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宋兆杰  王续琨 《科学学研究》2007,25(6):1052-1056
 苏联科学社会学是在科学学的框架下产生和发展的。受意识形态的严重影响,20世纪30年代社会学被禁止研究。斯大林去世后,苏联重新开始对科学社会学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是科学的黄金时期,也是科学社会学的成熟时期。  相似文献   

2.
科学社会学的兴起是基于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20世纪30年代,战争与社会民主的力量交织成为科学社会学思想萌发的时代背景;科学时代特征的转变为科学社会学理论奠定了特殊的科学背景,而以研究科学技术系统为对象的诸学科群的嬗变成为科学社会学形成的理论背景。这些背景为默顿建构其科学社会学研究纲领提供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后,科学知识社会学从SSK转向后SSK,开始了对科学的实践研究。后SSK克服了SSK对规范主义过分追求的弊端,深入到科学具体领域,对行动中的科学进行微观社会学考察,真正实现了科学知识社会学最初发起者所倡导的自然主义研究进路。  相似文献   

4.
前苏联成立后,女性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和从事科研活动的权利.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女性科研人员的比例已经超过一半,科学领域呈现出"女性化"倾向,这一方面彰显了男女平等,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俄罗斯科技事业蕴含着危机.  相似文献   

5.
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创新,要创新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创造力。创造学是以开发人的创造力为核心的学科,是研究人类创新理论和方法体系的横断学科。创造学在20世纪初始于美、前苏联,并于20世纪40年代前后成为独立的科学体系,从此,美、前苏联逐渐成为经济大国和军事强国。二战后,美、前苏联称霸全球,成为全球两个超级大国。究其原因,与他们重视创造学研究密切相关。同时,创造学的理论和方法向欧亚各国传播,促进了这些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丰富了创造学的内容。以下以美、前苏联、日为例谈谈创造力的开发。一、创造学在美国1.创造学在军事…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地效飞机?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它就在前苏联黑海中的海军部队服役了.它的模样、行踪神秘莫测,长期以来,成为一个令人难以猜透的谜.……  相似文献   

7.
科学哲学曾是20世纪最重要的学术思想源之一,也曾是推动20世纪人类思想文化进步的强大动力之一。胡塞尔、罗素、卡尔纳普、波普尔、奎因、库恩这些20世纪最具影响的哲学家,无不是从求解科学的哲学难题展开其哲学思想的探索和创造。然而,20世纪70年代以后,科学哲学却日益陷入了难以摆脱的困扰之中,以至于费耶阿本德干脆宣布科学哲学是“有一个伟大过去的学科”。[1]此后,随着后现代极端泛文化主义思潮指向科学的强势攻击,随着对科学的社会学和人类学研究的勃兴,科学哲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一度几近四面楚歌的处境。学术思想领域的这一状况甚至…  相似文献   

8.
从SSK科学观的演进看STS的实践化转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世纪80年代末起,STS(科学的社会研究)的主流思潮从科学知识社会学(SSK)转向科学的文化研究(CSS)。从SSK科学观不断向实践维度的演进中可以清楚地窥见STS的实践化转向,进而了解当前科学实践哲学的发展趋势。对这种后现代科学观的反思,使我们从中得到启示和借鉴,并利于形成新的实践科学观。  相似文献   

9.
印象管理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在社会学和心理学领域发展迅速.本文尝试将印象管理策略应用于教师印象管理之中,帮助教师建立和保持良好的教师印象,以期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0.
科学社会学在美国已有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它跟罗伯特·R.默顿的开创性研究是密不可分的.默顿所创立的科学社会学功能分析范式曾一度在这个学科占主导地位,开创了科学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黄金时期”.本文结合科学社会学在美国的建立与发展,回顾默顿传统研究范式的形成及其后来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科学学的基本规律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叶鹰  金玮 《科学学研究》2000,18(2):16-18
知识代谢现象反映学科生长与学科萎缩规律、知识生态现象体现学科结构与学科关联规律、知识渗透现象表现学科交叉与学科融通规律 ,探讨了这些规律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安全科普学研究与发展,进而提升安全科普实践效果,针对目前学界对安全科普理论研究不足的现状,基于学科建设高度,开展安全科普学的创建研究。首先,从安全科学视角,基于科普的定义,提出安全科普的定义;其次,提出安全科普学的定义,并深入剖析安全科普学的内涵;最后,系统探讨安全科普学的研究范围、学科特征、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学科基础5个学科基本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安全科普学是专门研究安全科普规律的一门新兴综合交叉学科,其研究可为安全科普实践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HPS教育是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新方向。文章分析了HPS教育的五个主要特征:以科学史、科学哲学与科学社会学为基础,强调理解科学本质、培养有科学素养的公众。以此为基础,给出将HPS教育纳入我国科学教育体系的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14.
公众理解科学的宗旨是让公众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增加公众对科学的了解和信任,促进国家的竞争力和繁荣。但在发展历程中,公众理解科学运动中出现了很多与其宗旨相矛盾的地方。对这些矛盾进行了总结,并对矛盾背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王续琨 《科学学研究》2003,21(Z1):60-64
建筑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至今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介于数学、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门类———建筑科学。建筑科学现在依然存在着分化发展和通过交叉融合的方式建立边缘分支学科的开阔空间。为推进建筑科学的持续、加速发展,建议采取"一个基点、两条主线、三位一体"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贝尔纳科学社会学思想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来平 《科学学研究》2006,24(5):641-645
认为贝尔纳科学社会学最突出的理论贡献有二:(1)力主科学的可计划性,并系统阐述了计划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实施对策等;(2)对科学的社会功能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在上述两个方面,贝尔纳的科学社会学也存在明显缺陷,而且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某些误读,其中,对经济需要与科学发展关系上的机械理解即是典型的一例。  相似文献   

17.
当前科技政策学尚未形成广为认可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框架。通过梳理既往国内外科技政策研究与政策实践的主体内容,总结分析科技政策相关概念与内涵的演变,从科学学、创新经济学和公共政策学3个学科视角对科技政策学的主体理论进行分类梳理,在我国科技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需求与框架下探索提出科技政策研究的三层级框架,包括宏观层的科技战略研究、中观层的创新系统和政策工具研究以及微观层的政策过程研究,以期为科技政策研究的学科化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8.
论英国地质学的职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九世纪中叶以前 ,科学研究的业余传统在英国的科学界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 ,地质学领域的业余传统尤为盛行。然而 ,英国的科学职业化正是肇始于地质学 ,而非已经成熟的物理学或其他学科 ,从而成为科学社会史上的一个独特景观  相似文献   

19.
为了保证研究对象的客观性,科学确立了感觉优先原则。该原则是对认识对象存在性的判定原则,后来被迁移为对认识过程和结果的科学合法性的判定原则。但它受到经验证实原则和经验的"客观性"要求的双重限制。在实证科学语境下,"客观性"的真实含义是"可公共感知性"和"与主体无关性"。人们对感觉优先原则的不适当推广导致科学霸权主义,对经验客观性的要求又导致科学研究的大众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