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围绕中心意思写本次习作要求同学们选择一个感受最深的汉字写一篇作文。以一个汉字为主题来写作,看起来形式上有难度,其实大家写起来一定会“有话可说”,更能“说好”。第一,选汉字,定中心。课本为大家提供了12个汉字,如果我们另外有自己感受更深刻的汉字也是可以写的。选择汉字时,一定要注意汉字的多种含义,比如“望”既可以表示动作,也可以表示愿望、盼望;  相似文献   

2.
1999年,我在对“望子成龙”之“望”进行20年研究的基础上,开始了“父母之道”理论体系构建的探索,阶段性研究成果陆续在《朝阳广播电视报》上连载4年,广泛征求社会意见后,于2004年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了家庭教育理论专著《父母之道》一书。  相似文献   

3.
汉字“并置呼应”、“此非非此”原则与一首唐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羽在评论盛唐诗之“兴趣”时,没有给出严谨的定义,似为一种缺憾。其实,此乃汉字构字法之特性在汉字文化中的反映。本文论述了汉字“并置呼应”的结构特点及其所包含的二元互动、“此非非此”的哲学内涵,并以杜甫的名篇《春望》为例,对其句篇结构和情理营造作了细读与分析,揭示出汉字组字结构与古典诗歌美学特质的内在联系,表明严羽“玲珑不可凑泊”式的批评是对汉字“并置呼应”、“此非非此”原则的发挥及其相关哲学观念的自然流露。  相似文献   

4.
说“厉”     
本刊几次收到对刊物上用字的批评信。首先感谢读者的关心,并望继续监督、批评。作为教育刊物,理应维护汉语、汉字的纯洁和健康。但汉字的情况比较复杂,为与读者共勉,我们也拟有针对性地介绍一些有关常识。近一时期,我们收到两封批评信,都是讲“厉”字的。应该说“厉”、“励”相通,这两个字又都与“砺”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讲过一句话:“少年有志,国家有望”。孩子们“棒”了,国家才能强大。教育孩子,从来都是人生的一件大事,牵动着千千万万父母的心,因为,孩子就是我们生命延续,人生百年,转瞬即逝,有了孩子,我们的愿望、理想,才能传之久远。孩子要从自己的实践中学习,包括从成功的经验中学习,更多地从失败的教训中学习。  相似文献   

6.
感悟汉语     
汉字是神圣的、神秘的。仓颉造字震天地、惊鬼神。汉字的形是形形、形象、形声、形意。汉字的象是形象、事象、意象、声象。汉字造字的时候,不仅是要见出一个信号,更要见出一个符号,要见象、见意、见气。要见出镜中之象、形中之意、势中之气。因此汉语是一种感觉的语言,是一种情性的语言,每一个汉字都表达了情绪、情趣、情境、情性。形象、情状、意味和气韵是汉语表达的主要方面。你看,从“旦、朝、暮、昏”“中日”所处的位置就可以感觉到它表达的意味。又比如说“凹、凸、上、下、大、小”这些字,平整、位置、体积、感觉都被表现得十分鲜…  相似文献   

7.
我们经常听到不少家长反映,对大班的孩子教得太浅了,应该多教识字、写字和计算。也有一些家长每天要孩子完成大量的额外作业,让孩子照着一年级的课本“画”汉字。为什么说“画”汉字?因为有些父母只知  相似文献   

8.
月儿挂在枝头,照亮着万籁寂静的夜晚。身在异乡的我,此时心中思潮澎湃,思乡之情徘徊在心中久久不能离去。在这远离父母、远离朋友的他乡,时时都思念着故乡的一山一水。虽说好男儿志在四方,却仍扯不断我对故乡的思念。有句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要我离开那土生土长的家园,心中却又是何等的难以割舍。“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这寂寞的夜里,我倚在窗前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国内学者一直混淆了“汉字性质”与“汉字类型”;两个概念,导致二者名异实同,都指汉字类型,这就造成汉字性质研究的滞后以及汉字所属类型的不确定性。汉字性质和特点,是现代汉字研究的理论基础。要确定汉字性质,就必须把汉字放到世界文字中进行对比研究,可见汉字的特性在于:汉字是理据性和审美性完美结合的形体结构;一个汉字就是一个独立音节;汉字是方块字。  相似文献   

10.
一篇《报任安书》(节选),太史公以“书”为托,明死生之理,写文学之要,抒哀痛之情,表激昂之义,成为《史记》先声夺人的序曲,成为一部大典和谐美妙的伴音,成为一个灵魂浸润的圣土,成为一种人性彰显的标尺。开篇,择任安来“书”之精要,引出报“书”之由。任安之“书”:一“教”一“望”。“教”,即“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望”,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太史公紧扣此两点,分别予以“略陈固陋”。  相似文献   

11.
汉字部首“手”的形变初探四川安县教师进修学校刘志国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手”都汉字有278个;到了现代,王竹溪的《新部首大字典》已收入“手”部汉字1324个。可见其本生能力之强,同时也可以看出“手”在汉字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手”是个象形字...  相似文献   

12.
揭示汉字艺术设计的产生和发展演变,必然要区分“汉字”、“汉字艺术”、“汉字艺术设计”这三种不同的又具有紧密联系的文化产物,了解作为汉字艺术设计的载体一汉字的来源以及由之而形成的汉字艺术一书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汉字艺术设计形成的意义,才能把握它的发展轨迹,才能发展它的新创意,新审美。  相似文献   

13.
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相信“手”之家教理念会带给每一位家长以深刻的启迪。大拇指:表示赏识,意味着教育孩子要有恰到好处的赞扬。很多孩子什么都不缺,就是缺信心。要培养孩子的信心,就要学会赏识和表扬。赞扬能开启孩子迈向成功的大门。食指:表示指引,意味着父母要做孩子成长的指引者。我们喜欢说“:孩子是父母的未来。”笔者认为这句话应该倒过来说“:父母是孩子的未来。”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高度”影响着孩子的“高度”。“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父母正确的指引决定着孩子成长的方向。父母自己首先要不断地学习,才能成为…  相似文献   

14.
常远 《成才之路》2013,(17):3-I0001
当回到家吃着热气腾腾的饭菜时,我们心中是否在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当师长对我们进行传道授业解惑时,我们心中是否常存教诲之恩?当遇到困难接受朋友给予时,我们是否心存感谢之恩?“乌鸦反哺亲,羊羔知跪乳”,普普通通的动物尚知感恩,何况作为万物之灵的我们?感恩,一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词语。小而言之,在我们简短的一生之中,要承接太多的恩情,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同事的相助之恩。甚至步入晚年还需要接受晚辈的赡养之恩;大而言之,每一个“个体人”都是作为“社会人”而存在的,都是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之中,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离开他人的帮助。试想,如果没有父母的养育、没有老师的教诲、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指出: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背离祖国为耻”。如何培养孩子热爱祖国的情怀呢?我认为,可以培养其敬爱长辈之情做起,这样长大了才有报效祖国之心。一般说来,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敬爱的人,是不可能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了小学第一阶段(一至二年级)的汉字学习目标:“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通过“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通过识字帮助阅读,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与现行《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相比,提高了认识汉字的量,降低了“会写”汉字的量。从目标的制定到教材内容的编排都体现了让学生“多认少写”,“早认字、早阅读”这一思想。识字是低年级学生的主要学习内容,教师要通过识字教学,使…  相似文献   

17.
在家庭生活里,常常可以看到,子女做错了事,父母加以严厉的管教,但是子女并不因父母管教得严厉与父母离心,表现出俗话所说的“打不开、骂不开”。什么道理呢?因为子女早已在日常生活中深刻地感受到父母之爱,他们能理解父母严厉的本意。 如何做到“爱生如子”呢? 首先要有心理准备。只要想想这些学生在家里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都是父母“唯一”的希望。当他们出现这样那样问题时,我们不妨设想,他  相似文献   

18.
汉字的来历     
从前,人间还没有汉字,汉字都在天庭,无忧无虑地生活在一起. 一天,“臣”对玉皇大帝说:“玉帝大人,今年,我也该休年假了.我订了一张去人间旅游的票,今天就出发.我不在的时候,就由‘将’来照顾您了!再见!”说完,“臣”就提着行李出发了. 玉皇大帝只好等着“将”给他送“饭”和“菜”.他等了半天,“将”却不见踪影.玉皇大帝只好亲自跑到南天门一看,呀,“将”正和“饭”“菜”,以及其他的汉字一起,在南天门排队等飞机呢.原来,天庭旅行社组了个团,所有的汉字都要去人间旅游.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同时在“评价建议”部分明确规定:“评价识字要考查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将认清字形放在对汉字考查的首位。笔者翻阅了七十多套2005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每套试卷都突出了对汉字字形的考查,在分值上一般为2-4分,有的考卷甚至达到6分之多。因此,对字形的复习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命题分析】一、看拼音写汉字1.直接根据题目出示的拼音,写出汉字。依拼音在括号里写出词语,书写要正确、端正…  相似文献   

20.
“望子成龙”这句历史久远的话,现下十分流行。特别是如今下一代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更切。其实何止父母,老师也望“生”成龙。但是,事情常与愿望相违,望子成龙而子却不成龙,甚至成了“虫”的事屡见不鲜。人们不禁要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