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步骤的简化过程中,通过采用多种积极有效的方式,形成步骤优化的综合方式,并设计不同的培养氛围,在创造条件的过程中,形成温度控制以及光照控制的有效方法,可以全面实现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步骤的全面优化。在高温以及弱光等培养作用下,形成植物综合管理与培养的有效路径,这样,形成试管植物培养中生长差异性中温度与日照的影响分析。将围绕植物组织实验步骤的优化进行分析,并结合教学方法的有效创新,形成探究性教学的整体模式,分析实验方法的创新对植物激素、培养基的类型等试管苗生长的相关影响。  相似文献   

2.
污染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之一,它严重影响了培养材料的正常发育和生长,并给科研和生产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主要对植物组织培养中出现的污染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控制和降低污染率的有效方法,为科研和生产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植物组织培养操作过程中的经验积累和技术的掌握是很重要的.在实验过程中常常出现下列问题:培养基母液配制时容易出现钼跋钠难溶解、母液在贮存过程中产生沉淀或有结晶析出、培养基高压蒸气灭菌后会出现灭菌不彻底,而常规的无菌操作工作效率较低且容易导致培养基污染.通过改进母液的配制方法、培养基高压蒸气灭菌时采用二次排气法以及在无菌操作过程中使用无菌铝盘等可解决实验过程常出现的问题;采用固体培养有其局限性,而液体浅层静置培养有着明显的优点,值得在生产中试验推广.  相似文献   

4.
汪信 《生物学教学》2010,35(5):60-60
“学习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技术”实验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全一册(必修)教材中关于微生物的基础实验,该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整个实验的过程中要确保培养基在制作和接种时不被其他杂菌污染。但是,笔者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按教材所叙述的方法很容易导致污染或操作不便。现对其进行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物教学》2016,(14):62-63
平板冷凝后,为什么要将平板倒置?对于培养基中的水分,将平板倒置,主要是有利于水分挥发,防止培养基粘得不牢,避免杂菌污染;在微生物接种完成后,将平板倒置培养时,应尽可能减少培养基中水分的散失,利于菌种的生长和繁殖。  相似文献   

6.
<正>1概述本专题是在必修1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讲解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进一步熟悉植物组织培养或花药培养的基本过程,明确影响植物组织培养或花药培养的各种因素,掌握培养基制备、外植体消毒、接种、培养、移栽以及栽培等基本操作技术。本部分的重难点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材料选择和培养基成分。本专题的内容以操作与实践为主,在复习中应关注基本方法和原理、实验设计的思想方法与思路、动手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我国黄瓜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对我国黄瓜组织培养技术在今后几年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在黄瓜组织培养过程中,黄瓜苗的子叶、子叶原生质体、带下胚轴子叶、下胚轴、真叶和花药都可以作为外植体用于愈伤组织的诱导,诱导时6-BA是必不可少的外源植物生长物质,而在形成丛生芽时.都需要使用MS培养基,只不过MS培养基中所附加的植物生长物质有多种选择,其中6-BA的使用频率最高.用于诱导生根的培养基中主要使用的植物生长物质是IAA和NAA,其浓度均较低约为0.1~O.5mg/L.  相似文献   

8.
设计了利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基因工程菌液体发酵过程中杂菌污染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与纯培养相比,在由重组大肠杆菌JM109、枯草芽孢杆菌和少量未知杂菌组成的多元共培养体系中,重组大肠杆菌JM109的生长和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均被抑制。在发酵终点两种菌体在发酵液中的总量与大肠杆菌的初始接种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通过将核酸快速提取、荧光定量PCR和微生物生长特性分析等多项实验技术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综合性实验项目并应用于本科生实验教学,提高了本科生生物学综合实验技能。  相似文献   

9.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20世纪末植物学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它在植物细胞全能性学说的推动下,得到迅猛发展。近20多年来,我国植物组织培养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它是指在无菌的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以及原生质体,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当的培养条件,使其增殖分化、生长、发育而形成完整的再生植株,即植物克隆。  相似文献   

10.
《学周刊C版》2015,(28):82-83
植物组培技术在当今社会已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使用,初中生物教材也涉及这方面的知识,为使学生深入了解植物培养技术,特开设植物培养实验。本文就是按照植物培养实验的一般流程来介绍彩叶草的组织培养技术,包括彩叶草培养基的配制、彩叶草外植体的采集、外植体的消毒、彩叶草的接种、彩叶草的培养、炼苗、移植和移栽等过程。在这一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基本操作技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证明,培养基含水量70%有利于提高菌丝的抗杂能力,有利于提高生物转化率,且胞外PH值下降最迅速。培养基含水量在75%以下时,含水量越高出菇潮次越多。培养基含水量过高过低是影响杂菌污染率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建议实际生产中培养基含水量在65%-75%之间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2.
由于内耳的血脑屏障作用,药物渗入到内耳比较困难。新生小鼠内耳毛细胞的体外培养体系的建立,为体外进行支持细胞转分化机制的研究和进行体外药物损伤毛细胞实验等提供实验技术的前提。为了避免毛细胞体外培养过程中污染杂菌,解剖内耳耳蜗的整个过程十分重要。处死小鼠后,将其浸泡在75%酒精中1~3分钟,防止鼠毛污染培养基。打开内耳耳蜗之前,选用添加了青霉素的磷酸盐缓冲液(1×PBS);培养过程中使用的是仅仅添加青霉素的培养基来减少对毛细胞的损伤。在基底膜培养的第一步,选用DMEM(包含5%马血清体积比和5%胎牛血清)作为组织粘附培养的培养基,保证足够的营养,同时更好地维持整个基底膜培养状态下的形态。在之后的培养中,选用DMEM(添加了10%胎牛血清、1%N2和1%B27)作为长期的培养基。使用含有表皮生长因子的N2和B27的培养基进行基底膜以及椭圆囊之后的培养,有助于维持毛细胞的体外生长时间。选用鼠尾胶包被盖玻片后培养,可以增加基底膜和椭圆囊的粘附作用,保证毛细胞静纤毛的向上生长。该文章展现了哺乳动物毛细胞的体外培养的具体方法,能够较好地维持耳蜗基底膜在体外培养的形态,并增加毛细胞体外培养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3.
几种生物技术中的培养基成分和作用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敏 《生物学教学》2008,33(12):60-61
培养基是人工培养(离体)生物材料的重要基质。在人工培养条件下,不同种生物对营养有不同的要求,只有满足了它们各自的特殊要求,才可能正常生长。因此,在建立一项新的培养系统时,首先必须配制合适的培养基,给细胞提供近似于自然的生存环境,培养才有可能成功。中学阶段学生接触到植物的元土栽培、植物组织培养、微生物培养、动物细胞培养、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培养等需要培养基的生物技术,  相似文献   

14.
幽门螺杆菌的培养与保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不同培养基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ftc,Hp)进行培养,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对Hp生长的影响;并评价了Hp低温保存与复苏效果。结果表明:(1)采用固体培养Hp时,在微需氧条件下,培养基分别为哥伦比亚琼脂+混合抗生素+6%脱纤维绵羊血,哥伦比亚琼脂+混合抗生素+6%马血清,37℃培养3d,均可培养出Hp;在严格无菌的条件下,不添加混合抗生素,培养基为哥伦比亚琼脂+6%马血清,对细菌的生长没有影响,且不会造成杂菌污染。(2)采用液体培养HD时,培养基为布氏肉汤基础加混合抗生素和6%马血清,Hp增菌迅速。菌株采取冷冻保存液法保存于-70℃-80℃低温条件下,可以成功复苏。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物教学》2016,(14):65-66
<正>1实验背景传统的植物组织培养要严格遵循无菌原则,而灭菌过程复杂冗长,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较高,对人力、物力及能源有较大浪费。鉴于灭菌处理是对离体植物组织的抵抗力进行保护,而对外植体消毒不易彻底,且多次更换培养基又存在极易感染的问题,进行探究,最后发现对无菌技术的改进是关键。2研究理论无菌技术实质上是为了保护组培植物不受微生物感染,不需与微生物争夺培养基的养分。但在更换培养基及培养移栽过程中,组培植物也可能接触到外  相似文献   

16.
本文总结分析了笔者15年来从事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教学与科研工作经验.结合马铃薯、甘薯、生姜、魔芋等的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教学研究,探讨了优化实验内容、革新实验教学方法,完善实验技术体系,使学生系统掌握了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方法、接种技术和工厂化繁殖植物种质资源的无菌操作技术,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全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7.
作者对三角帆蚌外套膜进行了离体组织培养研究。经过一系列的实验和探索,我们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改良了组织培养所用的平衡盐和培养基溶液,改进了消毒灭菌的方法,取得比较满意的实验结果。实验表明,三角帆蚌外套膜组织块和上皮细胞能够在我们确立的平衡盐和培养基溶液中存活和生长,保持着旺盛的分泌能力。上皮细胞分泌的珍珠质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它能使培养的组织块变为褐色。  相似文献   

18.
切花月季组织培养试管苗移栽基质及其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切花月季组织培养试管苗移栽过程中移栽基质、移栽培养液的选择以及化学方法控制污染等几个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关于移栽基质对试管苗移栽后苗情的影响,在12种移栽基质中,以蛭石基质的栽培效果最好,所有含泥碳的基质的栽培效果都不好;关于杀菌剂处理移栽基质控制杂菌污染的试验表明,用杀菌剂持续处理移栽基质控制杂菌污染比基质一次性灭菌的效果好;关于不同移栽培养液及施用方式对移栽后苗情的影响的试验表明,先用自来水培养十天后,再用的1/2MS培养液培养,是较为理想的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9.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在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教学过程中采取了以下措施: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加大实验课时所占比例,实验内容结合科研研究,实验过程增加学生自行设计的内容,增加多媒体形式实验报告,提高实验成绩所占课程结业成绩的比重。通过这些途径,提高了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教学质量,全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实验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物教学》2017,(22):39-40
介绍生物研究组成员于2015年11月至2016年6月期间,对菊花叶、茎、芽、小植株进行的3次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包括制备培养基、外植体消毒、接种、培养、炼苗、水培、土培和移栽等多个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