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达到最好的效果?我认为一切教学方法都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强烈兴趣,而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就是把课堂变成学生生活的天堂,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无比的轻松、愉快和满足。要活跃语文教学的课堂气氛,就必须活跃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的语言气氛,活跃学生的情感气氛,活跃学生的感知和身体。  相似文献   

2.
黄桂林 《江西教育》2002,(10):26-27
社会大课堂,课堂小社会;生活大课堂,课堂小生活:语文与生活密不可分。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各自扮演着特定的角色,使我们的社会显得丰富多彩。如果我们把握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课堂表演,从而把语文学习的课堂,作为学生生活的社会,把学生作为社会中、生活中的一个个角色,那么,学生在课文阅读中,就能得到语言情境、语言内涵、语言情感的感悟,得到语言感悟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得到生活情趣的感受。这样,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就能兴趣盎然,乐此不疲。一、课堂表演的多原则1.目标性原则。课堂表演要有明确的目…  相似文献   

3.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三维目标体系中加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可谓切中要害。我个人甚至认为“情感、态度”应放在三维之首。因为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仍然是情!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吸引人的教学,没有情感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学生如果对一门学科、一堂课缺乏兴趣、缺乏情感,哪里谈得上学好这门学科?哪里谈得上“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呢?我之所以这样谈,是基于以下三方面的原因,这也是我们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努力探索并注重实践的三个方面。一、语文教…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学生学好语文有着 重要的意义。教师开展语文教学能够让学生积累语言,使学生 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提高,但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专心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是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 将课堂提问引入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促 使学生主动思考,对知识进行理解和深化。同时,课堂提问也 能够让师生之间有着良好的互动,加强师生的情感。  相似文献   

5.
罗先德 《教师》2012,(9):1-1
“我梦想所有的老师都爱他的学生,他的每一个学生。”“我梦想所有的语文老师,都能给孩子打开一片语言的空间……他们能用母语营建自己的精神家园,在这里唱歌、跳舞、吟诵、思考、对话和交流。”“我梦想古今中外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和优。美的诗歌,能大量地进入小学的教材和课堂。”这是商友敬先生逝世前最后一次演讲的话语!(《我有一个梦想》)商先生毕生致力于语文教育,致力于倡导阅读!他不仅挚爱自己的教师职业,而且忠心劝慰《教师:在读书中生存》。  相似文献   

6.
李玉梅 《学周刊C版》2010,(12):124-124
语文是语言的艺术,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应力求准确、形象,富于感染力,教师口语艺术与教学效果以及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紧密相关。语文教师在施教中尤其应注重口语的艺术美,使课堂语言具有情感美、丰富美、凝炼美、诙谐美。音韵美、时尚美。  相似文献   

7.
赵莉 《辅导员》2013,(16):82-83
<正>小学语文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这也是贯穿语文教学中的主线。只有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作为长期奋斗在一线的语文教师,作为一位热爱朗诵的语文教师,我深知朗读对学生理解课文、感悟情感的重要性。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希望借着朗读的翅膀带学生去感受世间的万物变化、冷暖人情。在课堂中让朗读促进学生感悟课文的情感,实现它的预期效果。学生真正将"读"与"悟"结合起来,经过了心灵的洗涤,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将"读"与  相似文献   

8.
所谓情感教学,从最根本的涵义上说,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这是作为教育者的人对受教育的人进行教育所应实施的真正的教学。语文教学应是一种情感丰富的教学。它不单是借助一篇篇典范的作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教学,更应是教师以自己对学生真挚的爱心,借助作者的情感和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用真情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调动学生的情绪,让课堂生动。生动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什么样的教学,有哪些作用呢?本文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语文是一门充满了情趣的学科,语文教师要披文人情。将文本中生动美好的形象,以炽热的情感,用晓畅的语言,把作者寄寓在文中的思想情感淋漓尽致地传送到学生的心田之中,使其和作者产生共鸣,才能使学生快乐地学习语文,而快乐的课堂无疑会消灭小动作、  相似文献   

10.
陈勇 《学周刊C版》2010,(1):61-62
语文教师要重视文本中的情感因素,要在教学活动中开发和利用好学生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学好语文。而语文教师在课堂中表现出的情感,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同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一种亲切感与信任感;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形象和热烈高涨的情绪,这三个方面来论述如何调动学生的情感来加强语文文本学习。  相似文献   

11.
在推陈出新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中。在新课标的理念辐射下,我认为对教师的语言进行包装改造,使之达到较高的水平,也应列入其改革范围之内。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课堂上一个具有高超语言艺术魅力的教师就像一块磁铁,自始至终深深地吸引着学生的心,引领学生走进语文的神圣殿堂里,去解读、去品味、去领悟、去熏陶、去仰慕、去沉醉……这应该是一种享受。教师的语言魅力恰恰表现在课堂模式中,使得课堂成为学生思想碰撞的场所,成为学生激情燃烧的火场,成为学生智慧的加工厂,成为学生梦想开始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课堂朗读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学生在课堂中朗读时表情淡漠而无法投入情感;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对经典范文中的名人名篇及其中的人文精神嗤之以鼻……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成为语文课堂中的重中之重。如果不对他们加强个性情感的培养,不但素质教育难以成就,就连基本的课堂学习都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我们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语文成绩,最终收到"亲其师、信其道"之功效。语文学科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对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这是一个新的研讨课题。要探讨这个课题,就必须以课堂作为基地,运用多种教学艺术(如开课和结课艺术、节奏艺术、语言艺术等),才能逐步实现这一目标。其中语言艺术在课堂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起着积极作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简洁精确而富于技巧、充满情感的语言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语文学习由知识学习向情感体验并轨,从而使师生之间进行知识传授、思想情感的交流传递,促进学生的审美体验、思想净化、心理融洽等。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应是一种情感丰富的教学。它不单是借助一篇篇典范的作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教学,更应是教师以自己对学生真挚的爱心,借助作者的情感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用真情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调动学生的情绪,让课堂生动。  相似文献   

15.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情感意识和学习思想价值的重要时期,也是初中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老师教导学生语文的重要时期。培养学生身心健康是老师的最重要的目的,所以,在如今的时代,语文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加入情感渗透教学,毕竟这是一个能够让学生融入课堂的一个很重要手段。它不仅能促进学生的情感,还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对听力更感兴趣,并使学生掌握阅读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6.
起点     
王丹 《宣武教育》2007,(9):17-18
我是陶然亭小学一名普通的青年语文教师,教师这一职业是我儿时的梦想、现在的钟爱、将来的永恒。初看到“智慧教师,生命课堂”这八个大字,我被震惊了。我想,研究型、思考型、学者型的教师才能被称为智慧教师,让学生学会思考,使学生终身得到发展的课堂才是充满了生命的课堂。我不敢说自己是智慧教师,我更不敢说自己的课堂是充满了生命力的,但我会不断地总结自己,反思自己,使自己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感谢各级领导为我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总结汇报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应是一种情感丰富的教学。它不单是借助一篇篇典范的作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教学,更应是教师以自己对学生真挚的爱心,借助作者的情感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用真情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调动学生的情绪,让课堂生动。  相似文献   

18.
洪梅 《成才之路》2013,(27):61-61
课堂上打动学生的是情,感染学生的是情,震憾学生的依然是情。因此语文课堂应洋溢生机,真情流淌,成为师生的"情场",在师生情感的互动中,让语文课堂成为情感流动的磁场。一、创设课堂内外沟通情境,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在语文教学中,我大胆地把课堂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如对于识字教学,我不再是呆板地让学生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应是一种情感丰富的教学。它不单是借助一篇篇典范的作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教学,更应是教师以自己对学生真挚的爱心,借助作者的情感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用真情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调动学生的情绪,让课堂生动。  相似文献   

20.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有大量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语文教师必须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语文教学的特殊性,要求广大语文教师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通过展示教材的美,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其领略文学作品的精妙,获得对社会、自然、人生的有益启示。一、进入情境,展现美 课前,我播放有关夕阳的课件,在优美动听的音乐声中启发学生:“动听的音乐,美丽的画卷,将我们带入迷人的傍晚,领略了多彩的夕阳。你眼中的夕阳是什么样的?你有什么感受?”学生用审美的眼光欣赏画面,通过倾听教师动情的语言,在诗情画意中,心灵受到洗礼,感悟到祖国壮丽河山的磅礴气势,激发了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情感。学生们自由畅谈自己的感受,很自然地进入课文的教学主题。这样的学习导入,不仅内容紧贴课堂所学,而且为学生展现了云霞满天的壮丽景象,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样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很好地实现了语文教学的情感目标,达到了美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