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计全同志的《<郁达夫诗词抄>失误小议》一文(刊《出版工作》1985年第七期),指出这本书“有不少失误之处”,并且举了三个例子: ①《过徐州》一首“独依车窗看古垒”句中的“依”字,为“倚”字之误; ②《杂感八首》“半生浮沉伴蠹鱼”句中的“生”字,当为“世”字之误; ③《刘院长招饮……》一首“柳荫闲系瓜皮艇”句中的“荫”字,当为“阴”字之误。在我看来,例①中“依”、“倚”可肯定为同音相讹,②③两例恐怕不能算是“失误”,相反,例③倒是马文的失误了。据我所知,《郁达夫诗词抄》由周艾文、于听(于听为郁达夫的长子郁天民的笔名)两同志编订。两人的稿子各有所本,出版  相似文献   

2.
鲁迅和郁达夫的友谊非同一般。1933年12月,鲁迅在郁达夫迁家杭州半年后,应王映霞之请,挥毫赠诗,诗云:“钱王登遐仍如在,伍相随波不可寻。平楚日和憎健翮,小山香满蔽高岑。坟坛冷落将军岳,梅鹤凄凉处士林。何似举家游旷远,风沙浩荡足行吟。”这首后来被称作《阻郁达夫移家杭州》的诗,在人们谈及鲁迅和郁达夫的关系时,总会一再被提到。由于鲁迅这首诗的广为流传,人们对郁达夫迁家杭州之事似乎给予格外的关注。 1991年10月3日下午,我拜访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王映霞老人,曾请她谈谈当年郁达夫迁家杭州的往事。我了…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现代作家郁达夫先生遇难五十周年,在回顾作家坎坷悲壮的人生历程之际,我们发现,他与灿若群星的“五四”新文学社团的许多作家一样,又是一位优秀的编辑.郁达夫先生将他丰富而颇具特色的编辑实践凝结成了近30篇如“编辑余谈”、“编辑者言”、“发刊词”、“编者按”、“编余杂谈”等文章,是中国现代编辑史上弥为珍贵的资料,对当今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员亦不无启迪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玉山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素有“八省通衢,两江锁钥”和“豫章第一门户”及“江西东大门”之赞誉。有“冰为溪水玉为山”的美称,曾被名作家郁达夫誉为“东方威尼斯”。  相似文献   

5.
翻开中国现代文化史,为祖国的文化积累而献身的出版事业家是不乏其人的。且不说人人皆知的鲁迅、韬奋等革命先辈,就是一些私人出版商中也有憎恶把什么都商品化的“文学掮客”和“艺术商人”的人。偶读《郁达夫文集》,1935年3月,郁达夫在《现代》杂志上写过一篇《追怀洪雪帆先生》的文章。达走说洪是他在出版界认识的不少事业家之内,最值得称道的一位有崇高事业心的先生。洪雪帆原来是经营煤炭业的,后来是现代书局的老板。他有一段话,至今读来依然感人肺腑。洪对郁说:“我以后  相似文献   

6.
2005年是出生于四川自流井的“左联”老战士、著名作家王余杞诞辰100周年。上海“左联”纪念馆为此举办了王余杞百年诞辰纪念活动。王余杞是“左联”的老战士、老盟员,上个世纪20年代后期就活跃于我国文坛,写出了具有社会影响的众多作品,深受鲁迅、郁达夫等著名作家关注。他在天津主编大型文学月刊《当代文学》,并在北方“左联”改组后担任作协执行主席。  相似文献   

7.
许幸之是我国左翼美术运动先驱之一、影剧编导诗人、画家和美术理论家。1904年4月5日他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自幼酷爱艺术。1916年拜江南画家吕凤子为师,学习水彩画,1919年考入上海东方美术专科学校学习,受教于画家王济远、汪亚尘。他深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1992年毕业后结识了当时“创造社”的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这对他的绘画和诗歌创作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2005年是出生于四川自流井的“左联”老战士、名作家王余杞诞辰100周年的日子。上海“左联”纪念馆为此于5月16日举办了“纪念左联盟员王余杞诞辰100周年座谈会”,深切怀念这位自上个世纪20年代后期就活跃于我国坛,写出具有社会影响的众多作品,深受鲁迅、郁达夫等名作家关注,在天津左联主编大型学月刊《当代学》,北方“左联”改组后担任作协执行主席的老战士、老盟员。  相似文献   

9.
鲁迅在一九二八年到一九二九年间,和郁达夫合编《奔流》月刊,写过十二篇“编校后记”,都收在《集外集》的附录里。这一篇篇简短的“编校后记”,记录着鲁迅为编辑出版工作沥尽的心血,使我们看到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对他的读者是如何的认真负  相似文献   

10.
<正>郁达夫(1896—1945),祖籍浙江富阳,是中国近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小说家。从1911年开始旧体诗的创作直到1945年被日军杀害,郁达夫在34年的文学创作生涯中笔耕不辍,为世人留下了《沉沦》、《过去》、《春风沉醉的晚上》、《故都的秋》等一部部佳作。上世纪30年代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文学评论期刊《密勒士评论》将郁达夫列为  相似文献   

11.
浙江人文荟萃,素称“文物之邦”,许多市县都拥有省内外乃至国内外很有影响的历史名人。作为一家地方报纸,认真地宣传好本地的历史名人,对于扩大知名度,弘扬民族文化,推进两个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这方面,《富阳报》关于郁达夫的宣传报道,是值得肯定与借鉴的。 郁达夫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作家郁达夫(1896—1945)是一个有争议的人。30年代至今,不少人对郁达夫的印象不外是颓废、感伤、耽于醇酒妇人等等。对于郁达夫晚期流亡海外的所作所为,尤其是他在新加坡办刊办报的不凡经历,却很少有人知晓。事实上,郁达夫不仅是一个文学家,也是一个具有高度爱国精神的抗日志士。他在海外利用报纸这一特殊的斗争工具,在宣传战线上殚精竭虑地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他在海外办报并写下的大量政论已使他成为一个真正无私无畏的宣传工作者。在郁达夫被日寇残忍杀害50年后的今天,回顾他在海外这一段轰轰烈烈的历史,研究他独特的编辑思想,对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郁达夫也许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传媒人卢纲所著知识小品《雪泥屐痕》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第一部分“文坛拾穗录”中的重要内容是写鲁迅、郁达夫、周作人、朱光潜、丰子恺、张恨水、钱钟  相似文献   

14.
长篇电视纪录片<追寻郁达夫>,跟踪纪录了在郁达夫诞辰110周年之际,日本郁达夫研究学者铃木正夫教授陪同郁达夫后人,追寻他的足迹、寻找他的遗骸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郑伯奇(1895—1979)原名隆谨,陕西省长安县(今西安市)人。人们都知道他是文坛名将,他还是一位创办报刊的骨干。 郑伯奇1910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活动。1919年与郭沫若在日本东京京都帝国大学学习,在学习期间,共同关心和探讨出版文艺刊物的事情。1921年和郭沫若、郁达夫、田汉等在日本组成“创造社”。创办  相似文献   

16.
纪事     
《全国新书目》2008,(11):21-21
王映霞自传王映霞,1905年生于杭州,1923年考入浙江女子师范学校。王映霞始知鲁迅、郭沫若,后来才知道郁达夫,对郁的文采十分倾倒。一次偶识,郁达夫深深迷恋上这位清纯美丽的才女。经不起郁的苦苦追求,两人于1928年结为伉俪,历12年风雨,最终于1944年离婚。  相似文献   

17.
书架     
《出版广角》2012,(5):92-93
《春风沉醉的晚上》作者:郁达夫著版本: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年3月版定价:28.00元提要: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是郁达夫最具代表性的小说集,精选了郁达夫的《银灰色的死》《沉沦》《春潮》《茑萝行》《青烟》《春风沉醉的晚上》《秋河》《十一月初三》等文章。因它无论在思想上,艺术上都有非常高的成就,固被称作是优秀短篇小说园地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文艺运动的主将之一、伟大作家郁达夫,于1945年8月29日在苏门答腊西部巴爷公务被日本宪兵绑架残害,殉难至今整整四十周年。当时他只有四十九岁。郁达夫早年留学日本,二十年代初与郭沫若、成仿吾共组“创造社”,在上海出版《创造月刊》。三十年代与鲁迅合编《奔流》。著有小说、游记、文艺评论等。抗日战争后他从武汉到了海外,受聘于新加坡《星洲日报》,主编副刊《晨星》,并兼晚报《繁星》和日报星期刊《文艺》编辑。还担任过《繁华日报》、《星槟日报》、《星洲日报》半月刊、《星光画报》等多种报刊的副刊编辑。他说:要在南洋建起一座文化中继站来,不遗余力地宣传抗日。在他编的副刊上,几乎每天有他写的政论和杂文。在前后半年多任《星洲日报》代主笔时,每隔一两天写一篇社论,综述国内、国际形势,分析敌我力量对比,鼓吹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主张团结抗战,反对投降分裂。作家郁达夫在新加坡的三年多时间,已经成为政论家、新闻战士了。近几年来新加坡有几位学人从各报馆、图书馆的微型胶片搜集发掘他的佚文,也发现他不止是用笔写作来战斗,而且以行动团结广大侨胞和文化界人士支援抗战。这里发表的一组资料,是郁达夫的侄女郁风同志提供的。  相似文献   

19.
关于删改 记得已故作家郁达夫曾经把俗语里“儿子是自己的好”改了一改,叫做“文章是自己的好”。这如果理解为天下文章只有自己的最好,那自然不免狂妄了。 但作家写文章,当他没有写成之前,搔首苦思,呕心沥血,惨淡经营,确  相似文献   

20.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团体主要有沈雁冰、郑振铎、王统照等人发起组织的________和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组织的____. 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彻底反封建的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