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套话作文”是近年来高考阅卷专家、学者提出的一个新名词。在2007年高考作文阅卷中,浙江省的阅卷专家、学者主张把那些写文化类的作文归结为“套话作文”。参加2007年浙江高考作文阅卷的孙如明老师在自己写的一篇体会文章中写道:“这种‘套话作文’有这样三个特点:第一,题材总是选用历史文化(文学)名人及其文章中的名言名句;  相似文献   

2.
《招生考试通讯》2013,(11):18-18
高考作文阅卷标准是什么专阅卷教师如何依据阅卷标准给作文评分’一类作文的关键采分点在哪里……本栏目精选四篇辽宁高考优秀作文.特邀2013年辽宁高考作文阅卷教师.用高考阅卷评分标准精析作文重要采分点.帮助考生破解考场作文高分之道。  相似文献   

3.
张亚冰 《现代语文》2010,(6):127-128
俗话讲:“人靠衣裳马靠鞍。”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何永康教授曾幽默地说:“一篇文章出现‘月亮’最好不过;如没有‘月亮’,‘群星璀璨’也很好;没有‘群星璀璨’,出现‘数颗星星’也就不错。千千万万不能给阅卷老师看得是‘茫茫黑夜’,‘漆黑一片’。”文采对于作文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怎样才能把作文打扮得漂漂亮亮清清爽爽文采飞扬呢?  相似文献   

4.
高考作文的最大问题之一是考生语言表达过不了关。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刘勰强调:“言以文远,诚哉斯验;心术既形,英华乃赡。”多年担任江苏高考阅卷组组长的何永康教授也曾幽默地说:“一篇作文,出现‘月亮’,最好不过;如果没有‘月亮’,‘群星璀璨’也很好;没有‘群星璀璨’,出现‘数颗星星’也就不错;千千万万不能给阅卷老师看的是‘茫茫黑夜’、  相似文献   

5.
钱海荣 《现代语文》2009,(10):144-146
一、高考作文吸引无数眼球 2009年全国及各省市的20个高考作文题新鲜出炉,立刻引起专家学者与普通市民的极大关注。江苏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指出:“谈及高考,有一种说法:‘得数学者得天下。’……我们说:‘得数学者未必得天下,失作文者必定失天下。’  相似文献   

6.
从3月26日起,华东师大中文系将举办“高考作文评价标准与高中作文教学研修班”,研修班的主要内容是对2009年高考作文阅卷教师进行培训和选拔。上海市各区县今年拟选派参加高考语文阅卷的教师均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获得“上海市高考作文阅卷教师资质证书”者方可参加高考作文阅卷。据悉,在高考前举办大规模的阅卷教师全员培训,通过考核来选拔作文阅卷教师,  相似文献   

7.
华东师大中文系教授、去年的上海语文高考阅卷中心组负责人周宏提醒考生,“给力”“神马”“有木有”这些网络语言切勿用在高考作文卷中。无独有偶,福建省有关高考阅卷老师也表态说.“考生如果在高考作文中用了‘神马’之类的网络热词.则自己的分数可能就真成了‘浮云’。”  相似文献   

8.
近来,报刊载文,批评高考作文阅卷问题:由于阅卷老师工作量大,缺少正常阅卷所需的时间,所以批审一篇作文平均只能用一分半钟左右。如此“闪电般瞄上一眼”后就给分,随意性强,误差大。为众考生一生命运计,请国家多投入些人力物力,好让阅作文卷的老师放慢些。一分半钟,都不够从头到尾读上一遍,以貌(书写、卷面)取文就不足为怪了。所以“有粉要擦在脸上”,“把字写好”,被考生们奉为至理名言。“匆匆太匆匆”中以字的好坏来判定文的高下,这并非夸张的说法。“能事莫促迫,快手多粗疏”,“快”给审评作文带来的危害已毋庸赘言。…  相似文献   

9.
高考作文向来有语文学科“半壁江山”之美誉,更有“得作文者得语文”一说,独享“天下第一题”的殊荣。虽然有些同学已经认识到高考作文的重要性,但无奈写来写去就是难以打动阅卷老师。可能有的同学对所得不高的作文分数还不服气,说考场写作时,都把自己感动了,有考场座位上的纸巾为证,怎么就感动不了老师?难道阅卷老师都是铁石心肠?  相似文献   

10.
肯定有许多同学为作文的备用素材而烦恼,或许有同学还在故纸堆里去记忆什么李白杜甫白居易。这样只能说你out了。从应试的特定角度看:高考作文不是写给考生自己收藏的,而是写给阅卷老师看的。阅卷老师爱看什么样的作文?“故事”,尤其是网上的“新闻故事”。  相似文献   

11.
笔者已连续参加高考作文评卷十余年,认为一篇高考临场作文,要想引起阅卷老师注意并获得满意的分数,首先应在作文命题上下些功夫。兹总结四项基本原则如下: 原则一:明确  相似文献   

12.
《中国高校招生》2008,(5):15-17
【版眼】本栏目将为您提供一个同作家、高考作文阅卷老师零距离交流学习的平台,旨在提高您的写作水平。在这里,您既可以与作家同题作文,又能得到高考作文阅卷老师的亲自指点。为增强同题作文的“可比”性和更加接近高考作文时限,我们对作家的写作进行了限制——不超过一个小时。希望您在写作时也能够遵守。同题限时作文,旨在提升您的写作兴趣,并通过作家作文看到不一样的作文世界;阅卷老师点评,使你真正地掌握作文的提升技巧。  相似文献   

13.
常言道:“文章自古无凭据,唯愿朱衣暗点头。”这句话对考场作文来说,考生都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够得到阅卷老师的认可,给阅卷老师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那么,这种“认可”从何而来?这个“良好的印象”又是怎样形成的呢?显然,等到作文写完之后再去思考这个问题为时已晚。高考是神圣的,也是残酷的。一篇高考作文的成败对学生语文成绩影响极大,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重视作文备考。在作文备考中,要努力打造自己作文的个性亮点,要考虑到批阅作文人的阅读兴趣、阅读需要。那么你的作文如何做到取悦于阅卷人,让评卷人“暗点头”呢?  相似文献   

14.
谈高考作文语言的不足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考作文是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一次重要展示。笔者通过多年的高考作文阅卷,亲历“会诊”作文语言的病症,深感现状令人担忧。“公共话语”泛滥成灾,“语言贫血”症屡见不鲜,“话语复制”习以为常……鉴于高考考场作文语言表达的原生态,下面以2004年浙江省高考话题作文“人文素养与发展”的考场之作为例,谈谈高考作文语言的不足,进而反思平时语言教学的不足,分析原因且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一、高考作文要坚持正确的个性 在2008年浙江省的高考作文中,有一位考生用网上发帖的形式写了一篇作文,评卷老师给这篇作文判了15分。无独有偶,在2009年的高考作文中,四川省的一位考生用甲骨文写了一篇作文,结果也得了个很低的分数。这两位考生的作文及阅卷老师的给分,引起了一些争议。争议的焦点是“这样的作文是不是个性化作文”。  相似文献   

16.
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张伟明说:“写作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语文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考全国卷Ⅰ作文满分60分,占总分150分的2/5,可以说作文分数的高低决定了整个试卷分数的高低。高考作文是一把“双刃剑”——考生容易得分,但也容易失分。笔者连续两年参加了高考作文网上阅卷工作,对此感触颇深。怎样才能写好高考作文呢?下面我就以2005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试题为例,从高考阅卷的角度谈谈感想。  相似文献   

17.
笔者参与今年广东高考作文的阅卷工作,阅卷期间老师们按照作文的评分细则认真阅卷,阅卷场有科学的电脑监控系统,有一个由专家组成的质量检查组时时刻刻对阅卷质量作严格的监控,还有背对背的二评、三评甚至四评打分,较为客观公正。作文阅卷基本上做到了“给分有理,扣分有据”。10天下来,对怎样的文章要给高分,怎样的文章会被扣分,甚至被判不及格之列,颇有体会,现细作简介,希望对以后的高考作文备考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王兴堂 《语文天地》2013,(13):10-11
考场作文与一般作文不同,必须点题。因为阅卷教师批阅作文是评判式阅读,而不是研究性阅读,是快速扫描式的,不可能一篇作文仔仔细细地读,停下来反复推敲,他们根本没那么多时间,即使有时间,在大量批阅作文时,也是快速阅读,快速判分的,这是阅卷的惯例。所以,善点题和从不点题的作文,会有很大的得分差距。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组长何永康教授说:"高考作文,要多一点‘二锅头’,少一点  相似文献   

19.
被“打捞”出的优秀作文终审评价提升了17分 这是一篇被“打捞”出来的高考优秀作文。 最先碰到它的阅卷老师给了36分,刚及格(高考作文满分60分);二评的老师判给它42分——这属于大多数考生都能得到的基本分。按照预设程序,一评,二评相差6分,它被电脑传给了第三们位老师。第三位老师判给它39分。[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中考结束,看过今年的满分作文的学生有的不以为然:不过是个别老师的评价而已。的确,考场作文有它的特殊性:它的读者只有两个,一个是考生自己.另一个就是阅卷老师。阅卷老师给你的作文判分,决定你语文成绩的高低。所以,要想取得考场作文的高分.最重要的是要打动阅卷老师。作为中考作文阅卷负责人.我可以教你几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