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Gold berg于1995年首先将过度使用网络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现象命名为"互联网成瘾症Intem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IAD"。许多医学资料及社会调查显示网络IAD发生率为6-10%;重庆市2005年网上问卷调查发现青少年网瘾发病率竟高达15%,平均年龄主要集中在15岁左右,男、女比例为7:3。据中国互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网络成瘾青少年的社会适应性特征,采用《网络成瘾量表》和《中学生社会适应性量表》,对344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网络成瘾青少年的社会适应性总体状况较差,在心理优势感、心理能量、人际适应性和心理弹性四个维度均低于正常使用互联网者;网络成瘾女青少年的社会适应性更低于网络成瘾男青少年。  相似文献   

3.
正确认识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是一种无限制的网络使用现象,美国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命名为网络成瘾(IA),或“网络成瘾障碍“(IAD)或“病理性互联网使用“(PIU).   ……  相似文献   

4.
“网瘾”也称为“互联网成瘾综合症”,网瘾是网络带给现代青少年生活的“潘多拉魔盒”,是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上的一个新问题,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曾公布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显示,我国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的13.2%,在非网瘾群体中,另有约13%的青少年存在网瘾倾向,面对越来越严重的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如何对网瘾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本文通过对中学生网瘾的危害进入深入分析,试图提出针对学校、社会、家长与学生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5.
网络成瘾是一种无限制的网络使用现象,美国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命名为网络成瘾(IA),或“网络成瘾障碍”(IAD)或“病理性互联网使用”(PIU)。一般将网络成瘾定义为:由重复地使用网络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同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愿望。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主要表现为:上网时间过长、过频,且不能自制,对网络产生强烈依赖,严重影响学习、生活、健康、行为和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6.
《世界教育信息》2006,(3):32-32
目前我国初中学生群体中的网瘾少年比例高达23.2%。这是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发布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2005)》显示的。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有关专家认为,中学生身心发育尚不成熟是导致他们容易上网成瘾的主观原因。中学生正处于心理、行为上的变动期,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尚未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网络行为调查与心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信息化社会里,青少年与互联网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过度使用和不良使用互联网会导致青少年网络成瘾,造成身心损害,危害家庭和社会.所以青少年网络成瘾正在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文章结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对840名青少年的网络行为进行调查研究.探讨青少年网络行为和心理的现状,为进一步研究青少年网络健康教育、网络成瘾机制、诊断方法、矫治措施和防治策略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按照诊断标准,网络成瘾分为5类: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关系成瘾、网络信息成瘾、网络交易成瘾。其中,网络游戏成瘾所占的比重最大,患者绝大多数是青少年,约95%是缺少父爱的男性青少年。青少年对网络的过度沉迷其实仅是一个表象,背后的主要因素是心理问题,他们的心理问题又主要源于家庭伤害。通过对3000余名患者病例统计发现,排名第一的伤害是父爱缺失,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8,(2):192-193
在当今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社会,网络已被普遍认同和使用,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沉溺于其中,对网络产生了心理和行为上的依赖,以致成瘾。对中学生"网瘾"现象进行研究,有效预防和纠正其网络成瘾,已成为家庭、学校、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网络成瘾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席卷全球并在改变着人类传统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互联网如一把"双刃剑",它在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美国广播电视网一项最大规模的调查表明,美国有6%以上的网络使用者有成瘾症状.互联网在中国高速发展,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4年1月发布的<第十三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截至2003年底,中国大陆的网民数已达7950万人,在各年龄阶段中,18岁以下的占18.8%,18~24岁的占34.1%,25~30岁的占17.2%.这表明,我国的网民以青少年居多,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日益突现出来.为什么会出现网络成瘾现象?如何正确引导和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互联网使用及网络成瘾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大学生互联网使用及网络成瘾的基本特点,使用被试个人基本信息和互联网使用调查表、网络成瘾测验对161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率为96.3%;大学生互联网使用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学科和生源差异,但存在显著的年级和地区差异;大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为8.3%;男大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显著高于女大学生;理科大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显著高于文科大学生;大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12.
网瘾的定义   2005年暑期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发布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的13.2%;在非网瘾群体中约13%的网民有网瘾倾向.而以往研究显示,我国青少年中约有10%-15%的网民上网成瘾.   ……  相似文献   

13.
网瘾是一个心理学问题,网络成瘾是一种心理机制,即"互联网成瘾综合症",英文简称IAD。其表现就是上网时间失控,欲罢不能,可以不吃饭,不睡觉,但是不能不上网。过分沉迷网络形成"网瘾",不仅影响了自身的学习、生活,而且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互联网给我们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好处不言而喻,其出现本身更没有过错,患上网瘾的孩子也会因为互联网优点的吸引才接触网络,其也没有过错,从这种意义上上来说,患上网瘾的学生是聪敏的、充满智慧的,他们知道如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去表达自己的个人意愿,实现自己的个人追求。  相似文献   

14.
德国:帮未成年人戒掉网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在世界各地,青少年上网成瘾都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去年4月26日,德国爱尔富特市一名中学生开枪打死了13名老师、2名同学和1名警察后自杀,引起社会震惊。据调查,德国有60万青少年沉迷于网络难以自拔。德国一项调查显示,德国青少年直接或间接因网络原因走上犯罪道路的,约占青少年罪犯的50%。为了帮助青少年远离“网毒”侵害,德国著名慈善组织——维希尔之家日前在博腾哈根市成立了全球首家帮青少年戒除上网瘾的诊所。该机构可容纳60人就诊,服务对象为10岁至17岁的未成年人。机构负责人加尔纽博士认为,10岁至17岁是青少年心理承受能力最弱、…  相似文献   

15.
据“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网络成瘾的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13.2%,接近300万。除现有的数量庞大的青少年网瘾群体外,在非网瘾群体中,有约13%的青少年存在网瘾倾向。因此,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已十分严重,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突出,需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本文重点论述,家庭环境和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形成健康人格产生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孩子网络成瘾倾向。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采用雷雳等编制的"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调查大学生网络成瘾情况,发现目前大学生网络成瘾率达7%,且各指标成瘾比率也不容乐观。在此基础上,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从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等五个角度分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成因,提出相应的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网瘾,心理学将之命名为"网络成瘾"或"网络成瘾障碍"。目前,心理学界对其较为通用的定义为:网瘾是一种无限制的网络使用现象,由重复地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愿望,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生理上的依赖。  相似文献   

18.
网络成瘾,指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国内外研究均表明,家庭教育是影响网络成瘾的重要因素之一。"家中能上网和单亲家庭以  相似文献   

19.
论网络成瘾对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在促进人类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伴随着一些负面的作用,网络成瘾就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种.就青少年网络成瘾对其人际交往所产生的心理影响进行探讨,从而使青少年能正确认识和利用互联网,避免产生网络成瘾行为.  相似文献   

20.
浅论大学生网瘾形成的心理因素及干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上网成瘾现象已成为当前高校和社会关注的问题.上网成瘾表现为网络交际成瘾、网络信息超载、网络色情成瘾、网络强迫行为、计算机程序成瘾等.网络成瘾对大学生思想、学习、生活诸方面产生了严重的负面效应.解决大学生的网瘾问题,要在现实生活中积极创造条件满足他们各种心理需要.同时,可以采用认知疗法、代替疗法、心理脱敏疗法、强化疗法等策略帮助大学生戒除网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