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分析和讨论双语出版的发展困境和解决路径,为中文学术期刊国际化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结合《中国公路学报》双语出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中文学术期刊双语出版面临的困境。【结果】 采用加强翻译工作、多渠道缓解双语出版的有限资金问题、厘清双语出版版权关系、充分调动双语出版利益相关者积极性等推动双语出版快速发展。【结论】 所提出的双语出版路径为中文学术期刊国际化提供了除创办英文期刊之外的另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我国人文社科学术期刊被Scopus数据库收录的特点和存在问题,提出进一步推动我国人文社科期刊走出去的措施和建议。【方法】采用多元统计和分析法对Scopus数据库收录的我国主办的83种人文社科期刊,从收录规模、学科领域、语种情况、对外出版和传播机构、主办单位、是否有CN号、期刊版权归属以及是否开放获取8个维度收集数据,分析研究各维度的相关特征。【结果】我国人文社科期刊被Scopus收录的比例低;学科覆盖面较广,涉及较多的是社会学科,人文艺术学科,商业、管理和会计学科等;被收录的主要为英文期刊;大多通过国外出版集团对外传播;被收录期刊的主办单位以我国高校为主;多数英文期刊没有CN号;有些期刊的版权不属于中方;被收录期刊开放获取模式转型趋势明显。【结论】我国人文社科期刊应进一步提升国际学术话语权,多举措办好英文期刊,加强中文期刊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期刊的集约化和规模化水平,增强自主化对外传播能力;相关管理部门和主管单位应加强期刊管理和提供保障,适当增加开放获取期刊比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国外学术出版机构参与开放科学建设的具体实践,为我国学术出版开放科学建设提供借鉴。【方法】通过网络调研和文献梳理,对国外10家学术出版机构的出版实践进行分析,主要研究其在科技期刊、科学专著、科学数据、同行评议等方面的实践举措与开放模式。【结果】国外学术出版机构的出版模式以金色开放获取为主,但开放资源占比各有不同。开放出版资金运作以资源处理费为核心,同时出现集体支付、众筹等可持续开放出版实践。国外学术出版机构通过弹性开放政策逐步推进科研数据、同行评议报告等附属研究成果同步开放,丰富学术交流生态。利用资源平台集成多种类开放资源,方便用户访问和使用。【结论】我国学术出版机构应顺应开放科学发展态势,调整出版业务结构,推进期刊开放出版业务纵深发展,横向扩展不同资源载体的开放科研成果。关注以作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满足作者的开放出版需求。构建跨部门的开放协作网络,集成内容、资金、出版服务与资源平台,提升开放出版的集体效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出版诚信与伦理制度建设情况,汇总与梳理目前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在学术出版诚信与伦理制度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困难、优势与不足,并提出改进与提升建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与半结构式访谈开展调研,并结合文献调研整理、数据分析与对比分析完成研究。【结果】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在学术出版诚信问题的调查与处理制度建设上的整体表现较好,普遍树立科技期刊出版诚信与伦理建设意识,在整体制度建设及学术不端调查与处理阶段,能够主动借鉴国际通行惯例;少部分期刊制度建设不完备,需要进一步加强,真正实现透明、公平公正与负责任的学术出版。【结论】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学术出版诚信与伦理体系依旧处于建设与完善阶段,应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建立符合我国现状的学术出版诚信与伦理体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出版诚信与伦理制度建设情况,汇总与梳理目前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在学术出版诚信与伦理制度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困难、优势与不足,并提出改进与提升建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与半结构式访谈开展调研,并结合文献调研整理、数据分析与对比分析完成研究。【结果】 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在学术出版诚信问题的调查与处理制度建设上的整体表现较好, 普遍树立科技期刊出版诚信与伦理建设意识,在整体制度建设及学术不端调查与处理阶段,能够主动借鉴国际通行惯例;少部分期刊制度建设不完备,需要进一步加强,真正实现透明、公平公正与负责任的学术出版。【结论】 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学术出版诚信与伦理体系依旧处于建设与完善阶段,应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建立符合我国现状的学术出版诚信与伦理体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和比较作者和期刊编辑对学位论文再发表问题的认知,探讨认知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其造成的影响。【方法】在文献复习的基础上设计问卷,调查作者和期刊编辑基本情况及其对学位论文再发表所涉及的版权问题的认知,对问卷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作者和期刊编辑有一些共同的困惑,对学位论文的版权归属均不明确;双方对学位论文再发表的版权问题认知有一定差异,涉及出版伦理的内容基本能够达成共识。【结论】学位论文再发表并无固定的解决模式,建议期刊编辑和作者通过明确版权归属和细化学位论文版权转让协议等方式确定权利与义务,求同存异,使各方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研中文科技期刊专题出版存在的问题,以切实发挥专题出版价值,为中文科技期刊提升出版能力提供策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回访《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专题出版情况,调研专题出版作者对出版流程和出版后推广情况的满意度,征集专题出版建议,总结专题出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对策。【结果】《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组织出版的5期专题的选题涉及药学热点领域,作者单位覆盖面较广。调研中发现非公开约稿和组稿专家包办约稿方式存在约稿信息不规范、对期刊不了解和编辑部沟通不及时;部分稿件同行评议质量不高,时效较长;专题的推广渠道不够多元化,编辑部与作者合作推广尚未普及;编辑部配套相关服务能力有待增强,专题出版的持续性不足等问题。【结论】专题出版应从组合多种约稿方式、规范约稿信息,加强与作者和学术共同体的合作推广,跟进专题配套服务、转变服务理念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强出版能力建设,助力中文科技期刊影响力提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期刊网站英文界面再加工中文论文,提升中文科技期刊的国际显示度。【方法】 通过统计分析复旦大学及其附属医院主管或者主办医学类期刊网站英文界面的建设及维护情况,总结我国中文科技期刊网站英文界面的现状,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建议。【结果】 我国中文科技期刊网站英文界面内容和功能等形式单一、形同虚设。以中文科技论文为核心内容,提供英文长摘要,推出网络出版与英文出版相结合的中文科技论文英文网络出版,将发表在国内科技期刊上的优秀科研成果利用国内数字平台实现国际化传播与推广。【结论】 再加工中文论文后通过期刊网站英文界面发布,是提升中文科技期刊国际显示度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科技期刊编辑部在出版伦理防控方面的责任与对策。【方法】 采用案例分析法对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在出版伦理防控方面的实践进行梳理,并对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对理工类期刊遇到的其他相关案例的分析,探索期刊编辑部在出版伦理防控方面的对策与措施。【结果】 期刊编辑部应做好预防工作,制定详细的出版伦理相关规范来引导作者、审稿人、编委等利益相关方的行为,并通过提供必要的接口,进行必要的检查,给予必要的帮助等方式有效提醒相关方在论文写作、投稿、审稿、稿件处理等方面注意遵循伦理规范,严守学术诚信。【结论】 期刊编辑部在出版伦理防控方面应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应从政策上规范,技术上限制、警示。科学、客观地处理涉及出版伦理的事件,保持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纯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全面调研国内外优秀科技期刊的XML/HTML出版现状和功能建设,为我国中文期刊应用XML/HTML出版提供参考。【方法】 以第三届百强中文科技期刊为样本(有效样本数为70种),采用网络调研法分析我国优秀中文期刊的XML/HTML出版现状和功能建设情况,并与国际优秀期刊网络平台的XML/HTML出版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只有17种百强中文期刊网站推出了HTML全文阅读,仅占总样本数的24%,反映出我国中文期刊对XML/HTML出版不够重视。我国中文期刊XML/HTML出版的内容结构化程度低、知识关联方式单一、多维论文评价数据和补充材料欠缺,与国际优秀出版机构存在较大差距。【结论】 XML/HTML出版是科技期刊实现内容延伸、知识关联和知识重组的必要途径,能够满足读者的碎片化阅读需求,有助于显著提高文章的显示度和传播力,应受到国内期刊出版界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出版物模型创新是语义出版的核心内容。对增强型出版物模型进行比较分析,是进一步开发新型出版物的基础,对语义出版的未来发展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方法】 在回顾语义出版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搜集五种具有代表性的增强型出版物模型,从内容表达能力、外部资源集成和阅读环境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总结增强型出版物模型的特点,认为现阶段增强型出版物存在模型架构趋同,语义增强方式不均衡,出版本体涉及较少等特点。【结论】 增强型出版物在知识服务、屏幕阅读、科学交流等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需要更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明晰目前我国优先数字出版的发展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方法】 对我国优先数字出版的相关文献进行调研,并通过知网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国优先数字出版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期刊行业对优先数字出版认识非常模糊,且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如其对期刊影响因子的影响、期刊固定页码制度限制等。【结论】 与国外相比目前我国的优先数字出版形式并不是真正意义的优先数字出版,与传统的“三审三校”制度如何很好的融合以缩短出版时滞将成为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我国优先数字出版模式的发展还受到行业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跟进限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我国SCI收录期刊国际合作出版情况及实行国际合作出版后期刊影响力的变化。【方法】 选取2007—2016年与国外出版商有过合作出版经历的151种SCI收录期刊为研究对象,以期刊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和分区等作为期刊影响力指标,对样本期刊的国际合作出版情况进行统计,探讨我国国际合作出版期刊的影响力变化。【结果】 我国SCI收录期刊的国际合作出版商主要有Springer、Elsevier和Wiley-Blackwell;一直是国际合作出版的期刊共118种,一直是国内出版的期刊共28种,国际合作出版期刊与国内出版期刊的影响因子分别为2.01±2.04和0.91±0.52(P<0.001),即年指标分别为0.39±0.45和0.35±0.41(P=0.039),总被引频次分别为1566.3±1845.0和1335.8±1376.4(P=0.620),仅期刊总被引频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国际合作出版与国内出版的Q1区期刊所占比例分别为24.6% 和0,Q2区期刊所占比例分别为21.2%和13.8%,且由国内出版变更为国际合作出版的期刊共27种,其中数据较全的10种期刊里,5种期刊影响力提升明显,1种期刊影响力提升幅度较小,4种期刊影响力略有下降,但幅度较小。 【结论】 与国外出版商合作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显示度和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我国2005年SCI论文质量状况分析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我国2005年发表的SCI论文,展开如下调查工作:(1)分别针对我国发表论文数量最多的十个学科,调查在世界IF(Impact Factor,影响因子)排名前10%的期刊(简称TOP10%)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及其占同一学科我国SCI论文总量的比例;(2)针对我国在TOP10%期刊上发表的每一篇SCI论文,调查其在2006年的被引次数是否大于或等于期刊IF值(起到"拉升"贡献),并统计具有"拉升贡献"的论文数量,分析其占同一学科我国SCI论文总量的比例;(3)比较了我国与美国在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及被引次数对期刊IF值起到"拉升"贡献的论文数量。这些调查和分析工作表明我国SCI论文具有数量多,高影响期刊论文少,对IF起到"拉升"作用的论文更少。随后分析了产生上述现象的成因,并提出了一种高质量SCI论文的判断方法。  相似文献   

16.
沈秀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11):1232-1237
[目的]从政府与社会、出版单位和编辑个体三个层面,探索在数字出版时代学术期刊出版编辑力提升的策略与路径。[方法]分析学术期刊的现实困境并指出,复合型人才缺乏,公共出版资源建设不足,出版技术难以转化为出版能力等是数字时代学术期刊出版编辑力没能快速提升的原因。[结果]政府和社会应该从多方面加强政策落实,出版单位应该在坚持传统优势的前提下实施数字发展战略,编辑个体应该加强学习,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数字出版的挑战。[结论]学术期刊要抓住政策与环境的机遇,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出版编辑力,发挥学术期刊对科技文化发展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于光  郭蕊 《科学学研究》2006,24(Z2):528-531
利用8种医学期刊群的互引关系矩阵,在受出版过程影响的实际引文分布模型基础上,建立互引期刊群中受某期刊出版延时影响的期刊被引半衰期的计算公式,并对期刊群中各期刊出版延时增加后引起的期刊被引半衰期变化的过程进行仿真研究,得出当某期刊出版延时增加时将不同程度地延长互引期刊群中期刊的被引半衰期,其中互引关系密切的期刊受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增强出版的概念、特征、流程及系统设计原则,为国内科技期刊实现增强出版提供参考。【方法】 调研国内外期刊的增强出版现状,并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结果】 增强出版以交叉链接、富数据、开放共享为理念,通过文本+关联附加数据的方式,实现“传统论文+富数据”的交互链接与显示,呈现富数据、富链接、富显示的特征;科技期刊增强出版流程涉及提交、存档与传播,须遵循相应标准重新组织与封装产品形态,满足传播和共享需求;增强出版平台设计要坚持可读性、易懂性、可链接到研究数据、使实验具有可重复性等原则。【结论】 实现增强出版可提升传统科技期刊知识服务能力,建设过程须注重顶层规划与规范化设计,并满足消费者需求,同时考虑数据的长久、有效、完整保存,积淀科研事业发展的源动力。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国樟科4个种名多脉楠Machilus polyneura Chang、十万大山楠Machilus shiwandashanica Chang、猪脚楠Machilus cathayensis Chun ex Chang和糠秕琼楠Beilschmiedia furfuracea Chun ex Chang的研究发现, 它们的合格发表日期是1963年, 而不是1960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以大规模重复发表的客观文献记录揭示重复发表现象。【方法】 以中国知网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领域1994年到2014年重复发表的论文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统计方法从6个维度分析其重复发表的分布特征。【结果】 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复发表现象呈上升趋势;重复发表次数以2次为主;发表时间差在一年以内的占94.35%;同一期刊刊载重复发表论文情况严重;部分作者因投稿心切将一篇论文同时或先后投向不同期刊;作者职称越高越容易出现重复发表。【结论】 解决重复发表问题的关键是要健全审稿机制,各期刊应该联合开发具有预防重复发表论文功能的投稿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