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流水”是诗人经常借用的一种意象。因“流水”剪不断,永不停歇的特点与愁绪的无始无终,无止无休正好吻合,故“流水”常用来喻愁。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古典诗词纷繁的意象群中,让人涵咏不尽的是多姿多彩的“雨”意象,既有让人欢欣的喜雨,更有让人哀怨的愁雨。在讨论传统诗词中缤纷多彩的“雨”意象基础上,发现纳兰词“愁雨”意象呈现出纤细疏柔的形神美,连绵凄迷的时空美和清寒冷寂的意境美,充实了“愁雨”意象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古诗词是一颗耀眼的明珠,而意境则是古诗词的生命。意境也叫意象,什么是意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是作品中通过形象描写体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表现在诗词中就是作品中的自然景物,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意象是诗词艺术的精灵,在我国古典诗词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比如“月”、“水”、“花”等。  相似文献   

4.
爱恨情愁,离情别绪:绵绵情思,点点乡愁,这些都是古诗词里常见的内容。诗人表达这些“苦”情时,往往借助一定的物象作为载体,“情”和“蒙”构成了诗词中有特定内涵的意象。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实现了课程目标的优化,“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了语文课程的重任,由此也带动了诗词鉴赏教学的深入。以“物象”、“意象”、“意境”这三个鉴赏中的常见术语的区别与联系为构架,将有关鉴赏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感言穿插其中,较为全面地剖析了“意象”在鉴赏中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希望能引发学生对诗歌意象的真正关注。  相似文献   

6.
唐宋,是古典诗词最为灿烂辉煌的时期。在唐宋纷繁的诗词意象中,让人涵咏不尽的是多姿多态的“雨”意象群。打开唐宋诗词作品,到处听得到沙沙雨声。杜甫诗中“雨”意象出现了246次;李商隐也是写雨高手,诗中有关“雨”的意象出现了73次;柳永也对雨有所偏爱,作品中通过雨的意象运用,从而营造出万千情愁的手法不下15处。真可谓雨意信手拈来,秀外慧中、以柔为美的民族个性被融贯在纤柔的境界之中。  相似文献   

7.
古典诗词中“月”使用是很频繁的.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它所指代的是具体的“月”意象.但意象也只是作为一个符号,指代更深层的意蕴.在中国文化土壤上产生的“月”意象,与中国民族之审美观及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是生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8.
诗歌的意境     
李斌  游秋琼 《现代语文》2006,(3):104-104
解读诗歌,不得其意境是未读懂诗。“意境”一词,从古至今,对它的诠释,各抒己见,难计其数。但作为诗歌的意境,它是诗歌的高级形态,是通过意象营造出来的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9.
古典诗歌优美的意境,离不开真实、鲜明、生动的意象。意象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把握意象,是鉴赏诗词语言和形式、评价诗词情感和内容的基本前提。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大体有以下三类:人象、景象和物象。  相似文献   

10.
董少林 《学语文》2006,(5):30-30
由于诗词表达情意多由实及虚,以实显虚,虚实相生,蕴藉含蓄,这既增添了诗词的魅力,也给鉴赏诗词增加了难度。那么怎样才能更准确,更恰当把握理解诗词的主旨和意境呢?学习诗词这类感性化的文体,我们应该多关注作者、诗词意象、色调及写作技法。所谓“诗无达诂”,鉴赏亦无定法,对一首诗的理解程度和角度,与读者个人的修养、经历和习惯有密切的关系,这里不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1.
陆游诗歌中“梦”意象出现的频率在宋代文坛上是首屈一指的。梦作为一种从白昼延续到黑夜的精神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的生存状态和心理需求。“梦”意象无疑为研究者探寻诗人溶注在意象中的情感流程、内心隐衷提供了—个独特的视角。陆游的记梦诗历来都是研究的焦点之一,但研究者大多缺乏全面统计和观照。文章主要考察了陆游诗词中记梦诗的具体篇目,钩沉了全部“梦”意象,统计并分析诗人人生旅途上不同时期梦意象的分布情况及其展现出的诗人对其生存境况和精神追求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季节”是古人分析时间维度的常用标志。文章以诗词时间意象中典型的“春”意象作为研究点,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为例进行新旧比较,探讨当代诗歌“春”意象的诗学变化。  相似文献   

13.
诗词中意象和意境都是虚境与实境的统一,但二者相比,意象仍停留于“象”,偏于“实”:而意境已超然“象”外,得“境”之环中,偏于“虚”。“虚”“实”概念在诗词鉴赏中出现的频率也较高,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感性和理论上的把握。  相似文献   

14.
月是我国古典诗词中一个常用意象。人们对“月”意象的研究角度各有千秋,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宋词“月”意象研究成果斐然,对此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意象是古诗词作品的重要的审美范畴,是诗人抒发情感的重要载体,也是鉴赏古诗词的一个重要媒介,对意象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读,方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本文以中学语文古诗词中的“雁”意象为探讨对象,将部编版中学语文教材中含有“雁”意象的诗词进行整理,并对诗词中的“雁”意象的深层含义进行分析,得出中学语文古诗词中“雁”意象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6.
“流水”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蕴:一、借以抒发悲时伤逝情怀流水的不可回转易使人联想到机缘、功业乃至年华、生命的不可复返,古人常临水嗟叹,悲时伤逝。“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  相似文献   

17.
诗歌是语言的精华,而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在诗歌翻译中能否传达意境也是翻译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立足中国传统的意象理论,结合中外学者从意象角度研究诗歌翻译的成果,对英译中国古典诗词中意象的翻译原则和策略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可分为非文化意象和文化意象两种。对于前者.译者一般采取直译法.在保留原诗意象的同时再现原诗意境;对于后者.译者应善于变通.必要时可舍“形”取“神”,以保留原诗意境。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诗词中的意象多以动态为著,意象中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思.在英译过程中,应着眼于动态意象,参透其含义,挖掘其意蕴,强化其效果.在遣词造句上,应着重体现力度和动感以求“信达雅”.文章首先分析了“信达雅”作为毛诗英译的理据,进而对动态意象英译比较进行了相应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古典诗词的传统审美意象中,“秋”大多都表现为“悲秋”的意象。王维作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他笔下的秋景诗也为数不少,“悲秋”之作在前期创作中显而易见。然而,后期诗作《山居秋瞑》中流露出的却是“慕秋”之情。本文试分析王雏各阶段秋景诗的创作,探讨诗人对“秋”的审美意象产生转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余新萍 《现代语文》2006,(11):123-123
“意象”近些年来在高考诗歌鉴赏中出现频率很高,它最能体现诗歌的本质。可以说,把握了意象也就抓住了诗歌的意境、风格及作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因此,把握意象对于诗歌鉴赏活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