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鲍海英 《老年教育》2014,(11):30-30
<正>母亲是农村妇女,没有念过书,识不了几个字,五十岁之前,她甚至不知道城市是什么样子。我有了儿子后,就央求母亲到城里来,理由只有一个:帮我带孩子。城里满眼都是高楼、汽车和纵横交叉的马路,这对母亲来说,是一种痛苦。她说,城里人住的房子像火柴盒,关起门来朝天过,太憋闷。我知  相似文献   

2.
母亲的厨房     
正最后,日子还是得一日三餐地过下去,便只好走进母亲的厨房,虽然母亲1987年就从厨房退役,但她在世和刚刚走开的日子里,我总觉得厨房还是母亲的。每一家的厨房,只要有母亲还在,就一定是母亲的。我站在厨房里,为从老厨房带过来的一刀、一铲、一瓢、一碗、一筷、一勺伤情。这些东西,没有一样不是母亲用过的。也为母亲没能见到这新厨房和新厨房里的每一样新东西而嘴里发苦,心里发灰。为新厨房置办这四个火眼带烤箱炉子的时候,母亲还健在,我曾夸下海口:"妈,等咱们搬进新家,我给您烤蛋糕,烤鸡吃。"  相似文献   

3.
天气炎热或者干燥时,许多人容易上火。前一段,女儿上火嗓子既疼又痒,干咳无痰,非常不适。我带女儿去医院诊治,打了一周吊针不但不见好,反而病情更严重了,我和妻子急得团团转。过了几天母亲从乡下来看望我,她听说了这事,责怪我道:"你怎么忘记了雪梨膏?你以前夏天嗓子难受就是喝它治好的呀!"母亲的话一语惊醒梦中人,在城里住久了,只要女儿身上不舒服就本能地带她往医院跑,却忘记了偏方土法也能治病。我的童年是在乡下度过的,家乡的夏季酷热而干燥,只要我嗓子不舒服,母亲就会为我做雪梨膏。母亲把雪梨洗  相似文献   

4.
正我并不知道,上学,便是一个新的绝望的开始。母亲爱我又非要我上幼儿园不可的道理,我是后来才明白的,据说是为了让我从小学会过集体生活。我怎么会知道正是这种集体生活的恐惧使我逃进又逃出,从幼儿园逃进小学,从城里逃到乡下去放了猪,逃进单位,最后又逃得远远的,跑出了国。我到现在还记得我早期的最后一次斗争,母亲带我进城,我实在不愿意上幼儿园,母亲就带我在城里的一个招待所里住了一夜(她正在那里  相似文献   

5.
妈妈曾经说过一句经典的话,她这一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学不会温柔。妈妈是地地遒道的南方人,却秉承了北方人的直爽与热情,做事情永远风风火火,一往无前。母亲走路的速度令人叹为观止。不管多热闹的节日,不管多拥挤的人群,我母亲都能左穿右穿一会儿便不见人影,而且从不回头。我跟着我母亲上街便常常费劲地寻找她挺得笔直的背影。我一直认为我小时候母亲带我上街居然没有把我丢掉是一个奇迹。我父亲却喜欢慢慢地把手放在身  相似文献   

6.
将心比心     
母亲给我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年轻妇女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进去后才松开手。当母亲向她道谢时,那位妇女对母亲说:“我的妈妈和你的年纪差不多,我只是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听了母亲说的这件小事,我的心温暖了许久。  相似文献   

7.
谢谢您,母亲     
母亲是有生以来对我影响最大的人 ,尤其是她生存处事的态度 ,给我以深深的启迪。在失去父亲之后的岁月里 ,母亲成了家中的脊梁 ,不管生活多么艰苦 ,她总是默默地忍受着 ,从来没有喊过苦、叫过累。她忙碌的影子悄悄地告诉我 ,要敢于面对生活。生活的重担无情地压在母亲一个人的肩上 ,她是一个慈母 ,又似一个严父 ;她既悉心照顾我 ,又严格要求我。母亲一向很慈祥 ,仅仅有一次 ,她不留情面地打了我。人们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可生活在贫困家庭中的我 ,却不懂得理解、体谅母亲。好多时候我就不明白 :为什么自己没有别人那样优越的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8.
“蓝蓝的天空,银河里,有只小白船……”这是我和母亲都很喜欢的一首儿歌。母亲说,希望我就像小船一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我说,愿妈妈不再像离岸的船一样漂泊。母亲没有城市户口,在我两岁半的时候,她带我从青山绿水的家乡来到了这个繁华的城市,从此,为了我、为了家,她开始了她的旅程、她的漂泊……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张已过半个世纪的老照片。   1950年,父亲在苏北军区特务二团当团长。我出生不到一个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了。接到赴朝作战的命令,父亲即带部队从江苏到了东北,编入志愿军。当时上级命令有小孩的女同志不入朝,母亲就带我留在鞍山留守处。这张照片就是父亲入朝前与母亲、我及警卫员等照的合影。   当时朝鲜前线战斗打得非常残酷,经常有指战员牺牲、受伤的消息传回来。一次,父亲团里有位参谋因公回国,父亲就托他把一分一分的零花钱都带了回来。这可把我母亲吓坏了,她以为父亲牺牲了。想到要是父亲牺牲了,我一出世就没了…  相似文献   

10.
母亲疯了。因为我和她看到父亲跟刘辣椒在一起鬼混。母亲与父亲发生争执,父亲火气上来了,便暴打母亲,母亲的惨叫声一次又一次在屋顶上响起。而这时,我是什么也不能做的———除了哭。母亲朝我们这边爬过来,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我和妹妹。那眼神充满恐惧、绝望、愤怒与乞求,也许她以为她就要死了,她得在死前拥抱一下她的骨肉。我的哭声盖过了母亲的呻吟,她无力了,仰躺在地,眼睛闭着,喘着气,满嘴泥土。父亲还在骂些不是人话的话。我和妹妹哭着,父亲骂着……母亲睁开了眼。突然,她笑了———像极了邻村疯了20多年的六子。我吓住了。父亲也吓住了,…  相似文献   

11.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斯娜夫人教育女儿维尼夫雷特时曾讲了一个小故事:一位母亲准备带她5岁的女儿做一个为期两天的野外旅游。临行之前,母亲告诉女儿应该带些什么东西,为了培养女儿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母亲让她自己收拾行李。到了野外之后,女儿发现不仅自己的衣服带得太少,而且忘记了带手电筒。那天晚上天气似乎特别冷,女儿对母亲说:“妈妈,我觉得冷,衣服没有带够……我能用一用你的手电筒吗?”母亲问女儿:“为什么衣服带少了呢?”“我以为这里的天气和城里一样,没想到这儿冷多了,下次再来,我就知道了。”母亲说:“是的,你应…  相似文献   

12.
母亲的电话     
我们家安上电话,对于我和妻子来说只是高兴,而对于母亲来说,便是十二分的新奇了。母亲别说见过电话,连听都没听过。母亲没念过书,大半辈子呆在农村,世面见得不多。住到城里来,也只是我好说歹说让她为我带娃儿。母亲不习惯城里的生活,不喜欢墙上贴的画,不喜欢花花绿绿的地板,不喜欢进厕所里找不到一点要上厕所的感觉。她说,城里人住的房子像火柴匣子,人与人之间门关得那么紧,心封闭得那么严。有一次母亲问我:“对面那人姓啥?怎不见来往过?”我便说我也不认识呢!母亲这时候就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失望、惊讶、陌生的表情来……母亲极喜欢的去处便…  相似文献   

13.
<正>那天是星期五,母亲来参加我们学校的学生家长会了。在此之前,我都是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教室里,默默在心里感慨。母亲到的时候,我出去接她,她又黑了,也瘦了。我带她进了教室,坐在我的位置上,她显得有些局促,所以坐得很是端正。在我的记忆中,母亲记忆力超群,无论是孩子们的衣服、物件儿,还是家里所有礼尚往来的单据,她都记得很清楚,无一失误。后来我在背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个童年的记忆。我是母亲最小的女儿,通常一个家庭的老幺都是很受父母疼爱的,所以,她出门总带着我。村里的大伯大婶都说母亲很娇惯我,说我这个小嫩秧子不知啥时候才会懂事。有一次,母亲去外婆家,外婆家太远,她没有带我,但回来时给我们带  相似文献   

15.
一位住在异乡卖豆腐的大娘,虽然我们已有多年不见面,但她在我的心中,一直如我母亲一样存在,因为,曾有一年她给过我母亲般的关爱。  相似文献   

16.
听说我已经康复出院,母亲风尘仆仆地从老家赶来了。说是来看我,可母亲只是匆匆地瞥了我几眼,说我的脸色比在医院时好多了,随后便径直走过去抱起了我的儿子。在我的印象中,母亲对待我们几个儿女好像从来就没有过太多的热情,从没像抱起他的孙子那样爱不释手地抱过我们。我也曾经多次地嗔怪于母亲不喜欢我们,嗔怪于她给予孙子的热情远远多于她亲生的儿子。对于这些,母亲总是淡淡地一笑,说她就是喜欢孙子,还指望着孙子养老呢。  相似文献   

17.
母亲瞟了我一眼,问了一个我那个岁数根本不可能回答的问题:为什么那些孩子只欺负你,却不欺负别人?我从来没有写过我的母亲,因为我不知道如何写她——她绝对不是一个普通的母亲,她和我所有同学的母亲都不一样。她小姐出身,上过大  相似文献   

18.
“你妈来校找过我了。”班主任把我叫出教室,在走廊,对我这么平淡地拉出了谈话的引子。而我却愣了,站在她眼前,目瞪口呆。母亲来了?来干什么?她怎么会来?母亲和班主任岁数不相上下,将届老年,却没有文化。母亲从没有来过我所读书的这个学校。自我考入我们小城的这个惟一的重点中学,三年了,她这是第一次踏进这个校门。母亲这次突然来,不是应邀来开家长会,不是家里发生了什么大事,也不是因我得了什么病而挂念不已。母亲之所以来,是因为一颗做母亲的心。她出乎我意料地来,我可以想像,她见了一个像老师的人,就恭敬地上前打听:“高三(三)班班主任…  相似文献   

19.
从得知母亲患病的那天起,我几乎每天都诚惶诚恐地过着。今年八月份,我专程回来看望过老人家,进门第一件事就是看看母亲的模样。我把手伸过去,让她抚摸着,她就久久地不放。然后从手上摸到我的脸上。那一时刻,我的血直往上涌。我从母亲的手上,感觉到她的皮肤是惊人的粗糙。我一直在反问自己:这就是我的母亲吗?怎么突然变得这样苍老了?但我同时也发现,母亲心里是滋润的,温暖的,她见到了幺儿,如同见到了阳光,禁不住一脸沧桑的笑,眼睛里装满了泪花。母亲的泪水已经不多了,快乐与劳苦伴随了她一生,该流的泪都流了,剩下的是一些残留,已经不能从眼窝…  相似文献   

20.
两代母亲     
我的母亲一辈子为人师表。她文文静静,通身上下不带丝毫阳刚之气,真说不出对学生的威慑力是从哪儿发出来的。同样的威慑力在她自己的孩子们身上一样奏效。我们姐弟四个,无一不对母亲满怀敬畏。作为长女的我,从来没有与母亲有过肌肤之亲,非但没有亲吻、拥抱、抚摸这类举动,就连同床共枕的时候也极为稀少,偶尔有一次,我便会浑身紧张,局促到睡不着觉的程度。奇怪的是,与母亲之间身体的交流越是疏远,精神的认同便越是急切。坦白地说,我的全部少年时代是为母亲活着的,我努力学会每一样家务,拿到手里的每一个漂亮分数,都是为了一个简单的目的:让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