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徐志摩的散文风格是自由华丽的。他的散文在艺术上的成就和独特的风格、鲜明的特色 ,使他在中国现代散文的园地里自成一家。本文结合徐志摩的一些散文作品 ,探讨分析了他的散文风格及形成原因 :除了他本身的性格和趣味等原因之外 ,还在于他自己的一种审美见解。  相似文献   

2.
诗,是郭枫散文审美追求的目标,也是其散文艺术美所集中追求的一个理想。郭枫在编选《台湾艺术散文选》时充分披露了他的散文观,他在该书的《序言》中说得更为明确:“文学性散文是定位在艺术基础上的,所以,以‘艺术散文’命名文学性散文,恰能标示其艺术本质。”显然,他把文学性散文界定为“艺术散文”,表明他十分重视散文本体的审美属性。事实上,他数十年来坚持着这一个审美理想,寻觅、探究个人散文艺术世界的营造。当我们探究郭枫散文诗意的时候,读者必须承认这样一个确定的事实:郭枫本来就是一位诗人.品味他的全部散文,读者会感到这不是小说家的散文,不是剧  相似文献   

3.
徐志摩的散文风格是自由华丽的.他的散文在艺术上的成就和独特的风格、鲜明的特色,使他在中国现代散文园地里自成一家.作者结合徐志摩的一些散文作品,探讨分析了他的散文风格及形成原因:除了他本身的性格和趣味等原因之外,还在于他自己的一种审美见解.  相似文献   

4.
史铁生是当代文坛颇受关注的散文家之一,他的残疾经历和独特视觉使他的散文呈现出理性思辨的哲理风格,为散文创作注入了崭新的内容。他的散文对残疾、生死、命运、生命意义等问题进行了深刻而独到的思索,使其散文的精神内容超越小我情感的抒发,因而具有了哲理与宗教色彩。他提出了残疾情结,探讨了生死迷惘和命运纠葛等存在主义话题,努力在散文中直接探讨生命意义。他的散文用感性的文字指引着读者去思索形而上生命问题。史铁生散文精神的"大"的内涵使其散文在当代消费语境中独具一格。本文从散文精神内涵、艺术特征等几个方面探讨史铁生散文创作艺术,并将史铁生散文归为真正的"大散文"范畴。  相似文献   

5.
刘亮程在他的散文中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民,他作品中的村庄是他进入世界的独特方式。在他的散文中,表现了他对命运的无时不在的关注,这使他的散文到达了一个较高的境界。  相似文献   

6.
刘先生散文理论框架由四部分组成,即文体论(或范畴论)、创作论、批评论和审美物质论。他的散文理论的核心和出发点是文体论;而他在全书倾注主要笔力的则是他关于散文审美特质的界定。刘锡庆先生力主散文的净化,他认为被层层剥离之后的艺术散文,应以真实、自由的笔墨揭示个性,抒发感情,裸露心灵和表现生命体验。他认定中国散文史如同驾驶中国文学史一样,都是因人的被发现,被重视,才引出散文形式与内容的一次次革命。  相似文献   

7.
何其芳的散文由于受到人生经历和艺术观的影响,他的早期散文非常艰涩难懂,但联系作为文艺理论基本范畴的“意象”的一些概念内涵来作为理解他早期散文的一个关键,对他散文中的意象和意象群的特征、种类、作用进行具体分析,可以领略其早期散文具有独特功能。  相似文献   

8.
正刘志成的散文属于西部,属于有着久远历史,在新的时代虽背着沉重的负担,却奋力而行的西部人,他出于西部,书写西部,但精神上超拔了西部,他以自己的追求证明,持久的艺术冲动,是保持散文创作活力的重要保证。他有篇散文叫《裸坦的渴意》,我觉得较好地概括了他的散文。散文是一个人经历、思想的直接记录,最见人的性情和情感,读刘志成的散文,觉得他确实是在"裸袒"着他的内心,对自己经历  相似文献   

9.
朱自清散文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写人记事类散文、写景记游类散文、说理类散文都是各类散文中的典范,他的散文所呈现出的“真”、“美”、“散”的审美特征可以映照出中国现代散文整体的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10.
夏腊初的农村出身、高校学者型教师、学校管理层身份,决定了他的散文内容的丰富性与多重性。本文以他刚出版的散文集《岁月拾零》为例,来具体分析他的散文特性,尤其是对散文所表现出的人文主义精神进行深层解读,同时对其散文创作进行梳理,以此期待对他的散文及其创作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  相似文献   

11.
宁珊 《文教资料》2009,(8):14-15
梁遇春短暂的生命在中国现代散文上留下了韶华的一笔。梁遇春的散文受到了英国散文的影响,尤其是英国散文大师兰姆的影响,但他的散文里又透露着他独有的灵性和智慧性。他通过自己的眼睛在人生的路上清楚地看着人生,并且用随意的文字、不受拘格的体裁发抒他的人生感受。本文以梁遇春的代表作之一,散文《途中》为例,对此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2.
张恨水的小说成就极高,但其散文创作同样不容忽视。他在不同的散文领域均有所涉猎,艺术性散文以《山窗小品》为代表,成就最高。其散文艺术风格最大的特征是冲淡闲适,注重趣味。在现代散文史上,他是不应被遗忘的散文家。  相似文献   

13.
李艳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9):141-142
庞培作为一名诗人,在他转向散文写作时仍然保持着诗人的身份。他将诗歌中的思想精神、结构形式带入到散文创作中,为散文注入了新的活力。他的散文宁静、悠远、沉郁,不论内容还是形式都具有一种天然的诗性。  相似文献   

14.
张恨水建国后的散文创作以文艺性散文为主。在这些散文中,张恨水以唱颂歌和作检讨的方式表达他赶上时代的决心;同时,他在散文中回归内心,坚守做人底线,坚持文学品质。这种散文特点的形成,与他的人生追求、“革命认同”以及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等因素有关。张恨水建国后的散文创作有着一定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5.
季羡林的散文,幽默风趣,真挚淳朴,平易天然,既真挚朴雅严谨,又带有缓慢舒散的情调,在现当代散文作家中显得别具一格。谦虚严谨的写作态度,使他的散文具有学者的哲理风范;个人独具的真朴禀赋,使他的散文洋溢着饱满动人的热情;对梵学的深刻体味,使他的散文体现出缓慢的精神境界。读季羡林的散文,仿佛感受到他的喜怒哀乐,体验到他的痛苦挣扎,找到释放心灵的钥匙。中国的古代文学和留德十年的生活,对季羡林散文风格的形成具有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周作人的散文以冲淡平和而闻名,其实在他的散文中始终贯穿着五四启蒙的战斗精神。五四文学革命时期他的散文中充满了激情的呐喊,在五四退潮后他仍坚持战斗。后期,他的散文主要以平淡著名,但冲淡平和只他的审美追求,虽然他在相当程度上做到了,但往往在平淡的外衣下内蕴着思想启蒙的精神。  相似文献   

17.
季羡林的散文,幽默风趣,真挚淳朴,平易天然,既真挚朴雅严谨,又带有缓慢舒散的情调,在现当代散文作家中显得别具一格。谦虚严谨的写作态度,使他的散文具有学者的哲理风范;个人独具的真朴禀赋,使他的散文洋溢着饱满动人的热情;对梵学的深刻体味,使他的散文体现出缓慢的精神境界。读季羡林的散文,仿佛感受到他的喜怒哀乐,体验到他的痛苦挣扎,找到释放心灵的钥匙。中国的古代文学和留德十年的生活,对季羡林散文风格的形成具有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散文,文学花园里的一株美丽的花朵。建国后,百废待兴,散文创作也出现了新的高潮。在建国后的十七年里,若谈及散文,就势必会提及一人——杨朔。杨朔,是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的散文大家。他的散文,既能放得开,又能收归到他所要求的主题思想上来,他写美丽的风光,但又归结到人物的精神面貌。结构谨严,层次曲折分明,遣词造句精练别致,富有诗的意境,有他独特的风格。杨朔以其诗体散文的成就,并以鲜明的民族化特色,在当代散文的发展史上,深深地刻下了他的足迹。从人们对杨朔散文的喜爱,便可看出其散文作品在中国当代散文史上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贾平凹是中国新时期的散文革命家。他对中国当代(新时期)散文创作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理论启导与创作实践上。本文侧重探讨贾平凹在理论上对中国当代散文发展的贡献。这种贡献,不仅在于澄清、矫正了中国当代几十年来关于“散文”的种种错误演绎,还在于他结合了中国当代散文创作的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建设性的“贾氏散文理论”。他一百多万字的散文作品,是他这种理论的尝试与深化。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以来,当人们重新发现郁达夫时,他的散文也受到了关注,研究界对他的散文研究倾注了较多热情,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试图从郁达夫散文的散文史地位、个性特色、文化意蕴等方面对郁达夫散文的研究状况力求全面的考察与分析,以求推动郁达夫散文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