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对抗制诉讼机制下,由一个中立的裁判者做出裁决时,证明责任及证明标准对诉讼结果将产生关键性影响.当事人诉讼平等是对抗制诉讼机制实现司法公正的理论前提,也应成为确定民事证明标准的法理基础.当事人诉讼能力平等是确定证明标准的前提,风险平等是确定证明标准的底线.合理的证明标准应使诉讼风险、错误裁判几率、错误裁判的潜在损失及成本在当事人之间平等分配.一般而言,低要求的证明标准较高要求的证明标准更有利于实现当事人诉讼平等.  相似文献   

2.
模糊性是诉讼证明标准无可避免地一个自有属性。能否正视并正确理解诉讼证明标准的模糊性特点,对于正确理解并适用诉讼证明标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而可检测性是诉讼证明标准模糊性的延伸属性,设计科学系统的证明标准可检测制度,既是克服模糊性这一天然瑕疵的必然要求,也是诉讼证明标准本身的生存保障和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3.
对证明责任的分配是由诉讼双方完成其证明责任需满足的证明标准决定的,当事实主张方完成所规定的证明责任时,主张方证明责任卸除并同时转移到诉讼另一方。但事实主张和案件的诉讼主体不同,双方要满足的证明标准也不同。证明标准的法律设定差异决定了证明责任在司法证明发生前便得到了明确的分配。  相似文献   

4.
刑事证明标准是诉讼证明过程中的重要理论,高度抽象并且贯穿整个诉讼证明过程,对整个刑事诉讼过程和刑事诉讼目的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新《刑事诉讼法》引入了"排除合理怀疑"理论,这一修改显示了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改革方向。刑事证明标准的设置要注重主客观相结合,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相结合。建立更合理、更具有可行性的刑事诉讼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立法从诉讼阶段的角度对刑事证明标准作出了规定,在实践操作中此规定遭遇了一些困境.文章试图在对我国刑事证明标准的现有规定及其缺陷稍作分析的基础上,探索构建更具合理性、操作性、可行性的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6.
刑事诉讼证明标准又称证明要求,是指在刑事诉讼中承担证明责任的诉讼主体即控诉人提供证据对案件事实加以证明所要达到法律规定的程度."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是我国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该标准片面强调客观真实,忽视了认识的主观性且不够明确、具体,缺乏可操作性.建议我国应建立较为科学的刑事诉讼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7.
刑事诉讼证明标准又称证明要求,是指在刑事诉讼中承担证明责任的诉讼主体即控诉人提供证据对案件事实加以证明所要达到法律规定的程度.“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是我国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该标准片面强调客观真实,忽视了认识的主观性且不够明确、具体,缺乏可操作性.建议我国应建立较为科学的刑事诉讼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8.
《宜宾学院学报》2017,(3):86-93
证明标准设置不当,将带来不必要的诉讼成本。我国民事诉讼主要采行高度可能性的证明标准,明显高于美国主要采用的优势证据标准。诉讼环境的差别是证明标准差异的主要原因。我国民事证明标准的改进,可积极探索更细致的证明标准体系,完善案例指导制度,以追求更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9.
家庭暴力案件的复杂性之一在于家庭暴力法律事实的认定存在难度,因此需要建立相应的诉讼证明标准。而如何通过诉讼证明存在家庭暴力的事实,一直是司法界和学术界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对于家庭暴力认定难的问题,有必要对有关诉讼的证明标准、举证责任以及证据形式和证明力等问题进行探讨。在诉讼中,既要考虑家庭暴力的特殊性,也要看到此类案件与一般诉讼案件的共同性,应当遵循诉讼的一般规则,通过程序正义来保障实体的正义。  相似文献   

10.
近来,随着有关建立刑事证据法的讨论的逐步深入,刑事诉讼证明标准问题成为讨论的焦点。的确,证明标准是证据法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是有罪裁判的尺度。本文首先界定了刑事证明标准的含义及其与诉讼证明、证明责任的关系,探讨了与之相关的几个问题,最后在考察国外有罪判决的证明标准的基础上,对完善我国有罪判决的证明标准作了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1.
刑事举证时效制度既是证据制度又是诉讼时效制度,该制度对防止庭审过程中的证据突袭、保障司法公正、提高诉讼效率、增强诉讼可预测性、倡导证实信用理念均有着重大意义。在我国确立这一制度已具有现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但在具体设计时应区别不同的情况确立不同的处理方式,同时,为了保障该制度的有效运行,还需要确立诸如庭前证据开示制度等相应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2.
建立纳税人诉讼制度,是保护公民私有财产权、推进宪政国家建设的重要保障。纳税人诉讼在经济法学上具有经济公益诉讼的本质,同时也具有税法学和行政法学的理论基础。美国和日本纳税人诉讼制度的有关立法及司法实践经验,体现了纳税人诉讼制度是实现公民监督权的重要方式,也是完善税收法律救济必然途径。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纳税人诉讼制度,应特别注重纳税人诉讼的受案范围、主体范围、举证分配、诉讼奖励及制约机制等微观层面的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13.
民事诉讼法没有明确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司法实践中,人民法院一直以‘客观真实’证明标准审理民事案件。《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实施后,人民法院以‘法律真实’标准审理民事案件。人民检察院的民事审判监督理念应根据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变化而有所变化,既要坚持‘客观真实’标准,又要尊重‘法律真实’标准。  相似文献   

14.
行政诉讼制度是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现行的行政诉讼制度在立法和执法实践中,均表现出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和对行政权利的控制,为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法治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行政抗诉制度,无论是在立法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均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对行政抗诉的对象、抗诉理由及其适用标准,以及抗诉案件的审级设置等几方面再加以研究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证明责任是诉讼中遇到的首要问题,解决证明责任的承担,要明确证明的主体,本文对传统法学界证明责任主体理论提出质疑,旨在创设一种更加合理的、有实践操作意义的证明责任主体理论。  相似文献   

16.
环境行政诉讼的集团诉讼制度是在吸纳了环境行政诉讼和环境民事集团诉讼共同特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我国环境行政诉讼发展的过程中,应充分借鉴英美等国的先进经验,改革集团诉讼中的“登记制度”,提倡公益诉讼,以完善在我国实践中应用并不多的环境行政集团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7.
调解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中最具特色的处理民事纠纷的传统方式,也是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的一项基本原则,曾经得到西方国家的肯定并被誉为"东方经验"而加以学习借鉴。它对于及时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曾经发挥了巨大作用。但由于我国曾经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制度以及对法治的相对忽视,法院调解制度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计划经济的烙印,具有强烈的职权主义特点。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进行,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和依法治国进程的不断推进,法院调解制度在实践中日益暴露出它的局限性和诸多弊端,严重阻碍了其作用的发挥。因此,进一步完善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充分发挥其在民事诉讼中的应然价值和效用,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8.
合理配置刑事诉讼举证责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刑事诉讼举证责任应当由人民检察院和自诉人承担,被告人、被害人一般不承担证明责任,但在法律有明确规定时让他们承担一定的举证责任,可以更好地维护他们的权利,优化诉讼结构,提高诉讼效率。  相似文献   

19.
证据开示制度之设立,是诉讼科学化、民主化进程之必然。确保程序公正的证据开示制度,暗含着追求案件事实客观真实及维护司法公正的实质。随着我国刑事庭审方式从审问制向对抗制的转变,证据开示制度的建立已成为当前诉讼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则是文章要论述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关于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范围能否成为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理论上的争论早已存在,其中关键在于诚实信用原则是否具备独立价值和意义,以及适合民事诉讼法的土壤能否生存。从三方面阐述并论证诚实信用原则在民事诉讼法中被确立为基本原则的必然性,从而得出:在当代民事诉讼理论及实践的大背景下,确立诚实信用原则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