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学生身心发展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有别于普通高中教育的高中阶段教育形式,决定了其教育对象——职校生这一群体的身心发展,特别是心理发展的必然有别于普通高中学生。因此,中等职校的专业设置必然以社会性、教育性需求为导向,正确处理专业设置与学生身心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积极有效的教育活动,实现其身心发展目标的提高与升级。  相似文献   

2.
纪淑华 《成才之路》2011,(10):79-79
作为职校学生必先学会做人,然后才是知识与技能。而如何学会做人,就要看学校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班主任是学生的直接管理者,负担着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方面的工作。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着学生。班主任如何对职校学生这个特殊群体进行德育呢?  相似文献   

3.
职校的德育管理制度,是强调以德育回归生活、关注学生生命成长为理念,通过构建学校教学与德育一体化的管理机制,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学生的知识建构与道德成长同步发展,真正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肖建荣 《文教资料》2005,(17):16-18
随着社会主义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的社会环境产生了新变化,这些变化使青年学生,特别是职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受到了影响,形成了新特点,因而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要研究新时期社会变革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从而针对职校学生思想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德育方法,提高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5.
德育是实现高中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对于获得准确的教学反馈、加强教学管理、诊断学生身心发展误区、调控并引导学生思想与行为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普通高中德育评价存在一定问题,教育实效性无法保证,因此,如何根据德育实践实现评价调整与改革,成为提升教育实效性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从德育实效性的角度出发,结合当前德育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探究提高普通高中德育实效性评价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职校当老师的都知道,农村中职学校的学生多数都是因参加中考但考不上普通高中而就读职校的.各学科基础知识普遍相对较差,有些学生甚至在进职校前就被原来的班主任或其他教师看成"三差"的学生,数学成绩更是一塌糊涂. 一、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分析 1.农村基础教育相对薄弱,师资力量不雄厚,使得绝大多数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解题能力差,方法不灵活.因此,不少学生因为基础差不敢去读普通高中而选择读职校,逃避上数学课是基本的现实.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由于受普高热的影响,生源萎缩,而许多初中阶段的后进生在无奈的情绪状态下进入到中职校学习,这使得平静的中职校园一下子变得沸腾起来。因为中职校的学生既具有高中生的共同年龄特征,又因社会、学校、家庭教育的不同而与普通高中的学生有相当大的心理差异。在初中阶段,由于学校升学率的需要,他们品尝过被教师忽视的冷落、  相似文献   

8.
一、职业学校行为差生的形成原因剖析(一)教育大环境目前,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在学生人数上已接近"大体相当"这一目标。职业教育面临大好的发展机遇,一方面一些职校规模在不断扩大,生源的增多给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另一方面入学呈"一刀切"的趋势:成绩优秀的读普通高中,剩下的读职业学校。(二)学生生理上的成熟度与心理上的成熟度出现层次差异职业学校学生的年龄段,从生理上讲,发育已基本成熟。而  相似文献   

9.
郭颖 《文教资料》2007,(25):153-154,148
因制度的学生的等原因,职校德育出现现实的困境。面临困境,职校教师需要在德育实践中探索适合职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思路,实现德育目标由务虚向务实的调整、德育路径由一元向多元的拓展、德育方式由单纯说教向多方互助的丰富,提高德育实效,突破德育困境,促进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付丽 《考试周刊》2012,(26):63-63
职校学生和普高学生虽同属高中体系,但两者之间在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别,而我们往往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的各个方面与普通高中采用同一个模式或标准,以普高的教学标准来衡量和约束职校学生,使许多学生觉得语文教得太深、听不懂,从而失去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1.
随着普高(普通高中)热的升温,中考后半段考分的学生一般进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职校)。这些职校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五六岁至十八九岁,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复杂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职校教育阶段是职校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时期、黄金时期。职校生的心理问题表现多种多样,在学习心理、情感心理、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以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为基础的"生命关怀"德育观,为新时期职校德育注入了新的活力."生命关怀"的德育不仅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而且要把学生作为一个生命的整体来看待,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形成了职校德育新的切入点和生长点.以培育"生命成长"为目标的德育活动,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作为其有力的支撑,其中德育文化的建设已成为"生命关怀"德育的关节点.只有让"生命关怀"的价值观在德育的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建设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才能使职校的德育充满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3.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虽然没有普通高中生的升学压力,但他们比同龄人更早地面临着社会的挑战和考验,心理上会产生一些有别于普通高中学生的变化和矛盾,导致了职校学生的心理问题普遍化.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职校是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摇篮,也是青年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职校的德育直接关系到广大职校生健康成长,关系到他们将来能否很好地适应社会,多作有益贡献。 然而,随着近几年高中热的升温,社会对职校教育和职校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偏见。有人甚至认为职校生是重点高中、普通高中筛选下来的“垃圾学生”、“三等公民”。受各种因素影响的职校生心灵上也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地存在消极的认识,往往抱着自暴自弃的态度来职校充当“混混族”。笔者认为,要加强职校德育工作,纠正来自环境和自身的思想偏见,全面提高职校生整体素质,必须认真研究和克服各种消极心理定势的干扰。  相似文献   

15.
苏洁 《中学教学参考》2013,(13):124-125
总体来说,普通高中学生的英语基础要好于职业学校的学生,而且,在学习的自觉性和学习的意志力方面,职校学生也要弱于普高生。究其原因,主要是生源。虽然国家不断地加大对职业教育宣传的力度,但在不少家长的习惯性思维中,初中生上高中是首选,只有实在无法升入高中的才考虑报读职校,这使得职校学生的整体素质要比普高的学生差了一截。作为职校的教师,尤其是在职校教授外语的教师,面对着初中阶段上来的这样一批学生(有智力因素或学习自觉性欠缺导致学习非常差的,有染上不良习惯导致对学业漠不关心的,有家庭原因导致无心向学的等等),认识和教法稍有不当,轻则事倍功半,重则会带来非常大的负面影响。职校学生,  相似文献   

16.
沈玲 《考试周刊》2013,(33):169-170
职校学生的教育工作不比普通高中的学生的教育,各方面素质较差,又处于青春的叛逆期,职校教师对不同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方能收到满意的效果。宽容,就是其中的一种方法。正因为有了老师的宽容,才能保护学生的自尊,才能对学生耐心等待,才能唤醒学生,对某些学生来说,这也许是最易接受的处理方式。作者结合自身实践谈谈如何做一名宽容的班主任。  相似文献   

17.
职业学校怎样运用已有的教育资源,使一定的投入能取得良好的产出(好的指导效果)呢?职业指导研究与实验告诉我们,职校的职业指导和德育工作紧密结合,能实现 1+ 1>2的效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 一、职校的职业指导和德育工作联系密切   职校德育说到底,就是教学生如何做人和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而职校的职业指导是把德育的如何做人具体化和做什么样的人具体化,是具体解决人和社会关系。职业学校的职业指导,既不同于基础教育以学会选择升学志愿为主要落脚点的职业指导,也不同于面向在职人员的就…  相似文献   

18.
走访了很多职业学校,老师们都传递着一个声音:职校是教会学生技能的地方,这不仅指的是将来能够赖以养活自己的技能水平,同时也是如何待人接物、与人相处的技能。这两者,不能说孰轻孰重,一门精湛的手艺和能成功地与人相处,对于每个职校生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和普通高中不同,职校住校的学生比例更大,每天的群居生活,实际就是为培养学生的相处之道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大环境。然而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又有多少学生能够真正地在注重自己的职业技能提升的同时,去在意如何与人相处呢?  相似文献   

19.
为了了解职校学生网络成瘾倾向现状,探讨其与自我和谐的关系,文章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和自我和谐量表对770名职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职校学生的网络成瘾倾向比例为18.21%,并在性别、学校、年级、生源地等因素上差异显著,网络成瘾倾向者和非网络成瘾倾向者自我和谐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可知职校学生上网人群中可能存在一定比例的网络成瘾现象,自我和谐对职校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0.
学校德育活动的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觉悟,完善学生的道德修养,使其成为有一定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人。新时期职校的德育工作者应在反思现状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树立新型的德育观——以"生"为本,以增强职校德育的实效性。笔者从心理学的角度,认为当前的职校德育工作者有必要做到如下几点:实行主体性德育,平等地关注学生,宽容并理解学生,尊重并相信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