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乡的煎饼     
家乡的土特产很多,我却对煎饼情有独钟.(略过其他特产,直接写煎饼,干脆利落.) 家乡人做煎饼,是将小麦、玉米或豆子淘洗干净(所用的材料),调水磨成糊状,把糊浇在烧热的鏊(áo)子(一种特别的工具)上用薄篾片均匀摊开、烙熟,就成煎饼了(做法).煎饼薄脆松香,("薄脆松香"四字写尽煎饼的特色)不但老百姓爱吃,也令许多文人墨客为之倾倒.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就曾这样称赞煎饼:"圆如望月,大似铜钲,薄似剡溪之纸,色似黄鹤之翎."道出了煎饼轻薄如纸,色、香俱佳的特点.(宕开一笔,引用蒲松龄称赞煎饼的话,比直接称赞更有回味余地,更有内涵.这一段虽然简洁,却写了煎饼制作的原材料、工具、方法、特色以及人们对它的称赞和喜爱)  相似文献   

2.
母亲的煎饼     
每次回老家,母亲都会给我做香喷喷的葱花煎饼。一说起葱花煎饼,没有比这更好听的名儿了。每当母亲做起葱花煎饼  相似文献   

3.
真假煎饼     
那天,爸爸带回来一盒煎饼,说是让我们尝尝。妈妈拿过煎饼,毫不犹豫地大快朵颐起来,而我看煎饼的样子就皱着眉头,只见那煎饼四四方方,薄薄的,白自的,上面还有许多细小的小孔,像极了卫生纸。“是煎饼吗?”我怀着疑问,拿过一张卫生纸,仔细比对,一会儿点点头,一会儿又摇摇头。  相似文献   

4.
"小熊贝迪和弟弟吵了一架,一生气,他离开了家。贝迪爬上了一棵神奇的树,他饿了,树上就长出了煎饼。啊,这是一棵煎饼树!他冷了,树上就长出了毯子。啊,这是一棵煎饼一毯子树!他怕黑,树上就长出了提灯。啊,这是一棵煎饼一毯子一提灯树!这棵树真神奇。  相似文献   

5.
家乡的煎饼     
家乡人做煎饼,是将小麦、玉米或豆子淘洗干净,调水磨成糊状,把糊浇在烧热的鏊子上用薄蔑片均匀摊开、烙熟,就成煎饼了。煎饼薄脆松香,不但老百姓爱吃,也令许多文人墨客为之倾倒。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就曾这样称赞煎饼:“圆如望月,大似铜钲,薄似剡溪之纸,色似黄鹤之翎。”一语道出了煎饼轻薄如纸,色、香、味俱佳的特点。听奶奶说,从前没有电磨,煎饼糊都要在石磨上推。常常天刚亮,就要起来推,一推就好几个小时。现在好了,用电磨几分钟就磨出又细又白的糊糊,虽然如此,上了年纪的人还是忘不了那些石磨,因为它们记着家乡人的多少沧桑,多少深情啊…  相似文献   

6.
“煎饼”这个语言符号序列,有时指一种饼类食品,如“我买煎饼”中的“煎饼”,这时它是词。有时指“煎出饼子”这一炊事活动,如“我去煎饼”中的“煎饼”,这时它是短语。“煎饼”是词时,属于词法学范畴。词法学是语法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词的构造如“煎饼”是由两个语素按动宾型构成的合成词;词的语法类别如“煎饼”是名词,能在句子中充当主语或宾语;词的变化形式如“煎饼”既不能象动词那样按AB AB式重叠,又不能象形容词那样按AA BB式重叠。作为词,“煎饼”指一种特定的饼子,由高梁等谷物磨成浆后摊成。它的内部结构关系十分紧,难以扩展,连扩展为“煎  相似文献   

7.
席波 《山东教育》2014,(7):117-118
在外地,一听说是山东人,人们自然就会与“煎饼卷大葱”联系起来。这次去上海,我特意从家里带了一包小米煎饼,分给朋友吃。湖北的方先生是把煎饼撕着吃的,边吃边点头:“香,真香!”  相似文献   

8.
买煎饼     
谁知刚出锅的煎饼那么烫,我没走两步,它就烫破了塑料袋,掉在地上了。 当我从附近的一家商店出来的时候,突然有人上前跟我打招呼。一看,是那位卖煎饼的大伯。买煎饼@黄浩淼!324100$浙江江山市城南小学五年级  相似文献   

9.
<正>经过半个月的准备,爸爸妈妈的"老家味煎饼店"终于开张了。煎饼店开在小镇的菜市场对面,在学生们上学、放学必经的路上,绝对的"黄金地段"。每天凌晨三四点钟的时候,爸爸妈妈便起床了,妈妈制作馅料,爸爸揉面、切面、擀面、包馅。随后,妈妈先在托盘上刷油,把包好馅的煎饼贴上去,再在上面刷一层油;接着将馅饼放入烤炉,打开开关,开始烤饼。几炉热乎乎的煎饼出炉后,爸爸妈妈又开始做薄  相似文献   

10.
于志杰 《大学生》2012,(Z2):106
习惯了早起,穿戴着严严实实的冬装一路小跑地去校门口的煎饼摊买一份煎饼,老板摊开面饼腾起阵阵热气,在我眼镜前雾出一片,拿着煎饼感受到那份左手倒右手的热度,吃进嘴里体会那种囫囵难咽的烫口,在隆冬腊月暖遍全身……那时候打心眼里蹦出一个词儿:温暖。  相似文献   

11.
<正>一个还不到四十的中年妇女,穿着破旧的衣衫,佝偻着身子站在学校大门对面的马路边,在一个煎饼摊前,给过往的行人做着煎饼。每次放学,我从煎饼摊前经过,都不敢正视那位中年妇女,因为我很怕她叫住我。刚放学,天就下起了小雨。我暗自庆幸:幸亏妈妈提前给我预备了雨伞。我和同学说说笑笑,走出学校大门。当我快步经过那个煎饼摊前时,不经意  相似文献   

12.
家乡的煎饼     
家乡的土特产很多,可我却对煎饼情有独钟。家乡人做煎饼,是将小麦、玉米或豆子淘洗干净,调水磨成糊状,把糊浇在烧热的鏊(ao)子上,再用薄篾片均匀摊开、烙熟,就成了煎饼。煎饼薄脆松香,不但老百姓爱吃,也令许多文人墨客为之倾倒。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就曾这样称赞煎  相似文献   

13.
星期天,爸爸带郝帅到奶奶家做客。爷爷、奶奶的日子过得不错,可老两口儿就是闲不住。最近,他俩做起了卖煎饼的生意。这不,奶奶正在家里忙着烙煎饼呢。郝帅在奶奶家转了一圈儿没看见爷爷,便问  相似文献   

14.
煎饼飘香     
下班后去市场买菜。哇!一股久违的玉米飘香沁入心脾,真像小时候吃的煎饼味儿呀!循着香气一路寻找,果然在市场的旮旯处发现一个大姐守着一个煎饼摊。"大姐,煎饼真香!"我夸赞地说。"自己摊的,除了玉米和大豆,没有任何添加剂。"大姐向我保证。"一闻就是‘刚鼓头’的煎饼,我最爱吃甜头的煎饼。""吆,妹子,看你是个文化人,怎么这么内行呢?还知道‘刚鼓头’的煎  相似文献   

15.
正杂粮煎饼是我们这里最受欢迎的一道风味小吃。我最爱吃的就是这杂粮煎饼。杂粮煎饼味道好,看相也好。暗黄色的大饼把绿色的香菜和大葱、金黄色的凹凸不平的薄脆、黄白相间的鸡蛋、香甜可口的甜面酱全包在其中。杂粮煎饼的做法十分简单。先舀一勺事先调好的杂面糊,倒在大大的铁鏊子上,然后用一个抹子,把面糊均匀地抹在鏊子上。这一"抹",可要技术,抹出的面糊既要薄,又要匀,还要圆。稍不注意,面饼就会有洞。所以,抹的  相似文献   

16.
我们学校的门口有一个煎饼摊,每天放学,那里都会排起长长的队伍。同学们说那里的煎饼馃子是全城最好吃的。然而,我从不曾光顾那里。不仅仅是因为我口袋里根本没有支付一个煎饼馃子的两块钱,还因为那是我早已经熟悉了千百次的味道。是的,那个每天在门口辛苦卷煎饼的女  相似文献   

17.
提到煎饼,让人联想到快食、保质期长、口感有嚼劲。您是否了解,这薄薄的煎饼,蕴含着一段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在消费升级的今天,这些充满红色基因的产品已经在竞争中不尽如人意,落后了很多。文章运用半开放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网络观察法、现场观察法,调查了抗联煎饼的市场需求和供给状况,找出两者的差距,提出营销策略建议,希望振兴红色文化食品行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煎饼摊     
这哪儿是摊煎饼,这是在演奏。摊煎饼是一勺,一浇,几绕;挂鸡蛋是一抓,一砍,几划。这是多么轻快的节奏。你再听,刷刷地绕几圈、刷刷地割一个圆圈,这刷刷声是多么和谐的韵律啊!这哪儿是摊煎饼,这是在画画。你看,那师傅把稀面糊拉成一张白纸,挂了一层薄薄的黄,热气腾腾中更增加了一种朦胧的诱惑。这简直是一幅朦胧派的水印画。一段摊煎饼的素描,竟写得这样惟妙惟肖,这除了作者观察细致,描写得具体以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作者有丰富的想象与联想,是想象与联想把作者带入了艺术的大观园,得到了一种愉快,作者又用他的笔把这些描绘出来,感染读者,使读者也得到一种愉快。  相似文献   

19.
声音     
现在不谈什么理想了,首先得活着。——山东泰安的"本科生煎饼哥",戴学士帽卖煎饼走红网络。"煎饼哥"毕业后曾多次就业,但社会实际与自身预期相距遥远。这个年轻人最终选择卖煎  相似文献   

20.
我们枣庄的小吃——菜煎饼鲜香可口、别具风味,但因为平时学习太紧张,有好长时间没吃了。这不,期中考试刚过,我便缠着妈妈上街买菜煎饼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