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龙八部》是金庸所有武侠作品中最令人感慨万千的一部。小说中的风风雨雨、恩恩怨怨以及那整体密布着的人间鬼狱般百结愁肠和郁闷情怀令人感受到的是金庸对苍茫人生的深刻顿悟与灵魂超脱的心静如水。事实上,《天龙八部》不仅显示出金庸作为武侠大师想象能力的出类拔萃,更道明了这位旷古奇才那感人伤世的仁恕之心。可以说,在《天龙八部》中,金庸以无法摆脱的偶然和近乎命定的绝对向人昭示着生命的悲哀和无望。  相似文献   

2.
作为武侠大师,金庸武侠小说的结构艺术在《笑傲江湖》中得到了最为完美的体现。在这部小说中,早期金庸武侠小说中那种雄壮基调已经全然逝去,这不仅仅意味着金庸心境的转换,更意味着金庸对侠义文化认识的深入,以及由此带来的莫名绝望。可以说,金庸的《笑傲江湖》正是以一种让人无可挑剔的武侠小说常规制式表达出一个让人永远无法平静的文化主题。  相似文献   

3.
金庸求败     
一些人拒绝金庸,像拒绝黄、赌、毒一样拒绝金庸,在喊出“救救孩子”的呼声之后,又有人把金庸列为“逮谁灭谁”的首选对象;一些人推崇金庸,给金庸端来大师级的靠椅和捧上文学院长的桂冠,以昭示他在新派“武林”中领袖群伦的盟主地位。 金庸何许人也?一位写了十数部武侠小说而名满天下的老先生而己。如果说,一部小说是小说家的一个招式的话,那么金庸左不如梁羽生,右不比古龙。但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数十年来,金庸不败!金学热和金庸热,俨然宏宏然成为一种文学现象,无人能出其右,后尚无来者端倪。  相似文献   

4.
文章论述了以主题化、人工化的生产思维,加强和提高浙江舟山市桃花岛射雕英雄影视城的金庸武侠文化的主题内涵,促进舟山海岛旅游经济的发展。并对舟山海岛影视旅游和影视剧本的创作,提出了建设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老舍、张恨水、金庸等作家作品的解析,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的“武侠退隐”现象进行了研究;作家对武术这一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中的地位有了不同的认识与反思;这一现象可以区分为文化反思、政治驱动以及历史解构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6.
客观地说,金庸先生的小说在我国有着庞大的读者群,加上与小说同名的影视片的宣传作用,“金庸热”在较长时间内不会衰退。如何对待和评价它,这是个有趣的课题,值得认真研究。 一前年,一位学生完成文学硕士研究生学业后来看望我,并赠送了金庸的几部小说,建议“抽时间研究研究”。我不以为然。一次信手翻阅,竟被迷住,掉进了“金庸热”的漩涡,逐渐改变了原来的偏见,关心起小说的评论来。首次笔谈难免粗鄙,倘有唐突之处,祈望方家权且视若刍荛者之言。  相似文献   

7.
吴炽昌虽然是浙江人,但是长期在河北生活,在保定完成了《客窗闲话》,其中多有武侠故事。吴炽昌与河北的文人高继珩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保定和河北的文艺繁荣作出了贡献,引领了晚清北方小说的武侠风气。  相似文献   

8.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尤其是其中的国风部分,更是体现着中华民族特有的质朴之美。爱情作为人类恒久的话题之一,总是吸引我们去探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也刻画出许多的人物形象,他们为爱情或者痴狂、或者为爱情殉葬,构成了金庸小说色彩斑斓的世界。  相似文献   

9.
金庸先生在《鹿鼎记·后记》中写道,其小说的“技巧和价值”“长篇比中篇短篇好些,后期的比前期的好些”。五大卷1400多万字的“封刀之作”——《鹿鼎记》,在金先生心目里自然是最好的。我国近年来出版的金庸小说评论集子中也不乏这样的观点:“《鹿鼎记》是金庸的最独特、最深刻也最成功的史诗性作品,是他的炉火纯青的集大成之作”;“《鹿鼎记》就是金庸的《堂·吉诃德》”等等。另外,金先生在回答“《鹿鼎记》是不是别人代写的?”这一读者来信所提出的问题时,还明确地说:“《鹿鼎记》已经不太像武侠小说,毋宁说是历史小记。”  相似文献   

10.
是人都有梦,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去实现它。写小说和读小说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式。有人说,武侠小说是成人的童话。金庸的武侠小说圆了自己的梦,也给中国读者一个美好的梦,一个区别于严酷、琐碎的现实世界的五彩缤纷的梦。  相似文献   

11.
武侠文化是中国武术文化的组成部分,蕴含了丰富的武术伦理观和道德价值观,武侠文化的当代传承有助于推动武术教育的发展和武术传播的深入.本文从内涵阐释、产生与传承、价值与弊端方面,对近10年(2006-2015)武侠文化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梳理,认为当前武侠文化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下方面:武侠文史以文字为载体描绘出武侠文化的前世今生;武侠影视以其现代性特点促进了武侠文化传播;电子游戏以其独特形式成为宣传武侠文化的重要阵地.本研究旨在服务于武侠文化研究与武术文化的传承、传播.  相似文献   

12.
金庸小说中包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内涵,其文化意蕴不仅表现于故事情节中,亦且渗透于人物名号、风物处所、武功招武名称等每一个写作环节,其中人物名号的文化意蕴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魏晋六朝侠的功业意识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人才价值观与古代侠文学主题王立风靡海外的武侠文学热波及大陆后,学界探讨侠文化起源多偏重秦汉游侠,笔者认为,古代侠文化体系的建构,很大程度上当归功于魏晋六朝侠的功业意识,尤其是侠的表现欲以及人才价值观的转变,这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对少数民族政权的描写、少数民族英雄形象的塑造、民族战争的展现三个方面分析金庸的民族观,指出了金庸民族观的内容、形成过程及对其武侠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小龙女是金庸名著《神雕侠侣》的女主角,白色是金庸赋予小龙女的代表色,也是小龙女的象征。本书中,小龙女几乎总是与“白衣”同时出场,金庸大量运用“白衣”妆点小龙女的形象,意味着“白衣”是通过小龙女形象折射出的金庸女性理想中的一种“意象”。它与女性形象的纯洁密切相关,它指涉着女性从肉体到精神的无瑕,它代表了金庸性别乌托邦世界对女性纯洁的渴望与守护。  相似文献   

16.
中国武打片生产在李小龙武打片取得国际影响后,成龙和李连杰将中国武打片推向了世界。其中,李小龙以"真实的打"塑造了"功夫武侠"形象,随后成龙以"喜剧的打"塑造了"平民武侠"、李连杰以"审美的打"所塑"文化武侠",相继走出了李小龙阴影,生产了中国武打片武侠形象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深入剖析了影视媒介对中国武术传播的影响.研究认为:武侠影视作为传播中国武术的一种方式,一方面它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形成新型的武侠影视产业,促进了中国武术的传播;另一方面,武侠影视在传播中国武术的过程中,给中国武术披上了神秘的外衣,使武术出现内容肤浅和文化内涵缺失等现象,以致于造成对中国武术的误读.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90年代以来我国的世俗化小说、反腐败小说、新历史小说和女性个人化叙事小说创作中存在的同质平面现象,进行了深入、准确的理性分析,指出了平面的审美活动,对文学创作与接受产生的巨大危害性.  相似文献   

19.
现代主义思潮对中国现代小说流派产生了深远影响。从最初的浪漫抒情派小说中现代主义的发轫期,到后来新感觉派小说的现代主义直接呈现,再到20世纪40年代新浪漫主义和七月派小说中现代主义的衍生。中国现代小说流派的发展始终都融汇了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子。  相似文献   

20.
施蛰存作为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大多以上海为背景,反映大都市人物的病态生活。另外,施蛰存的作品中还融入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意识流等新兴创作手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感觉派"小说。施蛰存这种将现代派的手法与小说融合的做法,丰富和发展了新感觉派小说的艺术性,使得新感觉派小说成长为中国最完整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