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以具体事实论述了《讲话》对杜鹏程思想、创作的影响。杜鹏程之所以能成为当代著名的作家,主要是《讲话》精神哺育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杜鹏程小说创作的实际情况出发,阐明崇高是其短篇小说创作的一贯主题,指明这是作者创作思想的必然产物,也体现了作者的人格力量。文中最后还进一步指出,杜鹏程的创作对当今文学作者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我们在编写《中国当代文学史》时,曾到西安访问了杜鹏程同志。杜鹏程同志同我们谈了关于《保卫延安》的创作问题,回来后我们根据记录进行了整理并送请杜鹏程同志审阅过。  相似文献   

4.
杜鹏程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小说创作特别是《保卫延安》,具有“英雄史诗”的称誉,这是人们所共知的,而他的散文创作,亦是继“五四”以来鲁迅所代表的坚持现实主义的现代散文史上的珍品,具有洁净璀璨的光彩,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杜鹏程的散文创作,共计有一百多万字,目前出有三个集子:《速写集》(作家出版社1960年9月版)、《杜鹏程散文特写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3月版)和《我与文学》(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4月版)。这三个集子共选入他全部散文创作字数的四分之一。这些散文的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相似文献   

5.
杜鹏程的《战争日记》是解放战争期间西北战场的全景式展映,内容涉及当时社会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各个层面,是军史、党史、群众革命史的重要见证;他个人由随军记者逐渐成长为一名革命作家的历程也详尽地体现在日记中。日记里的生活使杜鹏程最早萌发了创作《保卫延安》的念头,并为《保卫延安》的创作提供了素材支持。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战争环境的辐射和全身心地投入战争,改变了杜鹏程的心理和生理方式,战争内化为杜鹏程生命的节奏形态。同时,本文论述由于强烈的生命活动的影响,使杜鹏程不仅用战争的节奏写出了战争题材的长篇小说《保卫延安》,而且把建设题材的小说,写得富于战争的神韵。本文认为,杜鹏程是战争化了的作家,战争是杜鹏程生命的节奏。  相似文献   

7.
当代著名小说家杜鹏程是在革命斗争中不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作家,他以自己的文学创作实践了党的革命文艺路线,为当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忠实于革命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呕心沥血、不遗余力地进行写作。三十多年来,他在小说领域里,长、中、短篇都写,不断地探索、创新;此外,还写了散文、报告文学、创作谈等近四十万字(未包括解放战争中散失的作品)。对于这样一位有成就的作家,认真探讨一下他的生活与创作道路,是有深刻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以小说创作著称的茅盾,也是一位中国新文学杰出的评论家。“五四”以来,他写下了数百篇光彩夺目的文艺评论,评论了鲁迅、王鲁彦、庐隐、冰心、许地山、王统照、田汉、徐志摩、丁玲、叶紫、肖红、曹禺、臧克家、沙汀、赵树理、峻青、马烽、管桦、杜鹏程、  相似文献   

9.
中国当代军事文学曾在17年文学(1949~1966)时期以《保卫延安》(杜鹏程)、《红日》(吴强)、《林海雪原》(曲波)、《黎明的河边》(峻青)等众多杰出的作家作品形成一度辉煌。时至新时期,军事文学的创作在生活和文学观念的不断变化演进中又几度兴起,出现了三次重大的突破。徐怀中的《西线轶事》是第一个打破17年形成的军事题材作品单一主题模  相似文献   

10.
杜鹏程对民间文学的看法散见于他的文章中,归结起来有三点,即"慈母说"、"补史说"和"冶情说"。在民间文学的收集整理方面,他也指出必须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11.
杜甫对同时代诗人的评价与学习,内容广泛,内涵丰富,充分体现了他善于鉴别,善于吸收和收益多师的学习态度,从中也可见出他不同时期的艺术追求,与其《戏为六绝句》等合看,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杜甫的诗学思想与创作态度。  相似文献   

12.
在杜十娘的悲剧成因这一问题上,历来被认为是封建礼教的罪恶表现。然而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会发现,这篇小说寄托着作者对真情的肯定和向往,对负情之人的痛恨和批判,作者并没有明确地反对封建礼教的意图,其矛头所向是不懂真情妄谈风流的李甲。而杜十娘的理想追求与封建礼教并不存在必然的冲突,她的理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有可能实现的。将杜十娘之悲剧归结为封建礼教的观点,是空泛而脱离文本的。  相似文献   

13.
唐代文化艺术的繁荣 ,能够使题画诗在唐代诗坛上崛起。能够使题画诗成熟起来并成为独立艺术种类的诗人可推杜甫。杜甫在题画诗的艺术手法上匠心独运、大胆创造 ,为题画诗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杜甫的题画诗较为鲜明地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标准。杜甫题画诗所体现的审美标准主要是瘦硬遒劲、骨气刚健 ,这与当时普遍的审美观念相左。杜甫崇尚瘦硬有骨的审美标准 ,主要见于他的题画马、画鹰的诗作之中。这种审美标准的产生 ,有着很深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伟大诗人杜甫具有善于开拓、勇于创新的精神,即使在其为数不多的七言绝句中也体现得比较充分。其对七言绝句题材的开拓主要是以联篇绝句反映重大政治题材和以绝句论诗;对抒写个人感兴等传统题材的新变主要是以描述等手法具体细致地摹写景物以表达其闲适之情,此与传统七绝力求浑然悠远的风格以及主要抒发送别、宫(闺)怨等情怀有所不同,显示了其独特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5.
贾谊散文对西汉以后的散文创作产生长久而深刻的影响。后世曹植、陆机、魏徵、陆贽、杜牧、王安石、苏洵、苏辙、胡铨、辛弃疾和陈亮等人的政论和史论充分说明它们不同程度地从西汉文章特别是贾谊散文里有所受益,又在各自的历史条件下有所发展和变化。韩愈和苏轼等人的创作和评论既显示出它们与贾谊散文在精神上有许多相通之处,又给古代文学创作和理论注入了新的东西。  相似文献   

16.
“宗经”是中国传统文论中一个重要的文学批评方法和创作要求,由荀子提出到刘勰的《文心雕龙·宗经》篇中都倡导“宗经”这一要求,还提出了文学创作的“六义”之美.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文学创作也受“宗经”思想的影响,他“宗经”不仅宗“五经”等儒家经典,还宗经、史、子、集等文化遗产中的经典,“六义”之美也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表达.  相似文献   

17.
杜荀鹤诗歌创作的语言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荀鹤以苦吟的创作态度炼字炼句,其诗颇多名言警句,但常有“有句无篇”的缺憾。他以“伤时”、“济物”为创作宗旨,又接受白居易的影响,其诗语言通俗自然,但一些诗过分俚俗,缺乏诗意。  相似文献   

18.
文章考述清代乾嘉时期蜀中女诗人杨继端之身世,评议其诗词,兼记其交游,辨析其创作风格。杨继端诗风有白香山之婉约、杜少陵之精壮,而其词则写景佳美、含蕴无尽,不愧清代著名女诗词作家。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材料的充分占有,抱着同情与理解的态度,还原性地分析了晚年丁玲写作《杜晚香》的内在动机,揭示了她借文学来解决“历史问题”、实现政治诉求的苦衷,廓清了对丁玲写作此文的动机的误解,有助于人们了解社会转型时期的丁玲的艰难境遇以及在文学创作上的复杂心态。  相似文献   

20.
李商隐的七言律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商隐的七律恢复并发展了杜甫七律关注国运、感伤时事的传统,创造了以咏史方式反映时事的新手段,显著提高了七律的讽刺艺术;创造了七律无题这种特殊的抒情诗,极大地提高了七律抒写心灵的艺术,从而在内容和艺术上对七律作了重大的拓新.他的七律既有典丽精工型的,又有清空流美型的,二者在深情绵邈这一点上又有其内在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