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一九八六年高考语文试卷以不同以往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面前。人们开始是惊愕,接着转为欣喜,惊愕和欣喜归结为一句话:“真没想到今年的语文试题竟是这么容易!”今年的语文试题果真是那么容易吗?这不应笼统言之,而应作具体分析。应该说,今年的语文试题相对去年而言,在题型(标准化)和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高考语文正实现以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而与之相适应的高考考题便是开放性试题。可以说,开放性试题作为高考试卷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注重创新,不仅对高中语文教学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也有利于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结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我们来探究一下高考语文开放性试题的几种常见类型。  相似文献   

3.
有时语文在被夸大,一些教师几乎把所有相关甚或关系不大的东西都当作语文必须持有的丰富内涵,使语文几乎等同于人文. 有时语文在被萎缩,一些教师只是把课文切割成支离破碎的语言材料,只是死扣语言材料本身,使语文几乎等同于试题. 前者过分陶醉于人文之一端,得人文之“鱼”而忘语言之“筌”,把语言这个工具弃置一旁,这样语文就显得不伦不类. 后者过分痴迷于语言之一端,倾心打造语言这个工具,这样语文就变得味同嚼蜡.  相似文献   

4.
人们常说,高考试题是一根无形的指挥棒,左右着中学语文教学。近几年来高考语文试题的一个倾向是“重语轻文”,由于高考试题突出了语言考试的内容,中学语文教学便很自然地变成了单纯的语言教学,在高中阶段尤其如此。几年来,语文教学中不是轮番出现过“实虚词填空”、“病句修改”、“正误辨析”几大“海洋”吗?这几大“海洋”大有冲击正常的语文教学之势。今年的高考试题,尽管增加了一点文学常识的考查内容,形式也略有翻新,但万变不离其“语”,“文”的地位已经丧失殆尽了。可以想见,“词语解释”和“语法  相似文献   

5.
人们常说语文高考试题“稳中有变”。从字面上看,似乎以“稳”为主,以“变”为辅。其实,从近几年的试题看,“稳”只是诸如“几大块”、“选择题为主”等形式方面的体现,而“变”却往往涉及到实质性问题,使人耳目一新。那么,今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又“新”在何处呢?我以为:一、今年的试题注意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并检测考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如第5题,针对一些人盲  相似文献   

6.
语文,是一门基础的学科,与其他学科具有兼容性和渗透性。近几年来,在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中,出现了许多看似“非语文”而实际仍属语文范畴的综合性试题。这些试题的出现,不仅表明了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学不好语文,就很难学得好别的学科,同时,也提醒我们:学习语文要坚持大语文方向,不能孤立地学语文,“语文”无处不在。有感于此,本刊特别开设“大语文试题讲练”这一栏目,旨在打通语文与其他学科的壁垒,使同学们建立大语文观,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学好语文。同时也希望广大师生把你们见到的相关类型的新题、好题推荐给我们。  相似文献   

7.
透过高考语文试题的种种表象,抓住《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之“四层”的基础层——必备知识——及其运用的实质,从五类试题评析了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的命题路向,揭示了不同考题背后不同的逻辑支撑(即相关语文必备知识),将会对高考语文命题与高三语文复习乃至整个中学语文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的任务是要使学生“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教学大纲),因此,语文试题应着重考查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纵观各地中等学校招生文化考试(简称“中考”)的语文试题,不难发现中考试题的发展轨迹:由知识型向能力型发展,孤立的语文知识题为综合的阅读能力题所代替,考试的重点始终放在考查阅读、理解、分析能力这些方面。  相似文献   

9.
某地一份模拟试卷“语文综合性学习”部分出了这样一道试题:你认为酒后驾驶屡禁不止的原因有哪些?请你提几条杜绝酒后驾驶的意见或建议。掩“卷”而思,这是语文试题还是交通法规的问卷调查?翻一翻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卷,类似的题目并不在少数。  相似文献   

10.
今年高考的语文试题(以下简称《试题》),有相当特色。首先,《试题》狠抓了“双基”考核。本来,认真教好语文基础知识,大力加强基本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但是,在“四人帮”横行时,“双基教学”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造成学生语文水平的惊人下降。今年的《试题》,在加强“双基”方面做了扎扎实实的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工作。它向中学师生强调指明了狠抓字、词、句等基础教学的重要性。例如对“之”字的多义,“子”字的活解,以及填字(词)成句、文言翻译等都体现了对语文“双基”的严格要求。从试卷的字里行间,人们仿佛可以听到考官一句无声的话:语文这门学科要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要下苦工夫,才能学好。  相似文献   

11.
高考语文试题与语文素质教育的关系是当前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个极其敏感而又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正确理解高考语文试题的导向,是处理好这二者关系、促进语文素质教育深化的关键。正确理解高考语文试题的导向,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高考命题总体指导思想的正确领会,二是对高考语文试题表现出来的学科教育思想的正确认识。高考命题指导思想的核心是坚持“两个有利”的原则。第一,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一般说来,这当然是指作为选拔性考试,“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①但这仅是就高考试…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笔者走访了几所城乡小学,发现学生单元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使用的试卷都是“外来货”(一些单位为创收而编印的试卷)。不少教师上了一个学期的课,没有命过一套试题。用他们的话来说,教师工作比较辛苦,有“现存饭”,何乐而不“吃”? 事实表明,从一套试题中,我们可以看出命题者对教材大纲的钻研程度,对相应的语文知识点面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学思想的新旧之别。根据教材内容命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试题,是每位语文教师必备的一项  相似文献   

13.
为了便于说明问题,我把近几年全国统考语文试题的题型,分为“记忆型”和“思考型”两大类。一九八一年记忆型试题占百分之十六,一九八四年下降到百分之八,而思考型试题(包括作文)的分量则相应增加。其中作文一九七八年占百分之三十,一九八四年上升到百分之四十二。这种变化说明高考语文命题越来越强调智力(即语文能力)的检测。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近两年高考后,其中各拿1994、1995年一道试题,问到本校一些语文尖子生,语文尖子几乎都答错了。什么原因呢?原来是所谓“正确答案”,题干本身有错误。而尖子生语文功底好,看出了题干的错误,因而不敢往“正确”二字上想,只好。懵”一个了事。而题干有错误的,恰恰就是所谓“正确答案”!结果,语文学得越好越丢分,实在太冤枉  相似文献   

15.
纵者,是从历史的发展看问题;横者,是从不同试题的比较看问题。既纵且横,可探讨的问题真不少。我们仅说三个“点”——是考试之“点”,也是语文教学之“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中考对于“跨学科学习”的突出考查有着充足的教育政策与课程依据。从“跨”的界度和“融”的方式聚焦近年中考语文跨学科试题的问题表征,并以原创试题“古人学技之旅”的具体优化过程为例,探索基于问题解决的语文跨学科试题,以“明命题目标”“合多科素材”“融做事思维”“规语文本位”为优化策略呈现语文跨学科试题命制的实践新样态。  相似文献   

17.
读了于漪先生的《“标准化试题”把语文教学引入了“死胡同”》(《人民教育》1998年第6期),有一点想法,谈出来供大家参考。语文教学面临困境,或者说走进了“死胡同”,其真正原因并不是“标准化试题”。众所周知,“标准化试题”作为一种试题形式,不同的学科赋...  相似文献   

18.
“语文味”这个词,在程少堂先生第一次提出时,便得到了许多人的赞同。在提倡回归语文本色的今天,“语文味”已成为教师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评价教学效果的标准。但是在语文考试中,却常常出现没有“语文味”的试题,如:  相似文献   

19.
刘振华 《学语文》2006,(5):25-26
一、语文高考试题地方特色出现的背景 1、“教育部统一高考,分省命题”的政策,使语文高考试题地方特色的出现成为必然。 至2006年,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进行了语文自主命题,分省命题要以“发挥地方资源优势,体现地方特色”为主旨,而各省命题人不可避免地又要在高考试卷中打上自己的印记。  相似文献   

20.
所谓开放性试题,是指冲破应试教育下语文教育的功利化、语文教学的语法化、语文学习的被动化、语文考试的标准化等枷锁而命题,且答案并非唯一的试题。这里以2001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为例,探究其开放的方向,并据此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