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图式是一种形式观念的延伸,不同的化传统形成了不同的审美追求与价值观念,反映到绘画艺术中则是不同的观察方法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不同的图式观念。传统的中国绘画图式构成了独特的视觉语言系统与艺术表现形式。通过对这一图式观念的剖析,将有助于我们在新的角度上认识图式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文化传统和时代一起构成绘画的土壤,绘画的不同的形式体现了传统和时代的特征。中国绘画在传统文化与当代的延续上被切断了,画坛上充斥着风格主义和模仿习气。对中国当代艺术而言,绝不是西方绘画简单的学习和引进,而应该符合当代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3.
周妍 《宁夏教育》2011,(9):60-61
儿童装饰画,又称图案画,是幼儿运用各种花纹、色彩在不同的纸型上对称地、和谐地、有规则地进行美化、装饰的一种绘画形式。儿童装饰画的特点是花纹优美、色彩鲜明、构图均衡。所以,装饰画活动有助于发展幼儿手部动作的准确性、灵活性;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绘画兴趣;有助于  相似文献   

4.
绘画题跋的审美具体表现在文学性和绘画性两方面.二者在艺术创作中因画家个体的选择不同呈现出不同面貌,但审美本质是共通的.中国绘画与文学都是直指心性的,诗文绘画之间密切结合并行发展.诗文外化为画面题跋形式过程中传统的哲学美学观念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徐捷 《考试周刊》2011,(6):41-42
绘画是一种艺术实践活动,运用线条、色彩、造型和构图.依据一定的形式法则进行搭配组合.完成传达精神内涵的任务。画家自身的艺术表现力愈强,就愈具特色一所以,对绘画语言所占有的深度和广度是检验画者艺术水准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从某种意义上说,14、15世纪佛罗伦萨绘画艺术借用传统艺术中具有宗教特征的题材,转化为符合时代潮流的带有世俗化意味的内容和形式,本质上体现了佛罗伦萨绘画艺术在这一历史阶段的共同倾向,即世俗化、大众化艺术倾向。  相似文献   

7.
绘画日记是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记录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经历与感受,这一方式是记日记与绘画两种学习方式的有效结合。传统的美术学习主要是引导学生按照某一特定的主题完成绘画,对学生的思维有较大的限制,也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与审美能力的提升。绘画日记的形式符合小学生的特点,可以提高学生对日常生活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美。依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在组织学生完成绘画日记的创作时,教师可以制定不同的标准,引导学生按照不同的方式来完成这一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8.
绘画的真实性应包括客观上的真与主观上的真,西方传统绘画注重客观真实,而现代绘画越来越注重主观真实,即使是形式上写实的绘画,也不等同于自然界中的真实.  相似文献   

9.
印象主义是19世纪末在欧洲文化活动中心巴黎萌生的一种艺术风格。印象派艺术家的活动虽然属于19世纪的范畴,但是他们所探寻的这种新语言、新风格,却意味着同浪漫主义的一些传统形式与风格的决裂,并为19世纪以“现代派”面目出现的各种艺术做好了准备,因此,印象派很自然地成为连接两个世纪的纽带。由于印象主义首先是在绘画中出现的,再加上姐妹艺术之间的相互联系又特别密切,所以,在谈论音乐上的印象主义,就得从法国的印象主义绘画谈起。印象主义这个名称是由法国画家莫奈的一幅风景画《印象:日出》得来的。印象主义绘画不同于其他绘画之处,…  相似文献   

10.
清代绘画的世俗化倾向是传统文人画余绪的终结和中国画现代形态的肇始。从吴门画派到扬州画派再到海上画派,是中国画世俗化递进的三个重要阶段。从绘画本体上分析清代绘画世俗化的两个代表性画派——扬州画派和海上画派,我们可以从绘画的题材、色彩、形式等方面看到他们同文人画传统之间产生的变化、拉开的距离和世俗化严谨的清晰脉络。清代绘画的世俗化过程是社会形态从"农"到"工"的转型,是艺术家从"士"到"商"的转型,是文人画职业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画以线为造型手段,是中国传统绘画最基本的风格特点。这是由中国的传统文化、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等因素决定的,与西方或其他画种线条表达的涵义有所不同。我们在阐述中国绘画的用笔、抒情达意及画家个人风格时,都涉及到作为媒介的线条问题,线条对造型、达意具有重大意义,并且产生特别显著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意笔人物画 ,主要以水墨为主 ,用色很少。就意笔人物画的设色来看 ,综合起来 ,不外这样几种方式 ,即 :原色的使用、调合色的使用以及色墨的混合运用等。意笔人物画发展至今 ,形成了多种风格发展的势头。使意笔人物画的用色和形式越来越丰富 ,从而活跃了画坛的绘画氛围 ,使意笔人物画的发展富有了生机。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水墨画效果的计算机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长期的绘画实践 ,对中国水墨画的各组成要素的材料特性及相互间作用关系进行了分析 ,提出分解水墨画效果的研究方法 ,给出了仿真模型体系 .借鉴粒子系统的基本概念 ,引入流体仿真技术及层对象混合算法 ,实现了中国水墨画的典型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从训练目的、表现对象、观察方法与构图、方法步骤、表现形式和手段、空间观念等方面对绘画素描和设计素描的异同进行分析,以便理解素描教学在绘画与设计艺术专业的特殊规律和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画历史悠久,传统丰富,风格独特,在世界美术领域内自成体系.中国画以线描为造型基础,重视用笔用墨,以墨色作为中国画的基本色调和造型手段.构图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也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具有独特的空间认识和空间表现.  相似文献   

16.
以书入画、书写性用笔是中国画"用笔"方面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中国画区别于其他绘画画种的本质特征。古往今来,中国画对于用笔的尝试与表述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探索历程,文章从线的角度入手,对中国画中笔法的成长历程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7.
文人画是中国美术史上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它强调笔墨、强调抒发作者的思想情感。诗、书、画、印四位一体是其程式化的表现形式。科学地分析文人画的水墨体系,对当今中国画的发展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浅析中国山水画"水墨为上"色彩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早期绘画重视色彩的运用,山水画出现初期也遵循“随类赋彩”的法则。中唐时期,王维始用“水墨渲淡”。自此,以五墨代替色彩的“水墨画”和兼用平涂和晕染的“着色画”共同发展。宋以后,水墨画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山水画形成“水墨为上”的色彩观。这种观念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古代玄学思想的影响、墨的发明以及水墨画的绘画形式与古代文人“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心境之间的契合,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画中完全用线条来表现物象的称“白描”,是中国画的基础。中国画用线造型的历史悠久,历代白描作品风貌各异。作为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白描有很典型的特点,这也是中国画的共同特点,即写意性和强调书法用笔。白描在表现的技巧上要求很高,在用笔上要求有力、流畅、变化。  相似文献   

20.
地处省尾国角,偏于一隅的潮汕,自有画史记载以来,从事书画之技艺者,可谓甚众。分析其地域画风,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大方向:一为西画;二为中国画;三为版画。其中西画方向除油画外还有水彩。中国画方向又可以分为:传统文人画、世俗风情画、中西杂糅画和当代实验水墨。具体细分中国画方向发展历程又可分为四个时期:清初传统文人画传入开枝散叶期;新文化运动后潮汕地域性画风转变革新期;建国后传统、西方、民间诸法杂陈雾里看花—新画风渐出维谷时期;新生代新画风推陈出新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