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江西人民广播电台直接对外的宣传节目,主要是国际台《中国之窗》江西专题(一九九五年五月开办)。近四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为龙头,以各省市区电台为依托的广播大外宣网络的建立和运行,把我国广播对外宣传工作推上了新台阶。《中国之窗》节目近四年来的顺利播出,就是一个成功标志。实践使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对外广播是对外宣传的重要手段,在国际舆论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国际台《中国之窗》节目是全国各地对外宣传的重要渠道。办好《中国之窗》江西专题节目,对扩大江西在国外境外的影响,促进江西对外开…  相似文献   

2.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之窗》江西专题节目第二届评奖,近日在南昌揭晓。赣州地区广播电台的《三百山》专稿、景德镇人民广播电台的《瓷器街》专稿获得一等奖;南昌人民广播电台的《蔬菜大户万绪保》专稿、江西人民广播电台的《南昌少儿合唱团》专稿、抚州地委外宣科的《南丰傩舞》专稿,上饶地委外宣科《三清山》专稿获得二等奖。还有六篇专稿获得三等奖。《中国之窗》江西专题第二届评奖由省委对外宣传领导小组、省广播电视厅、省政府新闻办公室、江西人民广播电台组织。评委们认为《中国之窗》江西专题作为我省对外广播宣传节目,主旋律…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江西省广播外宣选题规划会,4月9日至10日在新余市召开.会议奖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之窗》江西专题1995年度优秀作品作者,优秀播音、制作和编辑人员,交流情况,总结经验,落实’96《中国之窗》江西专题节目选题,对进一步办好节目,提高质量,形成共识,增强了信心.  相似文献   

4.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之窗》江西专题节目第七届评奖3月20日在南昌揭晓。获得江西省优秀广播外宣作品一等奖的是:省电台《一个妈妈的儿女》、赣州《走出围屋的客家人》;获二等奖的有:鹰潭《古镇上清》、景德镇《官窑遗址》、吉安《文氏故里与后裔》、九江《庐山地质游》,还有五篇专稿获三等奖。(胡江银)《中国之窗》江西专题第七届评奖在南昌揭晓@胡江银  相似文献   

5.
1995年5月1日正式启播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之窗》节目已经走过了12个年头。这档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全国30多家省级电台共同打造的新闻性专题节目,从一开始就以新颖的制作方式、丰富的节目内容和大范围覆盖率赢得了广大听众认可。12年来,该节目已经成为全球华语听众了解中国、感受中国、亲近中国的金色之"窗",堪称中国广播大外宣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6.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之窗》江西专题节目第四届评奖,五月五日在南昌揭晓。赣州地区广播电台专稿《于都唢呐》,抚州地委外宣办专稿《“昌顺”进北京》获得一等奖;获得二等奖的有:南昌人民广格电台专稿《南昌有个豆芽村》,吉安地区人民广播电台专稿《管小培和他的菊花水石》,九江人民广播电台专稿《翻阳湖自然保护区》。还有六篇专稿获得三等奖。这次评奖由省委对外宣传领导小组、省广播电视厅、省政府新闻办公室、江西人民广播电台组织。评委们肯定成绩,指出不足,要求继续努力,精益求精,多出精品。《中国之窗》江西专题节目第四…  相似文献   

7.
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97“中国彩虹奖”对外广播奖评选工作近期在北京举行。一百五十五个参评节目中,一百零七个节目获奖。其中特别奖两个,一等奖十七个,二等奖三十三个,三等奖五十五个。江西人民广播电台、赣州地区广播电台采制的《中国之窗》江西专题《东江源头三百山》,获得《中国之窗》节目一等奖,江西人民广播电台、鹰潭人民广播电台采制的《破烂村的新气象》获得三等奖。“中国彩虹奖”是中宣部一九九七年十一月批准设立的国家级政府奖,是中国广播电视奖的一个分项,是我国对外广播节目的最高奖,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主办…  相似文献   

8.
1995年5月1日,《中国之窗》节目正式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华语普通话节目中播出,每天10分钟。《中国之窗》节目的开播,受到海外听众和国内各地听众的热烈欢迎。从95年起,我连续四年参加了《中国之窗》──专题节目的创作,本文就地方广播电台在对外宣传专题节目创作中应着重注意的三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一、重视节目的地方文艺特色任何一件成功的作品,都应该具有其鲜明的个性特色。广播外宣节目的创作,除了作为广播节目应该具备的广播特色以外,更应该重视的或者说应该更多考虑的是作品所蕴藏的地方文化特色,即乡土…  相似文献   

9.
《晚间800》是江西都市频道每天20:00~20:20播出的一档新闻法制类专题节目,自开办以来,其收视率一直处在江西电视界自办节目的前列。该节目以解读发生在百姓身边的案件为己任,用最直观的镜头再现法律案件。12年来,因其对社会、法律现象的直接关  相似文献   

10.
胡智锋 《视听纵横》2003,24(6):38-40
2002年度对外广播节目《中国之窗》、栏目和艺节目三大类,其中《中国之窗》有26个参评,栏目6个,艺节目5个。从整体上看,2002年度对外广播节目导向正确、题材丰富、样式各异,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广播道路上做出了新的成绩,在贴近中国实际、贴近海外听众及与国际接轨等方面做出了一些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胡振宇 《声屏世界》2005,(12):47-48
“真人秀”节目自2000年央视二套的《地球故事》播出了删节版的《幸存者》开始被引人中国。许多中国电视人看准了这个新兴节目的市场潜力,纷纷“试水”,起先是全盘移植和模仿国外成熟的真人秀节目基本的规则和元素,而后开始探索“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之路。本文对2005年春节期间播出的《欢乐英雄》之凯越HRV汽车训练营节目的优势进行分析,并从中总结出对中国式“真人秀”节目发展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2.
1995年5月1日,《中国之窗》节目正式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华语普通话节目中播出,每天10分钟。《中国之窗》节目的开播,受到海外听众的热烈欢迎。江西省赣州人民广播电台连续四年参加了《中国之窗》节目的制作,并连续四年在中央外宣办等单位举办的广播外宣优秀作品评选中获奖。本文结合赣州台的实践,谈谈地方电台在对外宣传专题节目创作中应着重注意的几个问题。一、为谁制作:准确把握节目定位我们生活在一个非群体化传播不断发展的时代。传播的非群体化原理凸现了外宣节目准确定位的重要性。地方电台一般没有外宣任务,由于缺乏…  相似文献   

13.
《金色年华》是江西健康老年频率2005年6月1日开播的一档专为老年人量身定做的专题节目,每天17:00~18:00播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之窗》江西专题节目第六届评奖3月29日在南昌揭晓?这次评奖由省委对外宣传小组、省广播电视局、江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江西人民广播电台举办。鹰潭专稿《戏婆婆》与她的赣剧团︾、九江专稿《从县官到农民》获一等奖;获二等奖的有:新余专稿《绿叶对根的情意︾》、萍乡专稿《萍乡花果》、赣州专稿《客家山歌》上饶专稿《发展生态经济》、省台专稿《山路弯弯》 还有16篇专稿获三等奖。 之后4月10日至12日第七届全省广播外宣协作和选题规划会在萍乡市召开。会上确定了我省对外广播节目第七轮选题。中国…  相似文献   

15.
2004年3月,安徽人民广播电台的专题节目《中国安徽之声》首次走出国门,在澳大利亚墨尔本成功落地;同年7月,《中国安徽之声》再度飘洋过海,在美国洛杉矶上空回响。2006年7月,英文版《中国安徽之声》在美国华盛顿和马里兰州同时落地,这不仅是我国省级电台中最先自办英语节目在西方国家播出并进入当地主流社会,也在安徽广播外宣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之窗》江西专题节目第九届评奖3月15日在南昌揭晓。获得江西省优秀广播外宣作品一等奖的是:萍乡台《“李六国”的故事》,省台《古河道的笑声》;获得二等奖的有;宜春台《靖安农民爱写诗》,景德镇台《女子瓷乐队》,吉安台《大山里的书屋》,赣州台《叶人定和他的“教儿经”》。还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之窗》江西专题节目第八届评奖,3月4日在南昌揭晓。获得江西省优秀广播外宣作品一等奖的是:新余专稿《尤新余的故事》;获得二等奖的有:省台专稿《追求诚信》,南昌专稿《天香园——鸟儿的都市乐园》,上饶专稿《陈绮绮和他的儿童村》,吉安专稿《博士的乌鸡情缘》。还有七篇专稿获三等奖。(胡江银)  相似文献   

18.
张红军 《新闻知识》2004,(10):40-42
自1996年《实话实说》开办以来,许多专家学就预测未来的中国电视将是谈话节目的天下。从中国电视的现实来看,从1996年至2000年四年间,中国电视谈话节目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掀起了轮轮热潮。《实话实说》的成功,为电视谈话节目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范例。一时间,全国各地电视台纷纷抢建谈话节目。从《化视点》、《读书时间》、《精彩时分》、《朋友》、《影视同期声》到《当代工人》、《相约夕阳红》、《对话》、《面对面》《讲述》、《艺术人生》,单是中央电视台的谈话栏目就数不胜数。  相似文献   

19.
省委外宣办和江西人民广播电台5月6日至7日在九江市召开了第三次全省广播外宣选题规划会。会议主要议题是:传达第二届全国广播外宣协作会议暨首届全国外宣优秀节目《中国之窗》颁奖会和全国、全省外宣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经验,研究确定我省广播外宣第三轮选题,共商把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之窗》江西专题办得更好和扩大外宣合作的措施。中国国际广播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高级编辑李松凌应邀到会,阐述了当前国际广播形势特点和我们的对策。九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吴宣友,九江市广播电视局局长阂传佳在会上讲了话。省外宣办主…  相似文献   

20.
胡睿 《视听纵横》2002,(6):70-72
在改革开放之初,荧屏上最受观众欢迎的节目,除了新闻和电视剧以外,当数大型电视晚会和综艺节目。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综艺大观》和《正大综艺》长期受到全国观众的喜爱。尤其是作为大型电视综艺晚会的典型代表的《春节联欢晚会》,自1983年开播以来,多少年来已成为中国老百姓千家万户无可替代的“荧屏年夜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