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指称新闻采写编评者的“记者”一词,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进入中文报刊,并被普遍使用,但最初主要指报刊的评论写作者而言。在这一过程中,日本报刊“记者”一词的使用和松本君平《新闻学》一书的汉译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由国庆 《天津档案》2006,(10):48-49
中国广告的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到上古神农氏时代。商业广告在商代早已产生,但。广告。一词在我国出现较晚。是地地道道的外来语。1899年,粱启超于日本在他创办的《清议报》上第一次使用了“广告”二字。  相似文献   

3.
试论出版基础理论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辰 《出版科学》2002,(1):29-32
出版基础理论研究现状 在我国,图书的制作与传播至少已经有二千五百余年的历史,然而,对于出版基础理论的研究却很迟。“出版”一词,直到19世纪末叶方始在汉语中出现。据王益先生多年的研究,“出版”一词是从日本引进的,首见于黄遵宪所纂《日本国志》,时间在19世纪90年代(王益《“出版”再探源》,载《出版发行研究》1999年第6期)。而出版学、编辑学这些概念的出现,则是民国时期之事了。  相似文献   

4.
世纪末的“误读”世纪末的时候,最大的阅读热点是什么?也许就是世纪末本身了。因此,它也就成了世纪末最大的一个出版热点。在稍微大一些的书店里,你只要在电脑查询中键入“世纪末”一词,电脑便会告诉你,这里有三四十种书名中有“世纪末”一词的书供你在世纪末的时候阅读。不光“世纪末”,要是查询“本世纪”、“二十世纪”、“展望”、“回顾”一类的词,一样会吓你一跳。年初的时候,上海远东出版社出了一套两本的《1999的告白》,这也是为世纪  相似文献   

5.
"有闻必录"一词出现于19世纪80年代的中国,在国外未见有相关的同义语。有的研究者认为"有闻必录"是《纽约时报》"刊登一切适合刊登的  相似文献   

6.
"出版"一词,在西文中是由"公于众"演化而来的,19世纪末"出版"一词经由日本传入中国。由于受传播活动的技术因素、传播的内容因素、传播的社会环境因素等多方面影响,在梁启超引入"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理念后,"出版"一词取代了"模勒"、"板印",流行开来。这既是与世界相应语词接轨的结果,也是语词优胜劣汰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7,(9):37-43
中日两国的近代广告皆历经了传统"告白"一词为主导到新造语"广告"一词为主导的演进,这其中的流变过程极为复杂,表面上看是中日两国强势文化输出、输入转换造成的,深层原因则是两国广告功能从"告知"到"说服"的核心认知观念的变化引起的。伴随着广告观念、广告表现、广告行业、广告研究等的近代化进程,广告的内涵经历了朴素的广而告之阶段、劝服意味的商业名词阶段、现代广告学意义的专业名词阶段的演变。  相似文献   

8.
李雅玲 《东南传播》2010,(7):136-138
近代广告的出现,是以报刊广告的出现为标志。1936年—1949年《新疆日报》上刊登的虽然大多是告白、启事类的广告,但它作为一种文化,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某些方面的状况。研究此时期的广告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新疆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一些情况。本文试从当时《新疆日报》上刊登的广告的类型、特征等方面简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19世纪中期传入日本的《■咭唎紀略》和《海国图志》中,英文"Library"的中译名是"大书馆"和"书馆"。但源自《四洲志》的《海国图志》中,中文"书馆"大部分译自英文的"学校"或"大学"而非"图书馆"。1860年森田冈太郎和1872年市川清流与町田久成先后提出了"書籍館"的译名。日语"図書館"的名称首先来自1877年的东京大学法理文学部图书馆,以该馆为代表,日本的大学图书馆名称出现过先将"書籍"转换为"圖書",并与建筑设施的其他称谓结合(如"圖書室"),然后再替换为与"館"结合的演化路径。"图书""文库""图书室""图书馆"在中国古代均已出现。日语中只有"図書"源自古汉语,日本在8世纪初出现了名为"図書寮"的机构,一度也负责管理国家的藏书。没有证据表明"library"一词的日译名称"図書室"和"図書館"直接取自中国古已有之的称谓。  相似文献   

10.
我国近代报刊广告的产生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告是近代报刊的重要内容,是中国报刊近代化的标志之一。最先刊登报刊广告的是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报刊,《遐迩贯珍》是第一家刊登广告的中文报刊,外商创办的商业报刊兴起后,广告便大量地出现于这些报刊的版面。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批由国人创办的近代化报刊问世,广告随之出现在这些报刊中。报刊广告从引入到国人接受并走向成熟,经历了  相似文献   

11.
《出版发行研究》1988年第2期,《“发行”一词源流考》一文的“发行”一词“是中国从日本形成后吸收过来的外来词”之说,尚需商榷。文中提出的根据之一,是“发行”一词据所见资料始见于公元1718年日本刻印的书上,我国使用“发行”一词晚于日本180余年。但据新编《辞源》(商务印书馆1981年12月修订1版)“发行”条,公元一世纪我国东汉时已有此词,原义为启程。根据之二,是说日本开始使用“发行”一词与在这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16,(15):26-30
日本新闻界于19世纪70年代晚期开始频繁使用汉语中的"记者"一词指代新闻人,大约十余年后,上海《申报》以及其他报刊的报人通过译报以及与日本文化人的交流得知这一术语,并将之载于华报之端。在报刊以及其他社会力量的推动下,"记者"在20世纪之初成为了中国新闻人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3.
张世轶 《兰台世界》2012,(16):60-61
《国闻报》诞生于天津,以启发民智、宣扬变法为己任,是19世纪末中国北方宣传维新思想的重要报纸,被誉为国家"危急存亡"关头,由"维新志士点亮的一盏光芒四射的明灯"。1897年,《国闻报》连续发表了由中国近代思想家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引发重大的社会舆论思潮。由此,严复成为了《国闻报》的灵魂。王修植倡议并创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纵观中日发展史,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文字记载。公元57年日本曾派使者来中国取经。汉武帝时曾予以印绶于日本使者。三世纪末陈寿写的《三国志·魏志》中谈到二世纪末至三世纪初的日本经济和中日关系。四至六世纪大量中国人移居日本,传走了中国的农业、手工业、雕刻、绘画、刺绣、造纸和印刷等技艺。与此同时,汉字也传入了日本。唐初编写的第一部中国药典《新修本草》,时隔五十年的713年,在日本出现了该书的手抄本。八世纪后,每次来中国的日本遣唐使和学僧达五百多人。九世纪末,日本所藏汉文书籍  相似文献   

15.
高强 《兰台世界》2005,(9):126-126
中文“历史”一词最早出现于何时?何时成为常用名词?葛懋春主编的《历史科学概论》一书认为,“历史”一词出于清末;梁宗强编著的《中国历史之最》一书认为,1903年“史学”课更名为“历史”课,这是我国最早出现“历史”一词,并且可能是从日本传入。  相似文献   

16.
王金玉先生此前提出"文档"一词最早出现于明初,其依据为辽宁省档案馆现存的《明实录稿本》中出现了"文档"一词。但据笔者及其他学者考证,这份《明实录稿本》并不是明代作品,而很可能是清代的满语回译本。而"文档"一词应出现于满语译词"档子""档案"等产生之后,在清代中期才开始应用。  相似文献   

17.
媒体脸谱     
《青年记者》2012,(30):2-3
《中国日报》在美报纸登钓鱼岛广告宣示主权9月28日,《中国日报》在美国《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整版刊登了"钓鱼岛是中国领土"的广告。该广告中指出,钓鱼岛之名在1403年出  相似文献   

18.
“葫芦岛百万日侨大遣返”在中国人民抗战胜利中堪称真正画“句号”的行动,虽然这件世界史上绝无仅有的战后人道主义善举,因为种种原因,尘封了整整59年。但这段历史始终是现代史上不可忘却的一页。日本大移民说起日侨大遣返,首先要谈到日本大移民。据辽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志坤介绍,早在19世纪末,日本帝国主义就开始觊觎中国东北。1894年,日本悍然发动中日甲午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将辽东半岛割让给了日本。此后,日本和沙俄又为争夺东北大打出手,并于1905年签订《朴次茅斯条约》,最终划定双方的势力范围:…  相似文献   

19.
正1991年,因为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中葛优"因为缺了我"的台词,某品牌矿泉壶迅速地走红,开启了中国电视剧植入广告的大门,将植入广告正式地拉进了人们的视野。首役大获成功之后,植入广告出现在了更多的中国影视作品中。像《甄嬛传》中耳熟能详的台词:"华妃娘娘宫中的东阿阿胶桂圆羹是极好的……""、不如用东阿阿胶炖了羊肉来吃……"等都是东阿阿胶的植入广告。北京合润德堂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润传媒)可以说就是其中的领跑者。之前提到的《甄嬛传》,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近代早期公共图书馆作为西学东渐的产物悄然兴起。中国近代早期公共图书馆发展虽然有其落后性,但它的出现给近代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带来了深刻影响。中国近代早期公共图书馆在读者服务中体现的公共、公平、公益特性在中国图书馆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所推行的一些读者服务如"巡回文库"、"邮寄借阅"很具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