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晔 《江苏教育》2014,(12):64-64
经典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教育的重要资源。传承经典文化,既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也是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源泉。教育,作为传承经典文化的重要推手,必须在校园内旗帜鲜明地开展国学经典的教学,这是“根的工程,花的事业”。当下,不少学校注重开展国学经典的教学,提出了“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人”的培养目标,形成了“诵读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的办学特色,以经典文化为引领,使师生更多地了解、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从而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师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
语文具有文化的特性和功能,它负载着民族的文化精神,传承着民族的传统文化。这启示我们的语文教育要关注学生精神世界,促进传统文化精神的复苏和建构;要尊重汉语言“意象组合”的独特性,引导学生穿透文字符号的表层,去探求其前后贯连着的意义、情趣、意象以及潜流着的思想、信念;要重整经典阅读之风,让学生在经典阅读中学习民族文化的智慧,铺就民族精神的底蕴,使几千年来民族文化中的思想精髓薪火相传。这是语文教育应当拥有的文化视野和高度。  相似文献   

3.
赵广钧 《山东教育》2005,(31):59-60
名校之特在于个性,名校之魂在于理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一个优秀的校长可以容忍物质上的不足,但决不能容忍理念上的欠缺。只有思想始终抢占制高点,我们的工作才能抢占制高点。我们在办学中,始终坚持以“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教育”办学理念,并将其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初期,蔡元培对北京大学革新时,提出并实施了具有指导作用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这一办学思想,对传统的民族文化和外来的西方文化均择善择新,融合通用,从而打破了封建专制教育思想的禁锢,使北京大学发生了历史性的根本转变。这一指导方针,对我们今天仍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古典诗词是我们祖国几千年文化中最为璀璨夺目的魂宝,是传统的民族文化的精粹,历来都是学子们倍加珍视的学习经典。学习一点古诗文,对于弘扬民族文化精粹,提升学生人文素养,道德情操,爱国热情大有裨益。文章就学校“诗词素养”教育活动的实践,论述了开展“古诗词素养”教育活动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6.
大连市第十六中学是大连市首所涉外完全中学,学校本着“立足民族文化,着眼学生终身发展,培养站直了的中国人”的育人目标,坚持以“人本和谐、服务发展”为办学理念,逐步形成了凸显经典外语特色,打造优质外语品牌的办学特色。在学生的培养上,学校重点在“品”字上下工夫,注重隐性课程的开发,  相似文献   

7.
2013年7月,笔者参加“区培’学习,听了特级教师黄亢美关于经典诵读的讲座,感受颇多。由此也深深了解到,经典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传统文化的绮丽瑰宝,诵读经典诗文不仅能让小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丰富他们的知识,而且能陶冶情操,培养民族自豪感。自从我班开展“诵读经典诗文”后,笔者发现学生的诵读水平有所提高,作文中也多了很多经典语句,这是一个可喜的开始。笔者指导学生在作文中运用经典诗文方面做了如下探索。  相似文献   

8.
保定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百年名校。一百年风雨沧桑铸就了她独有的文化内涵。百年名校如何办出新时期的特点?如何在继承优秀文化传统上改革创新?1999年,我们设定了新的办学目标:要把学校办成“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同”的优质学校。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坚持“和谐发展”的主体办学思想.按照“改革、创新、求活,走科研兴校之路”的办学方针,  相似文献   

9.
国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生存和发展的智慧结晶,国学经典是中国文化的代表。民族文化的传承对于民族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它可以“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阅读、了解、走进经典,对于掌握人生真谛、升华个人气质,均会有很大的帮助。这也是我们编写校本课程《国学启蒙》的初衷。  相似文献   

10.
现行的新教材中,许多古诗文思想内涵十分丰富,我们应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注重人文关怀,教学时,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经典文化灿如星河。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这些优秀的文化经典,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龙的传人。它们以优美精练的语言,整...  相似文献   

11.
先进的具有学校个性特色的办学思想,是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创建学校教育品牌,促进学校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在总结过去办学实践的基础上,我们确立了“让学生在优化的教育情境中充分发展”的办学思想,它是对长期以来的教育实践认知的理性选择,是物化“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新课程理念、实践“情境育人”教育思想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2.
张翼 《成才之路》2014,(29):78-79
正曾经有人说:经典是民族精神的源头,是人类文化的瑰宝,是记录着民族基因中的最高智慧,是圣贤伟大的思想光辉对后世子孙的谆谆教诲。我们应该日日诵读经典,让经典浸润我们的灵魂,从而使人生得到启迪,使博大宽厚的思想人格逐渐养成,这样的生命才能掏溶出深度和高度。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更是经典文化的传承者,培养学生诵读经典的习惯,教会他们诵读的方法更是  相似文献   

13.
作为民族学校,我校着力发挥课堂教学这个德育主阵地的作用,从氛围营造上、思想上,行动上落实民族团结教育,让民族学生在女小茁壮成长。 一、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氛围 1.打造民族文化特色走廊。为了让民族学生从小受到民族文化的浸润,我们着力建设校园文化走廊和校园文化墙。以“国家领导人对民族团结的论述”“中国民族团结辉煌成就”“民族舞蹈”“民族乐器”“民族工艺”“民族体育”六个主题走廊和“中华大家园”主题校园文化墙,集中展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让学生足不出校就能了解中华大家庭56个民族的风俗特点,学习掌握各民族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14.
我校创办于2001年,是一所直属惠阳区教育局管理的学校,虽然创办时间仅五年,却实现了等级学校评估的三级跳,在2005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学校成绩的取得,与学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是密不可分的。我们校园文化建设的做法可以概括为“四个突出”。一、突出办学新理念在开办初我校就提出“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确立“把学校办成培养学生聪明才智的校园,陶冶学生情操的花园,发展学生兴趣爱好的乐园”的办学目标。我们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主要做了三项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学校成立了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制订了一系列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有效措施和目标管理方法,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组织保证。二是制订规划,学校坚持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常规性工作来抓,将其我校充分利用校园环境资源,建构六大系列主题教育:一是以“为生存和发展奠基”为主题的“办学思想教育系列”,让师生时时处处受到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和良好校风、教风、学风及工作作风的熏陶和感染。二是以“秉承传统文明,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传统教育系列”,主要内容包括民族传统精神、中国革命战争和建设时期形成的宝贵精神文化、学会尊重、学会惜时等有关内容。三是以“播种良好习惯,收获健康...  相似文献   

15.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摇篮,作为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作为民族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的桥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我们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明确适合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发展特点的思想政治工作指导思想和内容,探求和实践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规律的思想政治工作途径,更是当前头等重大的一项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6.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5):2+97-F0002
南开大学附属小学始建于1946年,是南开大学子弟饺,南开系列学校之一。以“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为校训,本若传承与发展的思想,确立了附小“天天进步,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即让我们的学校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让我们的教师终身学习,专业发展;让我们的学生永攀高峰,素质发展。在办学理念引领下,坚持文化为魂,质照为奉的办学思想,努力形成了“品牌发展”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7.
几年来,为了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我校立足地方文化资源.结合学生实际,构建了“加强民族器乐教学,弘扬地方文化资源”为特色的办学模式,着力探索艺教的新思路,使艺术教育面向每一个学生,陶冶学生的情操,张扬学生的个性特长.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形成了自身的创建特色。  相似文献   

18.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几千年来,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思想,尤其是儒家经典中的精粹.是我们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支柱,其丰富的精神营养.值得每一个人汲取。但由于诸多原因,当今的青少年逐渐远离了经典.传统的儒家经典也不例外。《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还要“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相似文献   

19.
在各学科教学中适度渗透国学文化,有助于学生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优秀文化的营养。在语文学科融入国学经典,引导学生“诵经典”,丰富语言积累;“品经典”,发展表达能力;“用经典”,夯实迁移能力,培育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几千年来,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思想,尤其是儒家经典中的精粹.是我们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支柱,其丰富的精神营养.值得每一个人汲取。但由于诸多原因,当今的青少年逐渐远离了经典.传统的儒家经典也不例外。《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还要“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