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1990年,习近平同志离开宁德,调福州工作。7月里的一天,他在看了《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后,填写了《念奴娇》一词,登在《福州晚报》上。他说他是"有感而发,直抒胸臆"。是什么使他"有感而发"呢?显然是焦裕禄同志的事迹和精神,是老百性"谁不爱好官"(习近平词《念奴娇》,以下简为"念词")的民意民求,也是他本人长期工作、生活在基层的深切感受,才使他非要  相似文献   

2.
国庆五十周年前夕,记者向穆青同志提了一个问题:您在几十年新闻生涯中,最重要的经验是什么?他想了想回答说,“最重要的”其实说起来也是最简单的:当记者一是要把握大局,二是要关心群众;还有一条是如何做人。记者说五十年大庆快要到了,正是需要回顾过去、总结经验的时候,请您就这个问题给我们的读者谈谈吧。穆青同志欣然应允,作了一番语重心长的长谈,对年轻一代期望殷殷之情溢于言表。下面就是这次谈话的速记: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位记者的答记者问: “你写新闻有什么诀窍吗?”“用脚底板写新闻.” “你最初的新闻理想是什么?实现了没有?”“一开始想当大记者、名记者,没想到跑了11年杜区,成了百姓口中的‘胡同记者’,这不但是新闻理想的实现,更是新闻理想的超越.” “如果有年轻人想要做记者,你会对他说什么?““如果吃不了苦受不了累,不适合当记者,如果想发财致富,请不要当记者,如果对苦难冷漠,就不配当记者.”  相似文献   

4.
社会弱势群体对权利与平等的诉求,无疑是真实而迫切的,但行进在时代进步大道上的跋涉者,基本责任与良知,更愿意理性地面对现实,所以,我们倾向于"让理性精神引导诉求".而农民工城市求生所遭遇的碰撞、冲突也引起了我们深切的关注.石家庄市破获了一起抢夺案件,涉案的都是进城务工的青年,他们原本都是父老乡亲眼里的"乖孩子",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涉嫌犯罪呢?记者何磊前往石家庄去探个究竟,我在想,如何面对"农民工犯罪"这样的问题呢?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位记者的答记者问:问:“你写新闻有什么诀窍?”答:“用脚底板写新闻.”问:“你最初的新闻理想是什么?实现了没有?”答:“一开始想当大记者、名记者,没想到跑了11年社区,成了百姓口中的‘胡同记者’,这不但是新闻理想的实现,更是新闻理想的超越.”问:“如果有年轻人想要做记者,你会对他说什么?”  相似文献   

6.
喻乐 《传媒》2004,(7):29-31
第一次见到金碚竟然是在电视里.那还是2003年5月25日的晚上,当时他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的身份在央视<对话>中作为嘉宾出镜,与之对话的企业家是联想集团的董事局主席柳传志、总裁杨元庆.当时金碚留给记者印像最深的一句话是:"刚刚柳总说,首先我要有钱,有钱是什么意思?我缺什么的时候我可以买什么.但是有些东西是靠钱买不来的.比如说什么东西?比如说我的管理理念,我的最骨干的优秀的团队,以及团队之间的默契关系."时隔一年,金碚以<中国经营报>社长的身份向记者再次谈起"默契"这个词.  相似文献   

7.
有经验的记者,在采写一篇新闻或通讯的时候,总要反复考虑报道的目的性:为什么要报道这件事?到底想解决什么问题?能起到什么作用?能达到什么目的?只有明确了报道的目的性,才能提高报道的质量,使报道有思想性和针对性,才能得到好的宣传效果和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8.
有经验的记者,在采写一篇新闻或通讯的时候,总要反复考虑报道的目的性:为什么要报道这件事?到底想解决什么问题?能起到什么作用?能达到什么目的?只有明确了报道的目的性,才能提高报道的质量,使报道有思想性和针对性,才能得到好的宣传效果和社会效  相似文献   

9.
整风运动中,一位新闻记者向一位总编辑提出一个问题:"你知道你领导下的编辑记者在想什么吗?"这位总编辑沉思了一会,实在回答不出这个问题.达说明什么呢?这说明这位总编辑和他的部下缺乏思想上的接触,彼此思想感情不通.在这样的情况下,当然就很难谈到什么政治思想领导了.这种现象是很不好的,但是很可惜,在新闻界虽不是大量的,也不是个别的.只管使用,不管培养,只管稿子,不管人的现象,在一部分新闻单位内,是不少的.只要能写出几篇好稿子,就是好记者,此外便什么都很少管了.  相似文献   

10.
立定脚跟一次,议论到记者的修养问题,我请教邓拓同志:作为一个记者,最重要的修养是什么? 他想了想,说了四个字:“立定脚跟。”他说:“我说记者要立定脚跟,是说记者一定要做一个有原则性的人,一个正直的人。作为一个党报的记者,要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敢于讲事实,讲真理。要做一个敢于坚持真理,敢于为真理而献身的人。”他说:“我们记者的职业特点,就是不能回避现实生活提出的问题。记者天天面向现实生活,而且经常要站在斗争的第一线。对于现实生活提出的问题,记者几乎每天都要表明自己的态度。这就要求记者一定要立定脚跟,要善于进行独立思  相似文献   

11.
"膨大剂风波"出来之后,我和几位同事都想马上去探访一下衢州瓜果市场的情况.不料当我采访时向瓜农和水果摊主亮明身份之后,好几位水果摊主对我们都是不冷不热.一位水果摊主听说我是记者甚至生气地说:衢州西瓜有啥事?都是你们记者胡乱报道,弄得我们的好西瓜都卖不出去了!  相似文献   

12.
近来,有的明星拒绝采访,乃至耍摔记者采访本的事屡见报端,不由使人想大骂一句:摆什么臭架子!可又一想,能怪人家吗?别人不想与你合作,你却一味死磨硬泡,岂有不恼之理! 怪记者,也不对。因为采访乃记者的本职工作.其实,记者们常有这样的体会,一些明星在尚未出名之前,总是希望有记者来为他们写点赞扬的  相似文献   

13.
荷马说,"当一个人成为奴隶时,他的美德就失去了一半。"对此,阿诺德补充说,"当他想摆脱这种奴隶状态时,他又失去了另一半。"什么是美国梦?这个词最初是由美国历史学家詹姆士·亚当斯在他1931年的著作《美国史诗》中提出来的。"每个美国人都应该有机会实现他的美国梦。""美国梦不仅仅是物质丰裕的梦想,"他继  相似文献   

14.
微记录     
《档案与史学》2014,(8):21-21
正@看历史:抗战时期,有一记者碰见一军人自愿去河北组织游击队,军人表示,对于中国的最后胜利,他是有确信的。记者问:"中国打胜以后,你打算做什么事情?"无名军人很冷静地说:"那时候,我已经死了,在这次战事中,军人大概都要死的。"@译言:《容闳自传》之访曾国藩:"他问我这时为中国做的最好的事是什么。如果我的朋友没有在几天前告诉我引进机械工厂的事,我必定会将我的教育计划来作为回答。但是在当时  相似文献   

15.
有一个说法,记者抓新闻,脑要往高处想,脚要往低处走.这个观点是值得认真琢磨的.我们现在有些记者,是"脑往高处想"而"脚不往低处走",除了跑机关,跑部门,开新闻发布会,用材料写稿子,几乎眼里没有"活"的新闻.一旦你告诉他某某报登了一条什么新鲜事的报道,问他为什么没有抓到,他会回答:"这是个小事情,不值得我们大报来报道."  相似文献   

16.
高小定 《今传媒》2007,(10):40-41
一 不久前,参加了一个"朋友"的聚会.一大桌子人,其中有公务员、有在企业当员工的,还有一位记者.刚入座不久,一个在政府里做事的小头目就冲那位做记者的朋友说道:"你们记者现在自以为很牛?可你知道我们在下面说你们什么吗?说出来你可不要生气哦!我们说记者是苍蝇,碰到了也不能往死里打,一旦打死,就会招来一群.因此,我们现在对付记者,都是给塞点甜头,然后哄他赶紧走."  相似文献   

17.
几秒钟的快慢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 ?  谁不想一进电梯就快点关门 ?谁没有享受过快餐食品带来的方便 ?谁不想一进加油站就快点加完油 ?谁不知道按键电话比圆盘拨号电话快 ?这一切意味着什么 ?这些现象之间有什么关系 ?而在现象背后有些什么故事 ?也许我们都没有在意。   然而这几秒钟的差别却吸引了华盛顿邮报记者的注意,而且写出了报道《什么都快:快些更快些》。这篇报道,读来有趣,想来是理。记者就是从这些人们并没注意的日常生活小事写起,怎样想快餐更快一点,加油更快一点,生活更方便一点,写出了美国商品市场和服务市场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脱轨解码"是什么意思?恐怕没几个人知道;"见仁见智"是什么意思?应该没几个人不知道.其实是一个意思.一个词的意义可以转换,同一意义可以由不同的词来表达.  相似文献   

19.
记者如何提问,不仅能反映出记者的个人“兴趣”,更能体现出一个记者的职业素养。在美国举行的体操世锦赛上,美国NBC电视台女记者采访奥运会冠军李小鹏时的问题是:“你平时喜欢干点什么?你最好的朋友是谁?拿了冠军之后你的生活会发生怎样的改变?”《洛杉矶时报》记者采访中国体操队总教练黄玉斌时的提问则是:“如果不当教练你最想做什么工作?你的家人对你从事体操运动有抱怨吗?你有孩子吗?”而中国记者提问起来紧皱眉头:“中国队的失误为什么会这么多?我们为什么会落后美国队两分多?赛前准备会你对队员讲了些什么?”更有中国记者问黄玉斌:…  相似文献   

20.
其实新闻这东西的确非常奇妙,一般人很难发现它的存在.这就意味着新闻记者在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上必有与众不同之处.换句话说,新闻记者是用特殊思维方法训练出来的人.刚入行时,到处问人家:你们这里有没有新闻?可是大家都回答说没有.什么是新闻呢?新闻就是大家应该知道、或者想知道却又不知道的事情.当你去问一个没有受过新闻教育或者训练的人"有没有新闻",仔细想想该叫别人怎么回答呢?假如他的确没有注意到周围有什么新的变化,那他必然是回答没有.如果他是一名科技工作者,穷尽毕生精力研究出了某项成果,而这时你去问他有没有新闻,他还是会说没有.因为他并不觉得自己的研究成果是新闻.他为此研究花了一辈子心血,这件事对他本人来说,的确不构成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