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虚拟仿真在电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相关资源是新时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围绕全校电类课程实践教学公共平台,从实验、实习、课外创新与网络共享等方面,对各类虚拟仿真教学资源的建设作了介绍,通过虚拟仿真教学资源推动信息化建设,虚实互补提高教学质量,探索国家级虚拟仿真中心创建之路。  相似文献   

2.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教学模式,将推动教学改革和提升教育质量。从技术、应用、管理等层面深入探讨了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建设原则与标准,将有利于教学资源有序、高水平建设,有利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的实施。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由职业学校专业教师、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专家和操作人员及软件制作人员共同完成,这些资源运用虚拟仿真技术实现了课堂教学、虚拟仿真、实际操作三位一体.通过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学设计,增强和共享实训资源,建立了考核评价体系,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4.
彭敏  周旺  杨清 《科教导刊》2023,(30):8-11
近年来,虚拟仿真技术广泛应用于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取得明显实效。文章分析了职业教育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国际化共建共享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针对其共建共享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四点建议:打造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品牌,制订职业教育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建设国际标准;加强政行企校协同,建立职业教育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国际化共建共享平台;协同企业“走出去”,深入开展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国际化共建共享研究和实践;加大教育培训和资源整合,推动职业教育虚拟仿真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5.
利用网络通信、数据库和仿真模拟等技术,将实践教学基地中各类资源有效重组,可以实现基地资源信息化管理.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实践教学基地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开发信息管理平台,应用虚拟仿真技术,建设数字化制造实训车间,为更好地培养学生技能、提高教学资源使用效益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6.
在国家级机务维修仿真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过程中,通过深入研究仿真教学资源开发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仿真教学资源开发管理中需要重点考虑的要素,并从教学管理平台建设、资源开发质量标准、经费运用、教师能力建设、开发团队建设、中心运行管理机制、教师激励机制等方面入手,阐述了建立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开发长效管理机制的建设思路和实施方案,以实现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可持续发展,真正落实并实现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7.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高校实验教学资源的信息化成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无疑是信息化实验教学资源开放共享的重要载体。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以往常规实验无法开设的实验内容转化成虚拟实验,成为常规实验教学不可或缺的补充。通过对生物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开展教学资源、平台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困难与问题进行探讨,并结合自身建设经验,对资源共享机制、平台与资源兼容、资源建设内容特点和可持续发展等提出解决对策,以期对各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后续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虚拟仿真中心建设是高等学校走向教育信息化的一个缩影。如何实现虚拟仿真优质教学资源的区域共享是未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采用文献调查法和实地调查走访,通过查阅相关期刊论文、报刊、网络报道资料等方式,分析共享面临的"四大"挑战,从云共享平台建设、资源整合和共建、辅助机制、动态评价机制"四方"抓手,促进虚拟仿真实践资源区域共享。  相似文献   

9.
以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专业特点和行业特色为背景,结合船舶工业智能化发展趋势,介绍了船海虚拟仿真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特色,重点介绍了网络交互式虚拟船厂仿真教学与考核平台、虚拟散货船仿真教学系统、半潜平台动力定位仿真系统等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最后以数字化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凸显船海行业特色、科研成果转化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以及校企合作助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发展三面总结中心建设成效,为其他高校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的建设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开放共享程度偏低的问题,从资源共享意义、资源分类、共享体制与共享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顶层规划设计、学科组与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引导和示范、分类建设与管理的开放共享策略,以期推动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建设、推动高校间教学资源开放共享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虚拟仿真实验在职业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远程虚拟仿真平台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可解决不同地域的学生实践课程的学习问题,有效地整合各地区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形成资源的共享机制,可以发挥资源利用的最大功效,为更多的学习者服务.分析了内蒙古地区实训教学开展现状及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实训教学资源的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为全面推进信息化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分析了高校信息电子传统实验教学现状及实验教学的发展趋势,说明了信息电子技术虚拟仿真平台建设对实验教学的促进作用。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和运行的过程中,根据信息电子类实验课程教学特点和需要达到的实验效果,从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人才培养以及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信息电子仿真平台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最后总结了信息电子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深度融合了信息技术、电子类专业理论及其实践操作,有效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虚拟仿真教学已进入2.0阶段,从重点关注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建设,向加强平台建设、促进共享应用、支持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相融合的虚拟仿真教学环境建设转变。虚拟仿真教学环境由教学资源、教学装备、教学环境基础条件和教学管理平台四部分组成。虚拟仿真教学环境构建是对各组成部分协同设计的过程,以满足教学需求为导向,建设中应明确资源类型和具体内容、匹配合适教学装备、完善基础条件、搭建统一管理平台,确保各部分协调匹配,有效支持虚拟仿真教学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4.
根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的安排,2013年,教育部启动了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取得了积极的反响和良好的效果。文章以2013—2015年申报批准的药学类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相关的专利文献著录项目和核心技术内容,得出药学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构建中相关的专利、软件著作权申请和权利归属情况等信息,以及结合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具有的知识产权密集性和教学资源共享性的特点,提出了有利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中山大学智能交通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为例,介绍了虚拟仿真教学资源的构建方式,分析了虚拟仿真教学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思路以及建设体系内容,并阐述了该中心的实验教学特色,为交通工程专业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满足电气信息类专业学生工业机器人、自动控制、机器视觉等先进技术的实践教学需求,提高工科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及实践能力,设计开发了机器人实验系统。利用虚拟仿真技术、互联网技术与学科专业深层融合,设计了虚拟实验对象,扩充了实验内容。为了便于虚拟教学资源的有效管理,依据学科特色与虚拟实验教学的特点,构建了统一的实验教学网络管理平台,扩大了共享范围。探索了三核心、三层次、一体化的"三三一"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管理体系,促进了虚拟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推进了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的信息化建设,为实验教学改革创新开辟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汽车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的发展探索以新工科建设为导向,以汽车交叉学科新技术发展方向为引领,依托先进的虚拟仿真技术和信息化技术,设置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对汽车类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重要支撑。文章分析了汽车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在教学资源上融合新工科的交叉学科知识体系,以及教学范式上融合新工科多维能力培养要求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也介绍了新工科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的实践及成果。  相似文献   

18.
为提升呼吸系统实践教学效果,提出大叶性肺炎及其诊疗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方案。基于成都医学院在虚拟动物及虚拟标准化病人方面的技术与软件系统积累,开展呼吸系统虚拟动物及虚拟标准化病人实验。该项目建设包括资源建设、流程建设、内容建设、平台建设和共享服务建设,充分发挥虚拟仿真实验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作用,促进基础与临床有效衔接,开辟了临床思维训练虚拟仿真教学资源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面向轨道交通领域的车辆工程专业实验教学资源相对匮乏,且现有教学资源成本高、共享性差、不能远程在线使用。江苏师范大学依托轨道交通信息与控制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融合Web 3D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研发出动车组模拟驾驶、检修维护、故障诊断、结构装配等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实现了车辆工程专业在线虚拟仿真教学资源的深度开发,建设了集虚拟实验、创新设计、智能指导和教学管理于一体的网络共享平台;进一步加强了车辆工程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内涵建设,推动了实验教学资源的在线开放与共享;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为相关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国家级矿山建设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教学资源建设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内容。虚拟仿真实验中心资源建设的主要做法是:整合原有相关实验资源,将科研课题成果转化为本科教学资源,结合专业课程教学开发有关实验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