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语言是有声的思维;思维是天生的语言",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思维过程的反映。一、语文教师思维状态出现偏差的后果1.不是同课异构的同样一节语文课呈现不同的质量,其根源之一就是教师思维特质和过程的不同造成的。实际上课中体现的教学重点及所达到的目标和教案预期有差距。通常教师评价自己的课时,不能用一种评价量表便捷地对自己的课进行有效评价。2.一些教师的发散性思维容易演绎成:思维过程的随意化,缺少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正新一轮的教育课程改革颁布了高中课程的课程标准,本文立足于新课程改革对高中物理教师教学的新要求,就高中物理教学谈几点体会。一、由"教书匠"转向科研型、创新型教师教师要成为主动的课程研制者,积极设计新颖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过程是,教师在课前严格按照教材和教参备课,写好教案,制定详细的课时计划,课上按照提前准备好的教案向学生传授知识,俨然旧时的"教书匠"。新课程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  相似文献   

3.
陈炜 《江苏教育》2012,(27):55-57
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教案检查是学校教学常规检查的主要内容之一。老师们会通过课前认真备课并编写教案,对课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主要内容、教学步骤方法等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但部分教师对于"课后反思"疏于认真对待,有的教师一学期课程结束了,教案中"课后反思"项目是一片空白,有的教师草草数语以应付学校检查。作为已从教十多年的教师,在备课、上课、再备课、再上课的过程中,本人深刻地认识到课前备课固然重要,但课后反思更有助于教师及时反馈教学信息,积累  相似文献   

4.
龚锦辉 《教师》2012,(28):71-71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课堂教学往往具有不可预定性,随着课堂教学的逐步展开,在教师的调控下,新的目标、新的主题不断生成,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这一切需要对课前备课不断调整,课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方案,课后还需要反思,从而进一步生成完善的教案,  相似文献   

5.
习作指导课,就是教师在上习作课时,临场对学生进行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组成的练写过程的指引。习作指导课教案是指导引领学生习作的教学设想、备课的记录。编写好教案,是提高习作教学实效的基础、实现写作教学目标的前提。一份完整的习作指导教案一般由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组成。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英语复习课的教学中,一些教师由于忽视或不了解小学英语的教学特性和规律,往往在复习课教案的制定中走入某些误区,影响了整体的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小学英语复习课教案的制定不但应具有针对性,而且应坚持一定的原则,讲求科学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这里所说的"碎语",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闲言碎语",而是教师教学过程中虽不完整却有价值的语言片段。我们听课,常发现有的课显得平板,有的课则情趣横溢。这除了教学内容本身的影响外,如何使用教学语言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讲课,绝不会跟着教参转,跟着教案飘,他总是将教案上的书面语言变成听来自然、亲切的口头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有经验的教师总是根据学生  相似文献   

8.
曾敏生 《江西教育》2003,(14):30-30
窗明几净的学校办公室里,案头上摆满了各式版本的教学参考书。教师们正埋头伏案,神情专注地“写”教案。如此场面多么令人感动,然而又是多么让人叹息:教师的精力都用在“写”教案上,岂不是教案拖累了教师。教师们都知道这里所谓的“写”教案,实际上大多数教师是抄教案,因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都要求教师上课前要写好教案,且规定了总的格式和内容以及对每一课时教案的内容,包括课题、课型、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等等,都要求教师认真书写到教案本上。如此规格的教案一课时至少要花一两个小时来写。中小学教师…  相似文献   

9.
备课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也是教师教学生涯中的一项重点工作,无论是教学活动本身还是教师的业务成长,都是一种必然的要求。教学是一个有序的动态过程,着眼点是要在学生身上落实课程目标,虽然允许师生在课堂交互活动中有一定的生成拓展和共同发挥的空间,但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教材内容相对稳定的形式和课堂教学相对运动的形式在不同层次上来逐步落实,教材内容和课时目标的具体性和教学时空的有限性使得教学行为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的延续。虽然课堂教学不一定完全执行教案,但课前合理的预设无疑能够促进有效的生成。备课也好,写教案也好,背后隐含的是教师对课程和学生的认识过程,在实践的操作和检验中,实现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学规律的把握。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学管理与评价的过多量化,使不少教师的课堂教学过于程序化、机械化、公式化、模式化,忽视了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这一弊端突出表现在一堂课完全要按照现成的教案设计进行教学,授课变成了教案原版的外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把授课的内容和过程引向教案预设好的模板。这些现象不禁让同仁们思考:教案是不是上课之前就要完成的?教案是课前的程式化编排吗?教案在课后该如何完善?如何让我们的教案变成一个个活案?教学过程设计合理、教学目标明确、教学任务完成得很好等等的喝彩声是否合适?  相似文献   

11.
是教师备课中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教学方案与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意义、教学进程、教学重点和难点等.教案既是教师备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衡量教师整个教学工作的重要标准.2002年重庆发生了全国首例教案官司.  相似文献   

12.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第一学段"课程内容"中指出:"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回顾统计的课堂教学,广大教师在编写教案时三维目标制定清晰,但在实际教学时教师们往往只关注统计结果是否正确这一显性成果,经常呈现出教材利用机械化、学生统计被动化、过程体验浅表化、小组合作形式化等倾向。我们要准确把握《课标》要求,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观念,注重学生的过程体验,突出对统计的数据分析。下面笔者就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统计教学为例,谈谈如何使统计教学走向深入,以求还原统计教学的本真。  相似文献   

13.
正教案表达教师的创新思想,"教"字成功,需要"备"字先行。笔者在教学视导听课中发现,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行为随意,教学低效;在课后翻看教师的教案时发现,部分教师的教学目标模糊空泛,教学过程罗列教学内容、知识点,缺乏师生活动设计,备课上课两张皮;在座谈交流中还了解到,一些教师不知道如何备课。由此看来,需要在教师的备课与编写教案环节加强引领。以创新教学设计为突破口,以"教  相似文献   

14.
方达 《学周刊C版》2014,(3):178-178
新一轮的教育课程改革颁布了高中课程的课程标准,本文立足于新课程改革对高中物理教师教学的新要求,就高中物理教学谈几点体会。一、由“教书匠”转向科研型、创新型教师教师要成为主动的课程研制者,积极设计新颖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过程是,教师在课前严格按照教材和教参备课,写好教案,制定详细的课时计划,课上按照提前准备好的教案向学生传授知识,俨然旧时的“教书匠”。  相似文献   

15.
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一个奇怪的现象:打开教师的教案,其中不乏"详细、明确"的教学目标,对于一篇课文,教师能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列出不同的目标,少则四五条,多则八九条;然而,当问及具体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时,教师又很茫然。这种现象在中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相当普遍。语文有效教学在确定教学内容环节遇到了障碍。  相似文献   

16.
一、当前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常规检查中,时有下列现象:1.教师座谈会上,部分教师自述:没有使用自己写的教案,教案是供检查用的。他们感到自己的教案操作性不强。2.有的检查人员在检查过程中,经常是所查的课与所查的教案分离,他们认为教师的课可以反映教师的教案编制水平。  相似文献   

17.
林晓玲 《考试周刊》2013,(29):186-187
<正>教学的艺术有时可以简化为教师把握预设与生成的艺术,即如何在一节课中通过"预设"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实现"预设"的目标。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许多教师往往非常注重课前的预设,尤其是上观摩课、公开课前,更会使出浑身解数精心编制教案,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程,甚至每一句话、每一个手势都考虑得清清楚楚,都预设得明明白白,直至认为无懈可击方安心定稿。而课堂是一个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8.
梁明 《教育革新》2007,(3):29-30
一、说课的概念 说课就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其他教师或教研人员述说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依据课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教学设计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是教师在制定教案后阐述“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的教学思路,以便让听者了解其如何把握目标,用何手段,达到何目的的思路,实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一份优质教案绝对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保障。但是,移植名师教案也不一定"保险"。学习、借鉴名师的经典课例本无可厚非,教师倘若能够经常把名师的课拿来,反复玩味、欣赏、比较,久而久之,教学水平肯定会大有长进。然而,真理与谬误往往只差一小步。倘若  相似文献   

20.
大多数教师都非常重视课前准备和设计 ,往往忽视课后的教学反思和总结 .事实上 ,教师在教完一节课后 ,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回顾和总结 ,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教案上 ,作为完善教案、改进教学、总结经验和探索规律的依据 (即教学后记 )是非常必要的 .写教学后记能帮助教师迅速接收反馈信息 ,找出教学方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 ,为调整教学建立可靠依据 ,从而促进教学过程的不断优化 ,促进教师素质、教学水平、教研能力的不断提高 .怎样写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应主要记些什么 ?对此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 ,形成如下认识 .1 .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