化与化合物颜色的关系”时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了初步探讨,阐述了术语“颜色深浅”的含义,提出了用离子极化观点解释物质颜色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离子性盐类溶解性的问题是无机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一般运用离子极化和化学键理论予以定性的解释,过于粗浅;运用化学热力学的方法就离子性盐类溶解性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从宏观上定量的或半定量的分析讨论,可以引导学生将宏观的热力学数据与微观的结构因素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对离子性盐类溶解性的问题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其效果远比只从微观所作的定性解释更能令人信服。  相似文献   

5.
利用离子极化理论讨论离子极化对物质结构和性质的影响,进一步讨论离子极化理论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无机化学课程开展电化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过程最优化原则,对“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的部分章节的课堂教学实施教学过程的优化,尝到了应用教育技术的甜头。我们觉得“分子结构”这一章的内容是可以借助电视动画技术将抽象、微观理论转化为直观形象的。为此,我们制作了“分子极化”和“分子间力”两部电视教材,将教学内容中主要及本质的东西容纳在近15分钟的录像片中。对“离子结构”章节中离子极化对物质结构和性质的影响,又制作了一部15分钟“离子极化”电视教材,使教学内容较为精炼,既符合预期的教学目标,又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离子极化理论定量化的进展,并提出了离子极化的一个新的定量标度=化合物的离子极化度G,给出了其定义,计算公式,并用离子极化度数据解释了一系列离子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取得了与事实基本相符合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离子极化是化学中的一个典型问题,针对离子极化对离子的变化,对物质的性质影响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离子极化理论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了极出理论是波兰化学家Fajans于1923年提出的一个地学原理,在过夫很长一段时间由于离子极地理论的研究没有跳出定性的圈圈,虽然用其解释了一些地学现象,但是远远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近年来,高子极化理论的研究工作进展很快,日前存量子化学原理和静电学基础上已发展为定量、半定量理论。它丰富了化学健理论.对于晶格能、健长、键型等原子间化学键性质的探求又深入了一步,同时广泛地应用于研究无机化学中溶解度。金属离子的软硬分类、络合物的稳定性、含氧酸盐的热稳定性等规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反过来,这些研究又丰富了离子…  相似文献   

10.
有人认为:在二元化合物里,两种元素的电负性差值大于1.7时为离子链,固态时为离子晶体,电负性差值在0-1.Z间时为极性链,固态时一般为分子晶体。据此,氯与铁的电负性差位小于1.7(氯电负性为30,铁为1.8)。则铁的两种氯化物应为分子晶体。但是FeCl2的熔点为672℃(较高),而FeC13的熔点为306℃(较低人FeCI。在固态时并不是分子晶体,而基本是离子晶体,FeC13是分子晶体。铁的两种氨化物的晶体结构不同,可用离子极化理论解释。离子极化理论是从离子链出发,把化合物中的组成元素看作是正、负离子,然后考虑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离子晶体中阴、阳离子之间因诱导偶极而产生离子极化.一些18电子或18+2电子构型的阳离子与阴离子之间存在附加极化作用,与无机含氧酸根离子结合的H+对中心成酸原子还存在反极化作用.离子极化作用、附加极化作用和反极化作用与化合物的结构、性质有密切的联系,尤其对P区非金属含氧酸盐的溶解性、水解性、热稳定性和氧化还原性质等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药学类专业的无机化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体系上以课程群建设为平台优化无机化学教学内容,构建三位一体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积极推进无机化学教学方式多元化与现代化改革,采用更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无机化学教学改革,为培养能够利用理论和技术解决生产中的工程技术问题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从离子极化的角度探讨了盐类水解的过程和离子水解能力的影响因素,指出离子极化能力的大小直接决定离子水解能力的大小,而离子极化能力受到离子电荷和半径等因素的影响.探讨了双水解反应的产物;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总结了双水解反应程度的判断方法.以期为盐类水解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无机化学的推断题在高考中是比较常见的,通常是通过一些信息,让大家推断出化学反应过程。一、特殊颜色——化学反应进行的标志特殊颜色在无机化学中是较为重要的部分,也是推断题目中的关键,灵活掌握物质的特殊颜色与化学方程式在化学反应中具有很大的作用。无机化学反应过程中,特殊颜色是较为明显的,对于物质或离子的推断更加容易进行。在无机化学反应过程中,一些离子本身就具有较为特殊的颜色。这一特殊性  相似文献   

15.
依据质子理论、探讨盐类水解的本质,通过离子的极化作用,讨论了盐类水解的强弱程度以及影响水解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从电子的跃迁能级、离子极化作用、离子变形性、离子极化能几方面讨论了Cu(Ⅰ)她(Ⅰ)卤化物的颜色问题.  相似文献   

17.
离子在外电场的作用下,核和核外电子发生相对位移的过程,叫做离子极化。极化的结果,使原来没有偶极的“离子”产生了偶极,原来有偶极的偶极加大。一种离子既能充当电场,使相反电荷的离子发生极化,亦受其他离子电场的作用而被极化。离子充当电场作用的大小叫离子的极化能力,受电子作用而发生极化叫变形性。显然离子的极化是相互的,但是,对于阳离子来说极化能力是主要的,变形性是次要的;对阴离子来说变形性则是主要的,极化能力是次要的。下面,就离子的极化能力,变形性及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离子极化理论讨论了无机含氧酸氧化力强弱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是专科化学专业的两大基础学科。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中的基本内容是在无机化学讲授的基础上延伸的,只有学好无机化学中的有关理论内容,才能奠定学习有机化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是专科化学专业的两大基础学科。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中的基本内容是在无机化学讲授的基础上延伸的,只有学好无机化学中的有关理论内容,才能奠定学习有机化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