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深度学习理论对群文阅读教学的关照,通过“回归学生,着力能力养成”“回归文本,着力多元拓展”“回归情境,着力意义建构”等实践路径,摆脱传统阅读对选文的表层解码,实现群文阅读的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2.
李永佳 《林区教学》2023,(12):110-114
关于“新语文”理念,宏观而论,是顺应新时代、新形势、新思想的突破和创新,微观而言,是适应新课改、新课标、新素养的坚守与回归。在这样一种新的语文教学理念指导下,居于语文内核之首的阅读教学改革理应首当其冲,朝着和谐、圆融、自然、创生的境界发展。基于阅读教学现状的叩问与审视定位于“四疑”,基于阅读教学本质的遵循与透视定性在“四基”,基于阅读教学路径的探索与窥视定法乎“四融”。如此寻出疑问,坚守价值,回归本质,找准对策,使语文阅读教学最终臻于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3.
如今,阅读教学提倡“读的回归”的呼声甚炽,一些同仁也能在专家倡导、报刊宣传的氛围中清楚地认识到阅读教学应该“以读为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乏涌现出一些优秀的课例;但是,在一些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师带读,学生齐读、默读、分角色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好像有不把读的几种形式用尽就不罢休的架式;然而,学生课前课后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并没有大太差别,文本的精华没有成为学生生活的的积淀。这就是“读的回归”吗?不!这样的“以读为本”似是而非,不过只是读的形式在“回归”!笔者结合自己听到的课例思考后认为,如果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可…  相似文献   

4.
毋庸置疑,语文阅读教学要“关注文本”,“回归文本”。走进文本,精读细品、深挖细掘、教出“语文味”,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所在。曾有学者指出:“其他课程学的不是文本本身,而是文本所负载的内容;而唯有语文课,才是学习文本本身的。”  相似文献   

5.
黄铮 《今日教育》2006,(2S):37-38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语文课程标准呼唤阅读教学中学生“自我”的回归,只有让学生在阅读中充分体验情感、大胆质疑、自主探究,一个个闪烁着奥秘光芒的问号才会转化为学生的智慧火花,学生才能走出阅读教学的“无我”之境,在阅读活动中自由驰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文学阅读教学出现的“乱象”,有特定“读者”生涩与阐释方法陌生等因素,但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文本内部规律的专业认知与实践的科学理性.阅读教学必须“回归文本”,即遵循文本自身的运行规则展开阐释.此外,要处理好作者、文本与读者三方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7.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语文课程标准呼唤阅读教学中学生“自我”的回归,只有让学生在阅读中充分体验情感、大胆质疑、自主探究,一个个闪烁着奥秘光芒的问号才会转化为学生的智慧火花,学生才能走出阅读教学的“无我”之境,在阅读活动中自由驰骋。通常,教师会结合课文精心设  相似文献   

8.
高中语文教学的目标其实是非常明确的,“学语习文”是根本。阅读教学应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回归到“学语习文”这一原点上,这是语文教学的原生态,语文学科的“根本”。新课改所倡导的“人文关怀”、“多元感悟”、“自主探究”、等都应在“学语习文”中进行,这样的课堂才会是高效的。  相似文献   

9.
怎样进行阅读对话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中困扰着教师的一个问题。从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出发,要在阅读教学中实现“对话”,必须在感知阶段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在感悟阶段让师生之间平等对话,探究阶段让学生之间充分对话,积累阶段回归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相似文献   

10.
运用“四维互动”阅读教学模式探索《愚公移山》的阅读教学,使文本回归其在《列子·汤问》中的语境以激活作者文本;通过解读单元导语、阅读提示等编写系统要素以吃透编者文本;通过抓住文中的“人”和“神”之别以创设教者文本;通过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评价愚公的行为以放飞“学者”文本。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教学该篇文章时容易出现的解读较为浅显、脱离文本内容、过度联系当代生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甄桂花 《学周刊C版》2014,(11):180-180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阅读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实际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阅读教学要真正走出长期以来高耗低效的困境,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省时高效,首要的是要寻源治本,呼唤“读”的回归,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2.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阅读教学质量的高低与小学阶段语文教学要求的完成、教学目标的实现乃至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那么,怎样才能较好地提高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质量呢?我觉得必须坚持“三主”,体现“三性”,实现“三真”。 阅读教学必须坚持“三主” “三主”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主线。《学记》上说:“故君子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明确规定:“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阅读教学应“以读为本”。平时,我也按照“以读为本”的思路去开展教学,然而,阅读教学效率却不高。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是因为没有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以读为本”,学生的主体意识不强。所以,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必须做到两个转变和落实好四个措施。  相似文献   

14.
“体验性”阅读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阅读教学方式,为语文新课标所倡导.已有许多学者和教师予以关注并研究。从“体验性”阅读教学的内涵、理论意义、特点和“体验性”教学的实施等方面进行探究,并比较其与其他阅读教学方式的异同,尝试对“体验性”阅读教学的可操作性作以补充。  相似文献   

15.
怎样进行阅读对话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中困扰着教师的一个问题。从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出发,要在阅读教学中实现“对话”,必须在感知阶段让学生与本充分对话,在感悟阶段让师生之间平等对话,探究阶段让学生之间充分对话,积累阶段回归学生与本的对话。  相似文献   

16.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优化阅读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学科化,课堂教学素质化”的关键。因此,改进阅读教学,在课堂上确立“整体导课堂,情趣贯课堂,训练进课堂”的“三课堂”教学思路,才有利于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落实素质教育。一、整体导课堂,历经阅读教学的全过程“整体导课堂”,即将一篇课文的教学作为一个教学“整体”,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课程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建议”中多次提到“理解”,那么,究竟何为“理解”?由“理解文本”为主要内容的阅读教学又是怎样的呢? 从古至今,人们对“理解”的理解经历了从表象到实质、从主观臆断到实事求是、从片面到相对全面的不同历史阶段,并由此对“理解文本”产生了不同的解说,带来了不同的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8.
“内容分析式”是阅读教学低效高耗的症结,这是反思阅读教学历史、审视教学现实后的结论.崔峦老师旗帜鲜明地提出:与“内容分析式”阅读教学说再见.广大教师逐渐认识到,“课文内容”不是“教学内容”,“讲课文”不应成为阅读教学的主要教学形态.接下来的问题是,阅读教学“美丽转身”后,该往哪里去?与“内容分析式”说再见后,该教什么?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其基本任务自然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这应该成为我们“转身”后前行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教学中的阅读”往往带有一定的功利性——以准确、具体获取文本有用信息为目的。而“阅读教学”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以及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来感悟文本的表现形式,从而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可见,“教学中的阅读”和“阅读教学”有密切联系,但又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这里以《印度洋上生死夜》中的一个教学细节——三位老师对课文中一段话的教学为例,来说明教师应该如何理解与把握“教学中的阅读”和“阅读教学”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对话”理论的引入是语文教学的一大亮点。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进行其他对话的基石,因为教师要介入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场,并对之产生积极的影响,自己必然要先与文本展开深入的对话。在阅读教学对话中,“文本”是与“对话”相伴相存的一个核心概念,是提升学生对话能力的不可或缺的对话伙伴。离开了“文本”,“对话”只是空中楼阁,徒具形式而缺少实在内容。一、当前对待“文本”的不良倾向事实上,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文本资源的浪费现象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