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喜欢《山东教育》,由来已久。20年前,《山东教育》是学校里唯一的教育类刊物。那时候,在农村小学,她是指南针,是指路灯,是乡村老师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渠道。当我们混沌的时候,翻阅她,会让人产生耳聪目明的感觉。喜欢《山东教育》,有很多理由。一、《山东教育》是老师们的心灵家园为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我曾经自费订阅过其他一些比较知名的教育类刊物,经常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那  相似文献   

2.
1985年我考上巨野师范。在这之前,为了求学,我在外地的同学家中寄住,她的父亲是一名小学校长,我在那儿有机会结识了《山东教育》,并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二十多年来,《山东教育》给了我人生的动力,使我逐步走向成熟。由对她的关注,到为她撰写文章。2005年我连投了5篇文章,结果被选中1篇,发表在2006年1、2期合刊上。  相似文献   

3.
上小学的时候,我就开始读《山东教育》了,这话听起来很诡异,其实是真的。因为我的妈妈是一名小学教师,她订阅了这份刊物,我当时是个"小书迷",家中凡是有字的书我都会翻来看看。《山东教育》就这  相似文献   

4.
正《山东教育》如恋人。我跟她相识于2000年。一次,我去校长办公室开会时,无意中看到书架上整齐地摆放着许多《山东教育》,就被她迷住了,从此,  相似文献   

5.
李怿 《山东教育》2008,(7):122-122
我和《山东教育》朝夕相处40年了。她是我熟悉的导师和挚友。最近忽然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她变脸了,变得年轻活泼靓丽了,使我几乎认不出来了。仔细品读,觉得她更加可亲可爱可敬了。  相似文献   

6.
整整15年了,我们一直是《山东教育》的忠实读者。与她的特殊感情,是我的拙笔难以描述的。  相似文献   

7.
王倩 《山东教育》2009,(7):120-121
我喜欢阅读,一天不读书,心里便空虚。 因职业原因,我尤其喜欢阅读教育报刊。众多教育报刊中,我最喜欢读《山东教育》。从登上教坛至今,《山东教育》已伴我走过9个年头。  相似文献   

8.
在《山东教育》今年1、2月合刊上我读到了常丽华老师的一篇文章,名为《一本让你静静流泪的书》.写的是她引领学生读《一百条裙子》的经历和感受。[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十几年前,初识《山东教育》始于“校园文化”中的一篇散文《渴望丰收》。那优美的语言、巧妙的构思、睿智的思想、真挚的情感让我这个文学爱好者一下子惊喜不已。没想到一本普通的教育刊物,竟然深藏着大手笔。从此以后,她成了我的内心喜爱,与之结下浓浓深情。  相似文献   

10.
郭银增 《山东教育》2009,(1):120-120
我从教8年,她相伴8年;我从:一个无教学经验的普通教师,到一个勇于创新的骨干教师、优秀教师。是《山东教育》帮助我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她就是我从事教学工作的“启蒙老师”。  相似文献   

11.
孟丽萍 《山东教育》2009,(12):62-62
喜欢《山东教育》是喜欢她的清新朴实、真诚自然。喜欢读报纸杂志,情感类的文章读了不少,但都缺少与自己生活的融合,如同看情感电视剧一样,看看而已,娱乐或放松一下,可那不是自己真实的生活。而读《山东教育》,使我的心灵找到了洒息的港湾,使我的精冲回归了自己的家园。  相似文献   

12.
吴霞 《山东教育》2011,(11):60-60
初识《山东教育》杂志是在数年前,然而真正走近她,却在近两年。专科毕业的我,是一条“网虫”,闲暇时喜欢在网络上四处游走。写网络日记、“啃”精彩网文、听专业讲座……利用网络资源充电,占据着我的大部分业余时间。一次偶然,网友“温馨小屋”读了我的空间日志,特别向我推荐了《山东教育》杂志,鼓励我向杂志投稿。  相似文献   

13.
刘冬 《山东教育》2005,(7):60-60
《山东教育》是我从教的良师益友。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总有许多困惑和解决不了的问题。有时教材挖掘得不够深入,有时费力备好的课,达不到预期效果,有时难以洞察学生的心灵深处。困惑时,是《山东教育》给我以启迪;矛盾时,是《山东教育》给我以自信。  相似文献   

14.
李士雪 《山东教育》2021,(10):63-63
说起我与《山东教育》的相遇,还要感谢我的父亲。父亲是一位民办教师,他非常热爱读书,经常从学校借一些书带回家读,其中借阅次数最多的就是《山东教育》。耳濡目染,我与《山东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5.
姜俊丽 《山东教育》2010,(10):62-62
<正>在我们学校,《山东教育》是公认的良师益友。这些年来学校一直为每个教研组订一本《山东教育》。而我,是《山东教育》的忠实读者,每当新一期散发着墨香的《山东教育》发到办公室时  相似文献   

16.
张传德 《山东教育》2014,(10):60-60
结缘《山东教育》,已是二十五年。喜欢《山东教育》可分两个阶段。一个阶段一种情结,这源于从事教育的缘故。 初识《山东教育》,目的就是想学点关于教学的技巧和经验。初出茅庐,从一个山村的放牛娃,经历三年的师范教育,十八岁登上讲台的我,面对比我小不了几岁的孩子,只好求助《山东教育》。  相似文献   

17.
不得不爱     
魏静 《山东教育》2008,(1):123-123
我与《山东教育》结缘,是从参加工作后不久开始的。那时候,学校为了搞教研,要求青年教师人手一份《山东教育》。于是每月一期的《山东教育》便成了课余时间的必读书目。  相似文献   

18.
我和《辽宁教育》结缘十多年,是它给予我智慧,给予我力量,帮助我专业成长,让我从一名教育经验欠缺的教师成长为名优教师. 十多年来,我既是《辽宁教育》的作者,又是《辽宁教育》的忠实读者,她是我的益师良友.从理论到实践,她滋养我,不断丰富我的教育教学经验;是她使我成为思考者,我常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探索和成功经验反馈给《辽宁...  相似文献   

19.
不得不爱     
我与《山东教育》结缘,是从参加工作后不久开始的。那时候,学校为了搞教研,要求青年教师人手一份《山东教育》。于是每月一期的《山东教育》便成了课余时间的必读书目。  相似文献   

20.
刘云 《山东教育》2004,(34):34-34
我任教于一所农村小学,由于条件较差.没有什么教育名著可以拜读,唯一能获取教育教学营养的就是《山东教育》了。对于《山东教育》,我是每期都看,每篇必读,并做了大量的阅读笔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