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9 毫秒
1.
根据海底地形及其水文特征,我国的近海大致可期分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台湾岛东侧的太平洋海等五大海区。  相似文献   

2.
带鱼是近海性、洄游性的中下层鱼类,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按栖息的海域不同,可分为渤黄海、东海北部、东海—粤东和南海共四个不同的地理种群。其中东海北部种群是我国带鱼资源的主要群体,年产量占全国带鱼总产量的90%左右。最高年产量可达1065万担。属东海北部种群的带鱼,主要分布在浙江、上海、江苏一带海域。越冬场在北纬29°31′——31°30′,东经124°30′——126°30′,水深80米左右的底层。每年,基本上都是沿着沿岸水系、台湾暖流和黄海冷水团有混合水的  相似文献   

3.
海洋,资源的宝库于红我国是一个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都很广阔的国家,濒临黄海、东海和南海,渤海是我国内海,四海相通,总面积为473万平方公里。1994年11月16日生效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使全世界海洋的35.8%划归沿海国管辖,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大约...  相似文献   

4.
徐敏 《生物学教学》2005,30(1):23-24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0.78%,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资源。我国是陆海兼备的国家,不仅领土面积大,而且也是临海大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km,五大海域(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台东海域)面积广阔,海岛6500个。地理位置适中,气候适宜,资源丰厚。如何研究、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关系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战略问题。今天的中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5.
《高中生地理》2005,(5):45-51
1.一般认为。海洋中的浮游植物突然异常繁殖造成海水颜色变化的现象称为赤潮;2.赤潮的颜色可因形成赤潮的主要浮游植物种类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颜色:3.我国广东、山东、浙江、辽宁和上海近海,长江口、珠江口、辽东湾、杭州湾、莱州湾、大亚湾汕头——汕尾海域以及天津近海是赤潮多发区:4.赤潮的发生与全球气候的变化有关:当有厄尔尼诺出现的年份.  相似文献   

6.
历经数十年艰苦的外交谈判,我国基本上划定了与14个陆上邻国之间大部分的陆上分界线。但我国海洋划界工作才刚刚起步。隔着黄海、东海和南海,中国共有8个海上邻国。截至日前,我国在海域划界方面仅有的成果是,中国与越南于2000年12月25日签署的划分北部湾海上边界的协定。  相似文献   

7.
采用营养液栽培模式比较了几种营养液配方在无土栽培西葫芦过程中营养液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栽培过程中营养液的性质有较大变化。无土栽培西葫芦各处理营养液的pH值在一日内均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由pH6.5上升至pH7.2以上;营养液的溶解氧显著降低,一日内迅速由6mg/L降至4mg/L以下;营养液的EC值在一个营养周期内表现出明显的降低趋势。营养液的EC值与营养液中NO3^--N、P、K的含量呈极显著直线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我国幅员辽阔,地跨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温带,拥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大海域。海岸线长18000km,有岛屿6500多个,水深200m以内的大陆架面积约1.5亿公顷,沿海有可进行人工养殖的浅海滩涂130多万公顷。我国沿海气候温暖温润,有众多的河流入海,带来大量有机物质,故沿岸海水养分充裕,浮游生物繁多,海岸带的底质以泥沙为主,也有部分地区多岩礁,上述这一切,适于鱼、虾、贝、藻的繁衍生长。 我国的近海养殖具有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广东、福建、浙江三省沿海的渔民和农民具  相似文献   

9.
以秦岭山地39个气象站点1960—2009年近50年来的降水资料为基础,分析了秦岭山地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秦岭山地近50年来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年降水量变化的倾向率是-8.6mm/10a,但近15年来降水量呈递增趋势:在空间上,秦岭年降水量从南向北逐渐减少,秦岭山地除商南降水量呈略微上升趋势外,其余地区的降水呈略微下降趋势,秦岭山地各代际800mm等降水量线发生明显移动,与标准时期相比,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北移0.02°、0.48°,其余年代略有南移。在0.18°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杨庆铎 《语文知识》2006,(12):24-24
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四海”作为中国全境的代称.如“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放之四海而皆准”“四海翻腾云水怒”。“四海”指的是哪四个海呢?大家知道我国南面有南海,东面有东海、黄海和渤海,但这四个海并没有将中国围起来。怎能代表中国全境呢?  相似文献   

11.
利用成都市1981-2010年降水资料,对成都市近30年降水时间变化量特征进行分析.得到:降水量整体呈略微下降趋势,特别是近十年下降速率加快;降水时间序列存在三个时间尺度的主周期变化,分别为6a、12a和19.5a,其中振荡能量最强大的主周期是19.5a.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51~1990年梅州市气候资料,运用线性回归方程、相关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梅州市气温、降水等气候指标的特征与变化。分析表明:上世纪50~80年代梅州市年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增长率为0.031℃/10e。不同季节气温的变化趋势不同,夏季变暖趋势最明显。根据这40年砖暖波动情况,可将梅州市气候划分成蕊个冷期两个暖期;历年降水量则呈上升趋势,多年降水倾向率为14.635mm/10a。春、夏、秋、冬各季节降水变化亦呈上升趋势。按照年降水波动变化,可将梅州降水分为两个多雨期与两个少雨期。  相似文献   

13.
一、选择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1.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位于:A.东半球、南半球B.东半球、北半球C.西半球、南半球D.西半球、北半球2.我国领土大部分位于:A.热带B.南温带C.北温带D.北寒带3.我国从东到西跨越的时区个数是:A.3个B.4个C.5个D.6个4.下列四个数据中,表示我国大陆海岸线长度的是:A.5000千米B.5500千米C.20000千米D.18000千米5.下列海域中,属于我国内海的是:A.东海和黄海B.黄海和南海C.渤海和琼州海峡D.北部湾和台湾海峡6.下列四组省级行政单位的边线中,没有国界的是:A.黑龙江、吉林、辽宁B.甘…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60—2013年咸阳地区12县(区)月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法和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近54 a咸阳市汛期(5—10月)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4 a来咸阳市汛期降水线性趋势变化不明显,但前汛期、主汛期降水总体呈上升趋势,秋汛期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近54 a咸阳市汛期降水年代际变化的主要周期为25 a,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后期主要周期是7 a,70年代后期至2010年8 a周期显著。60年代中期和90年代中期主要周期为准4a。  相似文献   

15.
2003-2005年茂名近海海域的无机污染物检测结果表明,无机物检测值呈逐年下降趋势。近岸及养殖区水质总体质量较好,养殖区海水环境质量符合渔业养殖标准。水体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富营养状态指数在0.01~0.17之间,其变化大小受季度、涨潮和退潮影响较大,秋季营养状态指数(E)值最高,涨潮时比退潮时高。  相似文献   

16.
近32年来洞庭湖流域气候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近32年来洞庭湖流域30个气象站点1982—2013年的气温和降水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法、MannKendall检验法和Morlet小波分析法对气温和降水量的年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时间上,1982—2013年,洞庭湖流域内年平均气温变化在15.6~17.7℃之间,年均温呈现显著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以0.38℃/10年;年降水量在975.2~1 833.6 mm之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8.9 mm/10年。(2)空间上,整个流域气温上升,增温幅度较大的地区是流域东北部,有五峰(0.98℃/10年)和长沙(0.7℃/10年)两个极值中心,其他区域增温幅度较小;流域内大部分区域降水量呈递减趋势,递减幅度较大的区域是流域北部和东部,而桑植、吉首、沅江和道县等部分地区降水量呈递增趋势。(3)气温呈上升-下降趋势,1998年为气温突变年份;降水量呈递减-上升-递减趋势,降水量突变点出现在1993和2009年。(4)洞庭湖流域年平均气温存在6年的强显著周期,还有14年和23年尺度的变化周期;年降水量存在3年的强显著周期,6年和16年尺度的变化周期。近32年来,洞庭湖流域总体气候呈现明显暖干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基于1961—2015年贵州省中西部逐日气温观测资料,运用趋势分析法、空间插值法和小波分析法等研究了贵州省中西部地区初、终霜及霜期的时空演变。研究表明:贵州省中西部地区霜的变化大致呈初霜延迟、终霜提前、霜期缩短趋势。各站点初、终霜及霜期变化趋势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性,各站点初霜日期变化与年平均温度变化均呈正相关,终霜日期变化与年平均温度变化均呈负相关,霜期变化与年平均温度变化均呈负相关,且部分地区相关性显著。初霜变化时间尺度存在周期震荡中心为28a,终霜变化无明显震荡周期,霜期变化时间周期震荡中心为13a。  相似文献   

18.
利用宿州市气象站1957-2012年逐月降水资料,运用线性趋势分析、小波分析和Mann-Kendall法对该区年降水量和季节降水量进行年际和年代际分析,揭示该区降水量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并分析其降水序列的周期变化和突变点.结果表明:(1)57年来宿州市年降水量、季节降水量均呈微弱的增长趋势,降水倾向率最大为0.015 8/10 a,但降水年代、年际变化明显.(2)经滑动t检验,宿州市年降水量和季节降水量除春季外均存在突变点,分别出现在1968、1994、1998、2003年,但上述突变均不明显.(3)小波功率谱结果表明宿州市年降水量和季节降水量均存在着2-8年的准周期.年降水量和夏季降水量存在2年,春季存在3年和6年,秋季存在4年,冬季存在2-4年和10年的震荡周期.  相似文献   

19.
基于榆林1954—2013年逐日气温资料,辅以线性趋势、累积距平、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榆林近60 a极端气温的变化趋势及周期振荡特征。结果表明:(1)极端气温极值指数(TXx和TNn)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且TXx经历了"下降—上升—下降—上升—下降"5个阶段的波动变化,而TNn具有波动下降和波动上升2个变化阶段。(2)极端暖指数(SU)为不显著的增加趋势,且经历了3次波动变化;极端冷指数(ID、FD)表现出显著的减少趋势,其中ID以分为波动上升、下降、上升3个变化阶段,FD则分为剧烈波动上升和剧烈波动下降阶段2个阶段。(3)极端暖指数(TX90、TN90)总体表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极端冷指数(TX10、TN10)则为显著的下降趋势;4种极端气温相对指数总体上均经历了2个变化阶段。(4)所有极端气温指数时间序列在近60 a均存在多时间尺度特征,其中TXx和TNn的第一主周期分别是31 a和22 a,SU、ID和FD的第一主周期分别是30 a、30 a和23 a,TX90、TX10、TN90、TN10的第一主周期分别是31 a、30 a、23 a和11 a。  相似文献   

20.
本文收集了华北平原中部辛集市1949~1998年的农作物单产资料和1957~1999年的气象资料,1983~1999年地下水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平原年均气温以平均0.0383C/a的速度上升,年降水量以平均0.5329mm/a的速度减少,地下水位以约1.1m/a的速度下降。地下水位下降的根本原因是气候变干暖。气候变化通过水资源、热量条件来影响农业生产,最终结果将是灌溉水源不足阻碍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