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写作主体的思维进程在传统理论作用下形成的思维僵化,是当前写作教学面临的一个难题,随着现代写作学观念的确立,写作主体自我意识的萌芽,写作主体的思维进程具有了开放性和科学性,但这种思维活动必须在普通写作与专业写作、工具写作和自我写作及主体思维品质方面进行整合和调适。  相似文献   

2.
写作主体的思维进程在传统理论作用下形成的思维僵化,是当前写作学和写作教学面临的一个难题,随着现代写作学观念的确立,写作主体自我意识的萌芽,写作主体的思维进程具有了开放性和科学性,但这种思维活动必须在普通写作与专业写作、工具写作和自我写作以及主体思维品质方面进行整合和调适。  相似文献   

3.
写作创造进程中,写作主体和写作客体各自的特点,只有在相互关系中才能确证。同时它们在写作活动中又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相互作用。写作的这种主客体的双向运动,首先是主体情感能动地审美地反映客体,即主动地选择客体和加工处理客体的有关信息;并通过情感体验,把主体自我的意识、情感对象化,即客体的“主观化”,在观念中创造出源于客体又超越客体的审美形象。在这个过程中,创作主体情感始终处于主导性、主动性的地位,并且显示出能动性创造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写作客体与写作主体是一对相对的范畴。写作客体滋养写作主体,写作主体反映写作客体;在写作客体被写作主体观照、写作主体观照写作客体的过程中,两者有时可以趋于融合,有时仍然保持距离;进行写作活动,写作客体总要成为写作主体的凭借,写作主体又得受到写作客体的制约。写作主体对写作客体需要积丰识卓,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相似文献   

5.
写作是文章作者运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感受的一种精神创造活动。在这种精神创造活动中,写作的主体和客体关系既是相对又是不可分割的,而且呈现出信息社会的新特点。本文从写作主客体关系入手,探索其对高职写作教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世间万物皆有本源,写作亦然。写作是人脑进行的一种高级思维活动,属于精神生产。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影响写作主体主观与客观两方面的要素,按照写作过程的先后顺序去追溯,就会清晰地发现写作(写作能力)有如下三大本源。一、人本本源在写作活动中,写作主体首先必须完成第一个转化过程——由客观事物与生活向写作主体人脑的转化过程。此过程能够有效地形成与写作息息相关的"人本"要素,诸如人的生活、人的经验和人的思想等。这种在第一转化过程圆满完成后,写作主体因经验、情感和思想等人本要素生成的写作根源即为人本本源,堪称写作(写作能力)的第一本源。  相似文献   

7.
写作心理是写作主体进行写作活动时的心理活动规律与特征,体现了由原始、无序的写作对象或材料经过写作主体的心理活动转化为初步有序的写作主体意识,再转化为有序地用恰当的语言与文体表现写作成品——文本的过程,体现为写作主体在写作活动中直觉的敏锐,想象的飞升,灵感的活跃。这就要求写作主体必须有一个最佳的写作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也正和道家所言的虚静观相契合。道家虚静观中有形生于无形、有声源于无声的思想,体现了写作乃是一个由无到有的过程的思想观念,也体现了写作主体不受任何主客观因素的干扰,专心致志的精神状态。文章对于道家的虚静观对汉语写作的影响从虚静观与写作主体自由想象的关系、虚静观与写作主体直觉的关系、虚静观与写作主体灵感的关系、虚静观与写作主体的审美指向与意象创造的关系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正> 理论所能描述的只能是理想图景,现实的运行则始终是全息多元的,在写作理论与实践的联结点上,对写作主体的认识和理解便呈现为这种状态。 一、写作主体的理论释义 “主体”在语义上,一是指事物的主要部  相似文献   

9.
写作主体在写作活动中始终是处于中心的主导地位,在写作活动中融各种因素和技法于一体。提高写作能力,从写作的特征和规律来看,关键是提高主体的素质,培养写作所需要的各种素养。本文试从写作主体的生活阅历、文化积淀、人格力量、人生哲学意识、审美心理结构与审美境界等方面来探讨形成主体写作文化与审美的建构所必备的素养。  相似文献   

10.
一、写作思维的意义(一)写作主体是思维的能动者写作主体即写作中的创造者。写作主体在写作活动的过程中思维在不断地运动,其中伴随对客观事物进行认知、审美的参与,并且通过审美感知与自身实践进行综合反映。写作活动不是机械、静止的状态,它是运动的,而在这个运动的过程中思维也在不断地运动。所以,在写作活动中对主体进行思维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思维在高中写作教学中是不可忽视的环节.  相似文献   

11.
接受美学提出了很多创造性概念,但忽略了"作者的读者身份"问题,因此很有必要从中西文论的历史梳理中提出其概念,并论述其内外涵义。"作者的读者身份"的核心、内在涵义,就是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读者身份,就阅读与创作的关系来说,它有同时性、同质性、异构性和严格性等几方面的特征;它的外在涵义,是创作之后或非创作状态的作者的读者身份,特别是作者阅读自己作品时的理性和感性层面。了解作者的读者身份,对研究接受美学和创作美学都具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读文思维状态按阅读者是否与课文思维流动方向一致而分为“原形阅读”和“超原形阅读”。超原形阅读是阅读者先触摸作者文思,然后跳出作者文思,根据阅读者已有知识参照系对课文某一局部作观察和思考。课文被想象成由许多方面合成的综合体,可作形式与内涵两方面的各种解析,从而获得清晰的超原形阅读印象。“超原形阅读”概念有助于广大语文教师在新的深度上认识读文教学。  相似文献   

13.
章通过分析李清照的两首《如梦令》词的遣词造句、意境创造、生活感受的不同,揭示了词作品跟其他学作品一样与作的生活境遇有密切联系,也体现了词作高超的创作技巧。  相似文献   

14.
语言风格具有鲜明个性,这不仅说明不同的作有不同的语言风格,而且指作品的语言风格反映作的思想、情绪和化、艺术修养。叠字是一种常见的学语言,是典型的艺术语言。叠字往往集中体现作的个性,具有鲜明的美学特征和丰富的审美价值。敦煌词的叠字具有清旷的审美特点。这具体表现为:词汇清丽、技巧清通、形式清雅、音韵浦越、情感清凄等。总之,敦煌词及其叠字具有凄清含蓄之美。  相似文献   

15.
日本的"私小说"产生于日本特定的社会环景.田山花袋的《棉被》则是日本"私小说"的先河.《棉被》是作者"人性"的自供状,是田山花袋灵与肉的内心搏斗过程.简单地把"私小说"斥为作家个人感情的无病呻吟是不公平的."私小说"也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影响.《棉被》写出了道德战胜肉欲,强调了人的社会道德与责任,维护人伦与家庭,还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这里从言语风格学的角度.论述了影响作家言语风格主观性的诸种要素,如审美意识、气质性格、思想情感、阅历学识等.同时指出了作家言语风格也要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但客观因素不是作家言语风格的直接决定因素,它要通过影响主观因素才能作用于作家的言语风格.并提出了主观因素才是决定作家言语风格的决定性因素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读文思维状态按阅读者的思维是否与课文思维流动方向一致而分为“原形阅读”和“超原形阅读”。超原形阅读是阅读者先触摸作者文思,然后跳出作者文思,根据阅读者已有的知识参照系对课文某一局部作观察和思考。课文被想象成由许多方面合成的综合体,可作形式与内涵两方面的各种解析,从而获得清晰而深刻的超原形阅读印象。“超原形阅读”概念有助于广大语文教师在新的深度上认识读文教学。  相似文献   

18.
每一个中国现代作家的生命历程,都是一部充满矛盾和痛苦的个体生命的历史,作家在社会与家庭中的角色体验,不仅体现了环境对人格形成的影响作用,也反映了个性独立人格发展中的复杂矛盾,正是在这多元矛盾的冲突与选择中,生命铸成和显示了自己独特的个性。  相似文献   

19.
认为郭文斌乡土小说之所以写得如诗如画,在于作家的早期生存经验、作家的个性、作家在写作过程中所采用的童年视角和其回忆中乡村的封闭性等因素,这些因素综合促成了郭文斌小说中祥和宁静的童性气质。  相似文献   

20.
贾平凹的小说以描写自然环境、当时当地的风习、人物置身于环境中的感受之真实见长。而这些描写主要赖以作者对过去生活浓浓的的记忆和对小说真实性的特殊推重。这种写法的优长在于真切、生活气息和世俗味浓厚,甚至如作者所说强化了象征功能、有意境。但这种写法也存在明显不足:过分倚重环境描写和细节真实,情节基本消解,不仅使得小说显得散漫,影响了小说的可读性,而且严重弱化了人物形象的鲜明与丰满,最终使得小说的思想内容流于肤浅,缺乏杰出小说的基本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