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辩证唯物主义总体性原理在当代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着重论述了恩格斯的总体性物质自组织原理(简称哲学总体性原理)在改造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形成和发展问题。该原理在当代又有了重大的发展。从本体论看,核宇宙已揭示了以核聚变为动力的“宇宙熵”的双向演化的总体机制;从认识论看,哲学熵在信息核能时代是对“宇宙熵”的能动的哲学反思,弄清哲学熵与宇宙熵的同一性和差别以及哲学熵的社会特有的能动性就能更好掌握哲学总体性原理的新内容和时代方法论价值取向。哲学熵与总体性原理相结合必将促进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总体结构与方法的信息化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人们关于世界的总的看法或根本观点的理论体系。这是目前国内各种哲学教科书中普遍认可的一种表达。这一表达突出了哲学世界观是一种根本性的、总体性的认识,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谓的“最高智慧”。而在阐明总体性认识或“最高智慧”这一特点时,各种教科书多是从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的角度说明了两点:一是研究对象不同,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而具体科学研究的是世界的某一侧面或某一领域;二是揭示的规律不同,哲学所揭示的是有关整个世界的最普遍的规律,它适用于自然界、社…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传统的学科门类不同,它并不是建立在对人类社会生活分门别类的研究基础之上的,而是在反思、批判当代人类生存危机的过程中形成的对人之存在的总体性的理解和把握。其根本特征是总体性、革命性、政治性与意识形态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总体性特征是通过其学术研究与现实的社会实践的结合确立起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术研究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得以确立。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则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术研究为基础实现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现实目标。  相似文献   

4.
否定辩证法与"星丛":阿多诺的反思批判精神及其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否定的辩证法集中体现了阿多诺的反思批判精神,其具体表现之一是阿多诺从“总体性”社会出发对哲学形而上学的本体论反思。阿多诺不仅张扬着批判反思精神,同时他提供了使这一精神实现的方法——“星丛”式思维方式。“星丛”式思维内含于否定的辩证法之中,又不完全等同于否定的辩证法。在解除“概念”的封闭性方面,“星丛”式思维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与生存论哲学是互为前提和表里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和中国传统哲学中和谐发展的思想在科学发展观中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显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从生存论哲学的角度诠释科学发展观,不仅对中国当下和未来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普适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卢卡奇对什么是正统的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作出了完全不同于传统马克思主义的回答 ,他的论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去重新审视我们的理论和方法 ,对于今天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极具启迪意义。一方面 ,他不仅将社会历史和社会历史中的人作为哲学的本体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 ,突破了旧唯物主义从纯客体的角度看待事物的缺陷 ,而且在其哲学中把“事实”和“现实”作了区分 ,进一步对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进行了粉碎 ,对如何克服“直观性”进行了开创性的论述 ,从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本体论思想作出了证明。另一方面 ,卢卡奇指出 ,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不是那些具体的观点和结论 ,而是一种科学的方法 ,即总体性的辩证方法。总体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总特征和中心概念 ,历史总体性特征和具体总体性特征是其两种表现形式。卢卡奇的这一观点试图从总体上勾画出马克思哲学的全貌 ,遵循了马克思哲学一体化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物化理论是卢卡奇哲学思想的核心理论,也是整个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范畴之一。在当今中国社会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物化、物化意识以及总体性原则的分析,对富士康跳楼事件的根本原因进行了哲学反思,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总体性思想的确立。  相似文献   

8.
唯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定位于“生活哲学”.方可真正体现其作为“批判哲学”及其“哲学批判”的本质内涵、价值指向和根本目的之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直接指向生活世界的哲学,是观察生活世界的世界观;其秉持从生活到生活的运思路向,立足于现实而把握未来;依托于生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未完成的因而随生活主题的演变而不断变换形态,是通过优化人的生活而深刻关注人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是“生活哲学”的价值在于:有助于对当代生活进行深刻反思,有助于在当代中国落实“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有助于反思和审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文本解读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探究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文本的历史原貌,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文本的内在实质,在此基础上把握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文本解读的中国语境,使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文本研究成果有益于当前中国社会实践。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文本解读不应力求建构一种文本哲学,而应力图从实际生活层面重读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文本,确认其实践旨趣及其时代精神,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提供与时俱进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0.
社会控制的转型是一项浩大而又庞杂的工程,具有高度的总体性和系统性等特征,因而在实际的操作中难免会出现疏漏,产生控制盲区。本着重从社会哲学的角度,揭示社会控制转型过程中控制盲区的成因,指出控制盲区存在的三种方式,分析了控制盲区的层次和影响,并结合现实的社会转型,分析了不同转型方式中控制盲区的特点和影响,指出其留给人们的经验和教训,以便在快速、平稳、有序中将我国的改革逐步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1.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性”的讨论,学术界虽有分歧,但大多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不是终结了,而是在以不同的方式发挥着作用。对于这种作用,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探讨着,由王仲士、李声禄两位专家主编的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史》(以下简称《当代史》)一书,一方面总结和反思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的历史,另一方面呈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因此,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相似文献   

12.
哲学是人类特有的一项精神活动,人文精神是哲学境界的核心。从哲学研究的基础来看,哲学是立足于人类现实生活、对人的存在充满人文关怀而又超越于生活枝节和常识之论的智慧之学;从哲学思维的方式来看,哲学是遵循自然世界、人类感性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的自身规律,但又不直接等同于科学逻辑思维的理性反思;从哲学对人类生活的作用特点来看,哲学是不具备任何具体功用但又能经常而长远地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认识工具。在强调人文精神建设的今天,自觉地把握和提升哲学的境界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3.
社会工程哲学作为在全球化进程曲折发展、新科技革命的冲击、社会主义运动在曲折中演进的时代背景下,对现代性及其现代社会人类把握世界基本方式的反思,既是科学技术哲学逻辑理路的延伸,又是现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整合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当代表达方式的创新。社会工程哲学汲取了现代西方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哲学、中国哲学的精华,标志着现代哲学从社会批判向社会建构的时代转向。  相似文献   

14.
虽然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一书,其经验基础在于中国农村社会的调查,但其所提出的文化概念体系提炼出了整个中国传统社会的一些典型特征。在该书中,不只可以得到一些关于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认识,也能借以反思中国当下的社会以及文化的改革和重建。因为传统不只可以从以往的历史中追寻,而且可以从当下生活中发现。传统固然是改革的基础和限制,但也可以通过重述乃至重建从而推动社会的变迁和进步。  相似文献   

15.
卢卡奇与柯尔施皆批判了第二国际与俄苏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庸俗化、教条化的做法。卢卡奇将"正统马克思主义"界定为辩证法,强调总体性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柯尔施则从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原则、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的关系角度展开批判。他们的反思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他们的反思理论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家政哲学作为当代中国家政学的理论原点,从"家政哲学"作为"符号"意义的社会学反思角度切入,明确了三个问题:一是历史错位:传统家政学的"符号"与社会功能;二是学科占位:"家政哲学"的"符号"与社会功能;三是文化自觉:"家政哲学"对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回应,为家政学的解读又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卢卡奇在《历史和阶级意识》一书中反复强调总体性范畴,从黑格尔哲学中解释总体性的根源,卢卡奇强调哲学要恢复对总体性的认识,总体性是建立在人的对象性活动基础上、以人的主体性为核心的总体性,即作为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体的总体性.总体性统一的辩证法也就是主客体统一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8.
总体性思想构成了黑格尔、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们考察社会历史的重要方法.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代学者卢卡奇、柯尔施与葛兰西,为了走出第二国际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传统,重新回到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内在联系,将总体性作为重新解读马克思哲学的重要内容.卢卡奇从总体性出发,形成了对现存资本主义物化社会及其思想上的二律背反的批判;柯尔施则重新回到马克思的哲学、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在联系,力图重新理解马克思的哲学;葛兰西则将总体性作为领导权理论的重要规定性.  相似文献   

19.
哲学对人类生存本性的把握,既是哲学永恒的主题.也是哲学之所以产生并存在了几千年的根本原因,而且随着哲学的进一步发展,将会更加凸显其对人类生存本性的澄明与反思。哲学所体现的流变性、超越性、矛盾性等特征与人类生存所固有的不定性、创造性和悖论性等内容是相对应的。哲学与人类生存的这种内在统一性表明:一方面,哲学是人类生存之所必需.只有从哲学去把握人,才能理解人和人生存的真谛;另一方面,哲学只有在对人的生存本性的把握中.才能使其追根溯源的底蕴得到切近与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哲学产生于对人的存在及其意义的反思。哲学与人紧密相关,一种哲学内蕴一种人观,反之,一种人观也意味着一种哲学。人观的变化反映哲学的变化。现代哲学提出“生活世界”哲学,作为一种哲学视野,其本质内涵从人的存在维度的演变可以得到基本的把握,同时,它也内在地包含着一种新的人观。人的存在维度的变化与哲学视野的变化本质上是为了更准确地把握人的真实存在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