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一、教学设计意图1、教学内容选择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有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就是其中之一。《黄河大合唱》是一个大型声乐套曲,全曲共八个乐章,要想在一节课中使学生了解全部内容,教学的可行性太小。所以,本课根据教材提供的内容,依据教学实际,对内容做适当的删减,重点学习其中的《保卫黄河》,对《黄河颂》《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等作浏览性的学习。另外,有关《黄河大合唱》的词曲作者和创作背景等内容,要求同学们在课前进行收集和整理。通过同学们的参与和主动的探究,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  相似文献   

2.
百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加强学生音乐素质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完全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它还表现在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帮助学生发现美、感知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在审美教育中,首先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态度。例如,在欣赏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时,应先简要介绍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初步揭示其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3.
课题:井冈山下种南瓜(表演唱)课型:欣赏课年级:三年级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表演唱《井冈山下种南瓜》,使学生熟悉具有江西民歌特点的表演唱,喜欢作品,获得审美满足。2.形象地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热爱劳动的教育。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教材分析:《井冈山下种南瓜》是一首表演唱  相似文献   

4.
活动目标 1.欣赏《黄河船夫曲》,感受船夫们与惊涛骇浪搏斗的精神。 2.学唱五声音阶歌曲,培养幼儿准确歌唱的能力,引导幼儿表现勇敢、乐观的情绪。 3.练习稳定节拍律动,准确掌握休止拍节奏。 活动准备 1.准备《黄河大合唱》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的录音。  相似文献   

5.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音乐学科起着排头兵的作用。音乐教育不仅仅能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培养乐感和欣赏能力,它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能促使人体自身各种因素的平衡协调,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那么,音乐学科素质教育从何做起,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又怎样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探索: 一、始终把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放在音乐教育的突出位置,以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比如在课堂上欣赏《黄河大合唱》时,针对当前学生对日寇侵略中国的历史知之甚少或…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经典革命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江姐》等再现了中国革命实践,弘扬了革命精神,具有深厚的革命文化内涵。经典革命音乐作品是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革命文化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基石,欣赏经典革命音乐作品对广大高校学生来说,具有构建文化自信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经典革命音乐作品欣赏有助于加深高校学生对中国革命实践的认识,有助于引领高校学生感受中国革命精神。因此,我们应当看到,经典革命音乐作品在当今仍然具有弘扬革命文化、构建文化自信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学生对她怀有很深的情感。课件的开头用雄伟壮观的壶口瀑布,同时配上《黄河大合唱》,让学生自由感受和欣赏,仅用1分钟,就调动了学生的情绪,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这时出示问题: “你知道吗?”(旁边有一个满脸疑问的娃娃  相似文献   

8.
<正>做好学情分析有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增强教学针对性,提高教育实效性。学情分析主要包括:○分析学生基本特征要了解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生活经验,分析学生个性品质、学习风格,既考虑学优生学习状况,又考虑学困生学习困难。教学是否有效,学生参与度是显性标志。如学习"男生女生",设计"歌曲欣赏与改编"活动。针对学生基本特征,选择学生喜欢的歌曲,如《对面的女孩看过来》《女孩的心思你别猜》,欣赏后让学生从另一  相似文献   

9.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对学生实施美术欣赏教育.其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对美术作品能发生持久的兴趣.使他们养成观察一种艺术品的习惯与感觉器官的敏锐性,  相似文献   

10.
“欣赏·评述”是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欣赏·评述”领域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课程标准》指出:“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克服以往以教师讲述为主的弊端,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传统的欣赏教学,学生不知道怎样欣赏,更不知道怎样评述。  相似文献   

11.
学校是教育青少年的主要阵地,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的基本任务之一。音乐教师同样肩负着历史的使命,应把爱国主义贯穿于音乐教育之中。1、通过歌曲欣赏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材中的欣赏作品,有歌曲、器乐曲等。一般音乐形象比较鲜明,有的歌曲充满了爱国主义激情,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黄河船夫曲》、《保卫黄河》、《我的祖国妈妈》等。在欣赏教学过程中进行分析、引导,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歌曲内容,领会作品的深刻含义,使他们从思想上、情感上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感染和教育。如在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相似文献   

12.
《课程标准》中把德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1.强调德育教育是各科教师的工作。2.要求数学教师以自身人格来感染学生。3.以数学教学为载体,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通过学习数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识数学的科学意义、适用价值、文化内涵,理解和欣赏数学的美学价值。4.教师对学生要适时适度分层评价。笔者在二十多年的中学数学教  相似文献   

13.
睢萌萌 《考试周刊》2010,(13):86-87
《圣经》知识在大学英语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圣经》中常用的和出现在教材中的一些成语典故,更是对学生理解教材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学习和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可以使学生提高英语文学欣赏水平,达到学习、欣赏、学以致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正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除了知识的传授,更多的还承担着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尤其是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富含德育因素的人文学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克服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的坚强意志,是尤为重要的。我校选用了《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先秦诸子选读》、《中外  相似文献   

15.
在《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举措,运用美育规律,美感教育,帮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启迪学生美的心灵,培养他们审美的能力,进而激发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6.
沈维琴 《文教资料》2006,(15):113-114
课型:鉴赏综合课年级:高中一年级课时:一课时教具:多媒体及课件、钢琴、剧情简介小卡片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中国歌剧”的常识;二、能力目标:通过本课欣赏使学生学会体会刻画人物形象的音乐及其情感表达;三、情感目标:通过欣赏《绣红旗》唱段,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内容:一、《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选自歌剧《小二黑结婚》)二、《洪湖水浪打浪》、《放下三棒鼓,扛起红缨枪》(选自歌剧《洪湖赤卫队》)三、《绣红旗》(选自歌剧《江姐》)教学重点:一、重点介绍歌剧《江姐》,欣赏《绣红旗》唱段,让学生在欣赏…  相似文献   

17.
《黄河大合唱》作为艺术创作的原型,为《黄河钢琴协奏曲》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可不断参考、不断演变的艺术源头。本文分析了《黄河大合唱》对《黄河钢琴协奏曲》的影响,认为《黄河钢琴协奏曲》作为蜚声海内外的中国钢琴协奏曲,它的成功离不开《黄河大合唱》的。  相似文献   

18.
冼星海一生创作有四部大合唱——《生产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牺盟大合唱》。这四部大合唱的创作是在抗日战争背景之下,以人民革命斗争和生产劳动为题材,以创新的手法和进步的技巧写作而成,它们的成功创作,不仅在抗日战争期间给抗日军民以极大的精神鼓舞,同时,作为音乐界的一大创举,也将中国新音乐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本文将对冼星海四部大合唱进行整体性的浅要分析,通过对其作品创作中共性与个性的总结,相信也会给今天中国音乐的创作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一、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营造和维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心理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如:在学习《碳和碳的化合物》时,我先让学生欣赏《清明上河图》,然后借助这幅画提出问题:1.这幅画是用什么颜料画的?2.为什么它保存至今仍色彩鲜艳?3.光彩夺目的金刚石和与古代用来画《清明上河图》的颜料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激起了学生的探究热情。二、要勇于探索,为学生树立榜样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学生大胆…  相似文献   

20.
小语五年制五册第七组《美丽的小兴安岭》、《富饶的西沙群岛》是词句优美、内容浅显的好文章。学习这两篇课文后,我引导学生拓展阅读,紧扣“美”这条主线,指导学生欣赏《大雪》(节选自自读课本《雨后春笋》中的《长自山的冬天》)。学生在鉴赏、品味文章中受到了美的教育,陶冶了爱美情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