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周圆 《今传媒》2016,(5):54-55
“反沉默螺旋”作为一种与“沉默螺旋”相背的传播模式,在当下网络舆情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首先探寻“反沉默螺旋”的界定,认为其为一种网络舆情传播的模式;其次,从互联网、传统媒体以及网民三个方面分析这种网络舆情现象形成、变化的原因;接着,以“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为例,分析“反沉默螺旋”网络舆情传播中的表现.最后反思“反沉默螺旋”现象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疫情期间,屏对屏的“云端”传播成为国际传播的重要形式和渠道。本文从分析“云端”传播的必要性入手,结合南宁广播电视台“云上丝路”国际传播项目的具体实践,总结出“云端”传播的三个策略,即优化议程设置、突破认知隔阂和注重事实传播,并提出未来做好“云端”传播的三点思考:处理好“形”与“意”的关系,融合好“我”与“她”的力量,融通好“古”与“今”的辉映。  相似文献   

3.
传播学视角研究下的“人肉搜索”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独特的网络传播现象,兼有网络传播的一般特点,如信息传播的交互性、海量化、去中心化等,同时也具有自己的特点。而“人肉搜索”产生的原因、传播机制与流程以及传播意义也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亦高  杨江 《网络传播》2007,(3):76-77
超文本“超越”现在,流媒体“流向”未来。网络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网络传播的前沿技术基本在欧美和日本,其网络传播的现状如何?  相似文献   

5.
以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网络短视频为代表的中国网络文娱产业在世界文化贸易中迅速发展壮大,这对中外文化交流具有文化效益、经济效益双重意义。网络文娱在“走出去”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跨文化传播的理解友好性、文化交流的强互动性、传播对象的大众广泛性等特点。在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程中,以文娱产业带动文化输出、锚定普通大众为主要受众、秉持文化融合思维、增强受众黏性、从“乐趣需求”和“游戏范式”的新视角理解国际传播等,都对国际传播实践探索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图林文华”是通过史料开发、展览展示、阅读活动等形式推广图书馆的文化IP。通过图书馆社会价值传播视角,对“图林文华”展陈藏品进行载体解读与内涵分析,提出图书馆史料展陈设计与传播网络建设的图书馆推广路径。  相似文献   

7.
常庆 《当代传播》2002,(5):50-52
传播学奠基人之一卢因(Kurt Lewin)在1947年发表的关于家庭购买行为的一篇文章中指出:“信息的传播网络中布满了把关人。”许多学者受此启发,研究后认为,“把关人”能够控制信息在信道里的流通,“他们可以扣压信息、构成信息、扩展信息或重复信息。”这就是说,在一切信息的采集、制作过程中,每一位传播者都起着把关、“过滤”的作用,同时这也很好地体现了“把关人”理论对传播者在整个传播流程中的地位的重视。50多年后,人类信息传播的方式及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互联网在当代新闻传播中的广泛应用,“把关人”理论是否还能站得住呢?  相似文献   

8.
十几年来,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规范管理却发展缓慢.虽然全球都意识到对于网络传播应该促进发展与进行管理并重,但对网络的监管并非易事.互联网的自由、开放、互动和低成本为网上“噪音”传播打开了技术上的“方便之门”,网络传播可以突破地域、时间、信息量等界限的特点无疑为网络传播的控制增加了难度,虚拟等特性更是加大了控制的时间和成本.国家可以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政策,有效控制传统媒体为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和广大人民的利益服务,但这种有形的控制手段对网络而言很难奏效.因为网络信息每时每刻都处于大规模的更新流动,每天又会有大量的新网站出现,国家根本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监控.同时,由于网络自身的特点,国家要实施审批登记或经济控制的方法也不具有现实性.  相似文献   

9.
2014年11月30日,四川泸州一位19岁小伙子在微博上直播自己的“自杀”,此事引发了网友与媒体的集中关注,最终这位年青人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整个微博直播中,网友围观、留言评论,其中的冷漠、观望和幸灾乐祸的观点充斥网络,这显示出此次事件中的失范者并不只是存在传播伦理的问题,更存在公共道德的问题.媒体如何遵从职业伦理规范去报道这样的“自杀”事件,如何从伦理角度去规划有责任的报道,成为自媒体时代媒体和网络在对“自杀”事件的报道和传播中应着重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聂耶 《网络传播》2007,(11):4-4
当下关于“网络”与“电脑”的刊物、报纸,不在少数,但真正能让人不断地体悟到新鲜感和震撼力的,却是凤毛麟角。就我个人而言,则很推崇《网络传播》这本杂志。  相似文献   

11.
王晓辉 《传媒》2023,(18):69-71
智媒时代,新闻传播过程中“合理”价值观引导失位可能导致“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失衡,引发新闻失实、伦理失范、侵权抗辩失当等乱象。对此,本文提出在重整新闻传播“合理性”内涵,提高“合理”作为新闻传播价值全程引导力、全效辐射力的基础上,经由伦理、规范、技术三维路径,优化智媒时代的新闻传播生态。  相似文献   

12.
当今社会是网络经济的时代,社会发展与网络信息同行,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各行各业的发展都有了质的飞跃。然而,传统形式下的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因互联网的出现受到了严重的波及,大众在互联网的支撑下,通过智能设备上的各类APP能够快捷、简便地获取相关的传播信息,致使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在传播方式上无法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其传播程度也逐渐降低。因此,广播电视新闻行业必须正确认识“互联网+”下的传播特征及带来的影响,积极结合“互联网+”在广播电视新闻传播上的应用开展新型的传播平台。  相似文献   

13.
新兴的“网络日志”(又叫“博客日志”、Blog或Webblog),博客日志是“一种表达个人思想和网络链接,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出版方式”。①它相当于一本空白的网络日记本,使用者可以在上面粘贴想表达的任何信息,而且可以随时更改、发送。Blog的使用者称为blogger,可以随时到blog目录集网站登记,这样其blog标题就会出现在目录集中,其他人如果对这一主题感兴趣,就可以登陆阅读或者在自己的blog上发表意见,并与之形成链接。博客日志使网上信息传播以一种最为个人化、最简捷的形式出现,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信息交流的渠道,更是以其…  相似文献   

14.
“女子虐猫事件”背后的网络传播伦理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女子虐猫事件”中,正是凭借网络传播的力量,虐猫主角身份才得以迅速调查清楚。但与此同时却折射出深层次的网络传播伦理危机:网络传播侵犯个人隐私权、制造污染信息、制造语言暴力等现象层出不穷。一系列原因造成了网络传播伦理危机,妥善应对网络伦理危机已是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5.
Web2.0时代网络“把关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b2.0时代的网络“把关人” 伴随着网络中的信息传播者和信息传受模式的转变,网络“把关人”也由单一转向了多元。总的来看,Web2.0时代网络“把关人”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政府,它们通过制定一些国家政策法规来规范网络传播秩序,通过限制或者禁止某些不良信息的传播为社会公众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言论环境。第二类是各大网络媒体,这些网络媒体是职业“把关人”。网络媒体的工作人员运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依据群体规范和媒体本身的价值标准对众多信息内容做出取舍,对公众舆论进行引导。第三类是网民,他们通过敲击键盘和滚动鼠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或者传播某些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面对融合发展的时代命题,科技金融时报充分利用深耕科技新闻的行业报特质和网络传播优势,坚守“行业报道在行业”的发展理念,发力构建“官微运营+基地建设+新闻宣传+网络直播+线下活动+线上服务”的“科学+”融媒生态圈,不断探索科普传播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17.
姚少宝 《青年记者》2022,(21):59-61
“内卷化”成为网络热词,其背后蕴含着知识传播机制。“内卷化”在保留外部收缩、内部扩张倾向和不良后果三个词源要素的基础上,经媒体“调制”,被赋予总体化、动词化、模糊化和情境式书写的媒介形象特征,在网络传播中经受众“解调”,成为表达现实性集体焦虑情感的载体,在生活世界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18.
网络媒体作为“第四媒体”,将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各种传播形态集于一身。它在改变受众阅读习惯的同时,也推动了他们表达自己意见的欲望和要求。每一个拥有网络的公众,都具有了一种表达自己意见的渠道,因而不再沉默,纷纷上传自己的声音。这种传播方式更近似于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人际传播的回归——如同几个人或更多的人围绕一个话题在谈天,网络上参加谈天的人更多而且彼此不谋面。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传播技术的支撑和公众的表达诉求,因而网络上会产生一种介质——话题。  相似文献   

19.
人际交流,也叫人际传播(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传统的人际交流方式有:面对面谈话、打电话、书信往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方便、快捷的网络交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比如ICQ、QICQ、BBS、E—mail、网络游戏、虚拟社区以及各式各样的聊天室。一场猛烈的“交往革命”已经悄悄地展开,它正在逐步消解距离在交往中的重要作用,使人们从空间的束缚中逃脱出来。正如传播研究先驱马歇尔·麦克卢汉所说:“我们自  相似文献   

20.
艾欣 《新闻世界》2011,(9):113-114
本文分析了“小月月”事件的传播过程,对传播过程中相关的中介变量和涉及到的议程设置进行了阐述,并以“小月月”事件为例,探讨了网络信息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