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茅盾研究学会决定于1988年11月在厦门召开第四届全国茅盾研究学术讨论会.桐乡县乌镇茅盾故居巳由国务院于1988年1月13日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江省茅盾研究学会于1988年3月12日在杭州借省文联会议室召开理事会.会上讨论了召开学术讨论会及撰写《论茅盾文艺思想》一书等事项.  相似文献   

2.
桐乡县乌镇是我国著名文学家茅盾同志的故乡,那里有他出生和度过童年生活的故居,已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经中央批准,正在修复之中。 茅盾故居座落在这个江南水乡古镇的中心,门前是观前街。街中  相似文献   

3.
桐乡县茅盾故居于1988年1月13日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管理所于1988年3月24日致信茅盾生前的好友、亲属、作家和茅盾研究专家、学者,向他们征集有关茅盾的史料及资料、文学作品、茅盾研究著作、论文.现已得到一些人的回信和寄送的资料.兹将著名诗人减克家、著名作家和教授吴文祺、著名编辑和作家姜德明三人致桐乡茅盾故居管理所的信发表,以供读者研究,并希望有更多的同志和海内外学者大力支持桐乡茅盾故居管理所、湖州师专茅盾研究室及本刊编辑部开展有关茅盾的史料、资料及研究论著的征集工作,惠寄史料、资料及论文、著作.  相似文献   

4.
人们都知道茅盾是浙江桐乡县乌镇人,也知道他家的祖居位于青镇观前街上.因此一般人都认为他诞生在观前街的祖居里.例如在一篇论述茅盾家庭及其童年生活的文章中这样写道:“1896年(光绪22年)7月4日,即农历丙申年五月二十五日,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翻译家、文艺批评家茅盾在浙江省桐乡县青镇观前街的一幢四开间坐北朝南的楼房里诞生了.”临街楼上的第二间(从东至西),是茅盾父母的房间,茅盾诞生在这间房里似乎是无疑的了.然而事实却往往有例外.  相似文献   

5.
乌镇茅盾故居是文学巨匠茅盾诞生和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地方.鉴以茅盾的国际声望,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对这块哺育一代文豪的土地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早在1957年,捷克斯洛伐克学者嘎利克第一个光临乌镇,寻访茅盾的故宅;1982年法国留学生瑞拜克专程前来考察;1984年2月,日本教授赖户弘参观了正在修复中的茅盾故居;同年12月,日本学者三宝政美赶上了茅盾故居修复后的预展.1985年7月4日茅盾故居揭幕开放以后,国外来宾和  相似文献   

6.
茅盾研究讲习会今天开幕了,我代表茅盾研究学会理事会向来自全国各地的茅盾研究与教学工作者表示热烈的欢迎,这次讲习会是由桐乡县文化局、湖州师专和茅盾研究学会联合举办的。桐乡县委、桐乡县文化局、湖州师专党委、校领导以及这些单位的许多同志,筹办这个会达半年之久,  相似文献   

7.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他一九二七年九月发表第一篇小说《幻灭》时开始使用的笔名.一八九六年七月四日(清光绪二十二年丙申五月廿五日)生于浙江省桐乡县乌镇.父亲沈永锡(字伯蕃)是一位秀才,在乌镇行医,喜欢自然科学,酷爱数学,思想开明,属“维新派”.母亲陈爱珠,是乌镇名医陈我如的独生女儿,爱好文学,颇有远见,且性格坚强.茅盾在童年就受到比较开明的家庭教育和资产阶级科学、民主思想的熏陶.六岁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茅盾研究学会、桐乡县文化局、湖州师范专科学校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茅盾研究讲习会,从1985年7月25日至8月11日在浙江湖州召开。这次讲习会由于得到中国茅盾研究学会、桐乡县文化局、湖州师专三个主办单位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与大力支持,也由于讲学的专家、教授冒着酷暑远道奔波,精心备课,认真教学,代表同志坚持听讲、积极参与活动,会议基本上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9.
著名作家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省桐乡县乌镇人。1921年,他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后来他成为以鲁迅为代表的中国现代文学巨匠之一,成为伟大的革命文学家。建国后,他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和中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文学巨匠——茅盾,出生于杭嘉湖平原桐乡县乌镇。在他丰富多采的短篇小说和散文创作中,有一部分作品是以他“可爱的故乡”杭嘉湖平原广大农村和市镇为反映对象的。这部分作品就写作时间来讲,基本上集中在从一九三二年到一九三七年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最高的文学奖是“茅盾文学奖”。“茅盾文学奖”是杰出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茅盾于1981年临终前夕,捐献25万稿费设立的,用以奖励每年最优秀的长篇小说。“茅盾文学奖”每年评选一次,目前已评选四次,第五届“茅盾文学奖”也即将公布。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省桐乡县乌镇人。幼年受到比较开明的家族教育。他很早就阅读《三国演义》、《西游记》一类的古典小说。在中学学习期间,因反抗学校当局的压迫,茅盾遭到嘉兴府中学的斥退而转入杭州安定中学。1913年,17岁的茅盾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6年预科毕业,因家境窘迫…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八四年三月下旬,春雨霏霏,我与湖州市几个对茅盾研究有兴趣的同志结伴去桐乡乌镇参观茅盾故居,并进行调查、访问。我们去看了茅盾外公陈世泽(我如)的屋址。虽然陈家老屋已经不存一点痕迹,为一片桑林所代替,但是由于确定陈家的住址是在枫桥(通安桥,水营桥)南边,而枫桥在乌镇不在青镇,因而肯定了“茅盾母家是湖州人”的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茅盾研究学会成立大会于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十日至十三日在作家的故乡桐乡县举行。全省各地的代表以及有关方面领导共三十多人冒着大雪前往参加。开幕式上,筹备组长盛钟健致祝词,省社联副主席高培明、桐乡县委宣传部长许彩英分别致祝词,中国茅盾研究学会副会长黄源,茅盾的表弟陈瑜清因受雪阻未能到会,委托盛钟健同志转达贺意。会上还宣读了中国茅盾研究学会、嘉兴市文联的贺电,  相似文献   

14.
现代杰出的革命家,"五四"新文学运动先驱之一的茅盾(189-1981),于1896年7月4日生在浙江省桐乡县乌镇一个书香门第,取名沈德鸿,字雁冰,乳名燕昌,写小说时取笔名茅盾。茅盾的父亲是前清秀才,具有维新思想,后来跟茅盾的外祖父(当地的名医)学中医,母亲也受过良好的旧文学教育。这使茅盾自幼受到较开明的家庭教育,很早就阅读到一些介绍自然科学的"新书"和《三国演义》、《西游记》一类的古典文学作品。茅盾10岁那年,其30余岁的父亲早逝。茅盾大资聪颖,勤奋好学,有独到的见解,他先后就读于马镇一小(在湖州),省立二中(在嘉…  相似文献   

15.
茅盾同志是浙江省桐乡县乌镇镇人.词二首作于一九七七年十二月.那时,我们县由于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取得了一点成绩,参加了第三次全国农业学大寨展览.县委派我们到北  相似文献   

16.
【名家档案】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这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紧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造成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性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  相似文献   

17.
1991年,是伟大的革命文学家和无产阶级文化战士茅盾诞生九十五周年和逝世十周年.由中国作家协会、中国茅盾研究学会、南京大学、江苏省社联、江苏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浙江省桐乡县文联等单位联合主办,中国作家协会江苏分会、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江苏文艺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等单位资助的“茅盾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于  相似文献   

18.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省桐乡县人。出生于一个世代书香门第,早年受过良  相似文献   

19.
《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选自茅盾的《苏联见闻录》。茅盾,原名沈雁冰,一八九六年生于浙江省桐乡县,是现代著名的作家。他在“五四”以后就开始参加新文学运动。最初,他从事文艺理论、批评和外国文学的译介工作,主编《小说月报》。一九二七年以后,陆续发表创作。他的著名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子夜》和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一九四六年十二月,他应苏联对外文化协会的邀请,赴苏参观。次年四月回国,陆续发表了三十多篇记录旅苏见闻的文章。后来收集起来,连同旅行期间所写的日记,合编为《苏联见闻录》。新中国成立以后,  相似文献   

20.
一九八一年二月,茅盾故乡浙江桐乡县文化部门在清理县博物馆文物仓库里“文革”中“四旧”时,发现茅盾小学时代的两册作文.作文本原件,系用淡黄毛边纸线装制订.长二十五厘米,宽十五厘米,两册完整无缺.封面用黑色空心毛笔字具名《文课》,内页未划条格,均为小楷直书.少年茅盾的书写手迹,与他后来能自成一体的、清秀、俊逸、洒脱的风格相近似.从扉页所记的“巳酉”年代,可以推知这是茅盾十三岁时(即一九○九年前后),就读于乌青镇高等小学(民国后改为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