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练习武术不但能增强大学生体质,而且可以通过其“尚武崇德”的精神培养当代大学生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自豪感,使其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才.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4,(A1):15-16
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的武术,蕴含丰富的文化内容。武术在历史长河发展进程中,形成了特有的武术文化精神。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从历史发展的视角阐述了武术文化精神对青少年学生身心道德品质塑造的积极效应。研究表明,世代武术英勇豪杰、武术家所彰显的武术精神,已形成民族、爱国主义精神;长期习练武术是一种"苦"的磨炼、意志品质的磨炼;侠文化精神承载传统伦理道德和价值,是一种公平正义的象征;"尚武崇德"文化精神内涵蕴含丰富的道德教化内容。武术文化精神对青少年思想观念、价值观、道德品质、意志等的形成具有良好的效应,对培育青少年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民族自信心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武术院校校园文化是“崇德尚武,励志重文”精神的集中体现,它包括武术院校的办学宗旨、校园环境、校风校纪、道德行为准则、心理趋向、价值观念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内容,对于武术院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对于培养以武术为特色的武术精、文化新、技能强、交际广的职业技术型、应用型人才,至关重要。加强和改进武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至少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体育活动中,武术作为一种体育锻炼手段,能有效地发展速度、力量、柔韧、协调、耐力等多种身体素质,又能培养学生坚忍、克己、吃苦耐劳、尚武崇德的优良品质。因此,激发小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提高武术教学水平是当前社会体育武术训练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以尚武崇德为文化核心,以打练结合为技术模式,以习武通段为教学导向,教程内容与形式呈现多拳种、多层次、多类别由简入难的教学程序,满足学生学习需求。高校引进段位制教程,符合武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针对当前普通高校推广段位制教程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路径,旨在全面促进《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2010年9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创编了《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在全国普通中小学中推广实施。武术健身操融武术基本技法、广播体操、音乐于一体,以武术特有的"抱拳礼"开始、结束,可以使学生在练习中受到"学拳先明礼,尚武先崇德"的武术文化熏陶。武术健身操动作趣味性强,简单易学,通过练习武术健身操,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也能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培养学生终身锻炼,"健康第一"的理念。  相似文献   

7.
中国武术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与中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镌刻着不同时期的文化特征,衍生成为人们劳动生活的信仰,进而以历久弥新的形式流传下来。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记忆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广大青少年承载延续,民族璀璨的历史沉淀需要在中小学的教育之初被呈现,为此,我开设了武术课程来传承民族精神。一、崇德敏智,加强武德教育中国武术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形成一个完整而系统的文化形态。"尚武崇德"是武术文化的重要内涵,武德即为武术的灵魂所在,"未曾习武先习  相似文献   

8.
武术民族精神内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武术中的历史、文化、教育诸多因素联系起来,证明武术在当代弘扬民族精神和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底蕴.武术具有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多方面的教育价值,它体现的忠诚报国、和谐宽容、自强不息、礼敬守法、尚武崇文等精神是民族精神教育的宝贵财富,武术可以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武术教学是师生为完成一定教学任务共同参与的活动,是一个由教师指导、学生练习,在对学习效果及时评价的基础上的再指导、再练习、不断提高的活动过程。它除了具有体育教学的一般特点外,更具有自身的特点:重视尚武崇德的思想教育,注重直观教学,以领做为主,并结合攻防动作讲解示范,。  相似文献   

10.
常晓军 《文教资料》2006,(13):179-180
武术既是当代学生健身的途径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代表,本文对职业学校武术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论认为:武术教学应运用“快乐武术”教学法,向“突出技法,强调实用”的方向改革,使武术教学能更好地适应职业学校体育改革的需求,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1.
从“武术短兵”运动的自身特点、社会价值和作用,以及当代大学生们对体育的需求,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就“武术短兵”运动纳入大学课堂的意义与价值进行探讨和研究.认为,“武术短兵”运动特点与当代大学生的体育需求相吻合,适合在大学课堂中开展.分析“武术短兵”对武术的正影响以及不足,针对“武术短兵”项目今后的发展与不足,提出应对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武术教学中培育初中学生的民族精神进行研究,了解到初中学生民族精神状况不容乐观,运用武术培育初中学生的民族精神有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作用,提出了一些具体可行的武术教学中渗透民族精神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较之西方的智性主义和印度文化的神性主义,中华文化具有崇德向善的德性主义特质和精神。在中国面临西方文化冲击的背景下,诸多学者和国家相关文件对这种总体精神都进行了探讨、论证和表达。中华文化的崇德精神主要体现在:道德是中华文化形成发展过程的鲜明特色;道德是中华文化各要素的核心;道德至上是儒家学说的根本;道德为本是民众文化认同和日常生活的灵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与根本在于弘扬中华文化的崇德向善特质与精神。中华文化的崇德精神在引领整合社会、协调人际关系和培育高尚人格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武术在几千年绵延的历史中,一向重礼仪,讲道德,"尚武崇德"成为学武之人的一种传统教育;诸如尊师重道、讲礼守信、见义勇为、不逞强凌弱、学之有恒、精益求精等,可以培养和陶冶高尚的情操。激烈的攻防技击与人生修养相结合,进而达到修身养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市场经济与现代“公民社会”背景下,培育当代民族精神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先决条件。文章分析目前应用型高校民族精神培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论述当代民族精神培育的着力点、途径和策略,阐明培养学生当代民族精神,对克服教育的功利主义和工具主义,培养胜任我国经济与文化建设的应用型人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处理一起学武的学生与其他学生间的校园暴力事件,阐述了少林武术文化的特征以及它对校园暴力的影响,并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将一些"特暴力"的孩子送到少林武术学校习武,接受少林武术文化的熏陶;将少林文化作为校本课程进行开发,培养学生重德、尚武、爱国的精神;将少林武术引入体育课,充实体育课堂,强健学生的身体;将少林武术作为护身符而学,提高学生的自卫能力。将少林武术文化引进农村高中校园,有利于减少农村高中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同时传播了作为中华民族国粹精华的少林武术。  相似文献   

17.
武术在现代中学体育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培养全面、协调、完善发展现代人的重要手段,应充分发挥武术在中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学校是传播武术的重要渠道,应大力发展武术体育教师专业水平,完成“课程标准”中有关武术的相应规定。  相似文献   

18.
与西欧尚武精神流行于贵族阶层、组成了骑士精神的主体不同的是,中国尚武之风则基本上流行于平民阶层。尽管战国时期开始出现了以尚武为宗旨的武士阶层,唐代的尚武精神也一度成为文人的时尚,由宋至清,历朝历代的中央政权一直延续着重文轻武的政策导向。北宋政权明文规定对“设置教头,练习兵仗”的民间组织要严加取缔。元代为蒙古人统治.他们生性剽悍好战,对汉族人尚武却没有表现出格外的兴趣。明清两朝,由于城市的兴起.尚武群体开始向娱乐化方向发展,开始出现了一些武术的流派与社团.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访谈、个案、数理统计的方法,对鞍山市普通中小学武术教育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鞍山市中小学校开设武术课程的学校较少,不足调查对象的20%,低开课率制约了武术的普及与发展;武术师资匮乏,导致学校武术教学水平不高;学校武术教学内容趣味性、教育性差,忽视了礼仪文化与武术精神培育,既没有突出武术的本质特征,也没体现武术的当代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涛 《考试周刊》2009,(31):144-146
高等体育专业武术课程教学,肩负着继承传统优秀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的重任。然而,在武术教学过程中,重视技术学习,轻视武术文化教育和民族精神传承的现象普遍存在。文章认为,在武术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武术文化的熏陶和教育,注重培育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情感,通过教学使学生达到三个认识,形成三种意识,从而培养学生对于武术继续与保护意识,达到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